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炎 邓晓晖
摘要:当前,社交电商打破了传统电商的经营模式,使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社交电商既带来了机会,也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规范社交化电子商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微信社交电商为例,列举了微信社交电商交易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类别,分析消费者维权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微信;社交电商;权益
一、 微信电商社交介绍
微信社交电商的运作模式主要有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商家往往被称作“微商”,即通过微信社交平台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它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在销售上有诸多不同,微信社交电商大大节省了个体商家的经营成本,有利于促进商业活动的进行,能够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多样化,增强消费者个人体验感。
二、消费者权益侵害
(一)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微信购物中,为节约经营成本而制造伪劣产品,为夸大产品效能发布虚假广告等行为打破了交易的公平性。相比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处于交易暗处,无法辨认不良商家,从而常常受到侵害。
(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
微信社交电商的私密性较强,用户会在其平台上不经意地透露自己的生活信息,而不良微商则伪装成“朋友”,密切关注用户的个人喜好、需求、甚至个人生活信息,随后把这些信息泄露、贩卖、提供给他人使用,侵犯着消费者的隐私权。
(三)侵犯消费者的求偿权
消费者在微信社交电商平台交易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其求偿权常常难以实现。
三、微信社交电商交易中维权困难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网络交易和服务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法规法规,如《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指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法规法规都涉及到了网络交易规范化标准相关问题。法律虽然都对交易行为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微信社交电商而言却并不完善,在微商交易过程中对交易平台及其相关服务者的定义、判断标准、买卖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没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交易主体自身问题
经营者缺乏商业诚信道德。当前,微商发展迅猛,但部分微商经营者缺乏商业诚信道德,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提供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消费者等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同时,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通过调查表明微信购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价值较低,当产品出现质量瑕疵时,消费者们往往因其产品价格低廉而放弃维权,进而助长了不良商家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不良之风。
(三)交易责任难确定
交易责任难确定。确定微商责任范围的困难之一是对于商品、服务提供者的定义难以认定。不同法律中对这些定义有不同规定,因此微商主体的资格认定饱受争议。有学者认为大多微商个体基本上没有工商注册登记,理应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经营者的定义约束;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经营者的法律特征角度来考虑,微商本质上是根据消费者需求来提供商品和服务并据此获利,应该被认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此外,民事行为的复杂性也是导致责任主体范围难界定的原因之一。
四、微信社交电商交易中消费者维权对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规
加快针对性立法。由于法律不可能制定出新业态发展的法律规范,所以只能在其产生发展的同时,加快相关立法,赋予微信社交电商新的法律解释以规范商品、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提高交易主体交易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经营者商业诚信道德水平。微信平台服务商要加强对经营者监管,用规则、制度促成诚信精神的形成,提高经营者诚信道德素养。使经营者践行秉持诚信、恪守承诺、用心经营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在微商市场中,消费者要擦亮双眼识别不良商家。提高自己的自我防范意识,将损失风险降低到最小,注意交易过程中的证据保留。交易纠纷一旦发生,需要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此时聊天记录、电子汇款单等则证据更具说服力。
(三)明确交易责任
微商市场是在互联网经济兴起下的产物,不能将其交易行为简单地看做成两个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活动,它还涉及到购物平台、社交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出现侵权事件后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来明确区分各方责任。
应该明确交易主体。明确微商的定义、特征、性质、分类、责任等,充分了解微商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同时也应该明确经营者的主体地位。
按照相关法律确定交易责任。责任的分配要保障被侵权人的权益,同时也要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以及对其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当被侵权人存在过错时候,也应考虑实际侵权情况,不让侵权人承担自己侵权行为之外多余地惩罚。
当涉及第三方平台责任时,应该依据相关《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保护法》或者《电商法》中关于平台责任的规定。微商中平台运营商包括信息发布服务提供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 、支付服务提供者、物流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提供者。只有明确纠纷责任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微商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者购买力。
五、总结
在微信社交电商交易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交易主体交易素质、明确交易责任三方面努力,社交电商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徐怡.“微商”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