摘 要: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连接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一个变量,也是联系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重要中介。中国自1990年以来多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试图刺激宏观经济。本文以此出发,对流动性陷阱做了详尽的阐述,并运用相关理论,浅析中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及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利率
一、流动性陷阱理论阐述
(1)“流动性陷阱”的理论界定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认为,若利率已经达到最低点,如果居民对货币的态度仍然是只进不出,那么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克鲁格曼教授将“流动性陷阱”定义为当一个经济出现总需求连续下降,即使名义利率已降到零,总需求仍然小于生产能力的状况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2)“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一是,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之中,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国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社会失业率不断上升,市场调节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利率下降到最低水平。不但名义利率已大幅度下降,而且实际利率已降为零,甚至是负利率;三是,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明显不足。由于政府不可能从消费者手中回笼大量货币,并使之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来发展经济,因此,不但表现出社会资本流速的减缓,而且表现为货币供应总量的明显不足。
二、我国的流动性陷阱现象
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和长期通货紧缩的情况,在国内引起了广大经济学者对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等问题的广泛的讨论。2007年下半年所爆发金融危机不但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波澜,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受到了牵连。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状态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下行压力,为更好地减弱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央行陆续地施行了一系列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连续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下调,在公开市场多次进行逆回购,以及多次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经过多次地调整,己经处于较低的水平。
我国的利率在90年代初期一直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甚至存在一个小幅的上调,这是由于在1993年前后,我国央行针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为防止过度的通货膨胀,物价攀升,几次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稳定经济。
从1996年5月开始,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趋于稳定,价格水平逐步回落,我国央行开始对我国过高的利率进行逐步的下调,减轻企业税赋,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直到本世纪初期,利率历史性地跌破2.070,被下调至1.98070,达到历史低点。直到2007年前,利率一直稳定在2%至2.5%左右稳定浮动。
在2007年,我国央行对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从年初的2.79%上调至年末的4.14070,整整提高了1.3070,这一年我国施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防止股市的暴涨,抑制流动性过剩。
然后自2008年10月开始,利率又开始回落至2%至2.5%的水平。从2010年末至2011年,我国利率存在一个幅度不大的稳步的上调,达到3.5070。但从2012年开始,利率便一直下跌,从2011年的3.5%跌至2015年末的1.5070,达到历史最低点,至今央行未对该利率进行调整。这一时期是我国利率最接近零水平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最容易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时期。
尽管我国央行还未像日本央行在上世纪末那样实施“零利率”政策,但我国的利率政策的下调空间己经不再充足,如果我国央行继续对名义利率进行下调,这将影响我国的外商的投资规模,并且使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三、流动性陷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流动性陷阱对一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短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会导致长期储蓄大量增加,形成顽固性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一般是阶段性的,当经济出现回升信号时,经济主体的消费与投资意愿增强,从而走出流动性陷阱。但是由于我国一年期以下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人们就会选择利率水平高于CPI的长期储蓄。长期储蓄增多且居高不下,使我国的流动性陷阱有长期化和固化的倾向。
第二,在货币超发条件下出现的流动性陷阱是笼中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求关系和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影响人们预期变化,一旦人们对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的信心动摇,处于暂时闲置状态的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便可能会大量涌人市场,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胡月晓.流动性陷阱已经出现[N].证券时报,2009-02-25(A03).
[2]胡月晓.中国处于流动性陷阱边缘[N].中国证券报,2008-12-30(C04).
[3]胡月晓.中国离流动性陷阱有多远?[N].上海证券报,2008-12-26(A03).
[4]董凤斌.零息时代须防流动性陷阱[N].中国证券报,2008-12-18(A01).
作者简介:黄滟然(1995—),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職称:研究生,学历:金融硕士,单位: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