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柳
摘 要: 米芾所写的《苕溪诗帖》不仅在书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所作的六首诗歌也在宋代文学上有着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诗句去感受米芾自作《苕溪诗》的情景,跟随米芾的文字一起去欣赏当时苕溪美景的同时去分析其中部分诗歌特色。米芾此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追求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之感的诗歌中的描写也是自然洒脱,极具魏晋风雅。
关键词:《苕溪诗帖》;诗歌;书法;艺术
一、米芾生平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工书画,精鉴别,为宋代著名书画家。世居太原,迁至襄阳,后曾定居润州。曾任职于书画学博士和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狂放且有洁癖时人也称其“米颠”。宋人初期学习书法多承袭前人,后将自己从古帖中所悟所感结合当下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米芾的书法启蒙缘于唐代罗让的《襄州新学记》。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习书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正式的启蒙阶段,临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书帖。其中对他书学影响最大的便是颜真卿,颜真卿的书法具灵性,自然又恢弘雄健,同时,身为忠臣良将的他在古代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苏东坡曾赞鲁公:“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①将鲁公与杜甫、韩愈、吴道子并言,由此可见宋人对鲁公的仰慕程度。米芾经典的“蟹爪钩”便是从鲁公书帖中领悟到的。其二,是通过魏晋书帖进行深造。元丰年米芾拜访因乌台案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二人交谈中苏轼劝言其学习魏晋书法,因米芾自然洒脱的性格与魏晋名士相合,在其潜心研习后领悟到魏晋书帖中的精髓,成就了米芾人生中最辉煌的书艺阶段。如果前两个是其书学之路的养成期,那么这阶段就是其书学之路的定型期。其《珊瑚帖》《复官帖》都是在这个阶段创作出来的。
二、《苕溪诗帖》简介及诗歌特色
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应其在常州做刺史的友人林希所邀去往常州(今江苏境内)游玩,这次出行成就了米芾人生中的创作高峰,著名的《苕溪诗帖》(《苕溪诗帖》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蜀素帖》都写于此时期。《苕溪诗帖》全长189.5厘米,宽30.3厘米,凡35行。后有米芾落款,作于元祐三年八月八日。卷首右下角有项元汴入藏时所写的《千字文》“独”字编号。南宋时期被收藏于绍兴府内,清初归梁清标,乾隆时入内府。曾被《式古堂书画汇考》《书画题跋記》等书著录。几经辗转后终在1964年由荣宝斋购得,此时《苕溪诗帖》已缺李东阳所作篆书引首和项元汴题记,重新装裱补齐残缺后于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全宋诗》所录,米芾所创作的及书画题跋中出现的诗文共计258首,其中景物诗有120首左右(将题跋与赠答诗也算在其内)。在各地任职的米芾利用闲暇之余游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秀丽风光,提笔记之。也正因如此,在米芾的诗歌创作中景物诗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米芾也喜欢邀三五好友一起游历,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林希邀米芾去湖州游玩后,米芾对湖州的山水极为称赞创作出《苕溪诗》: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这六首五言律诗,描绘风景居多,帖上第一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可看出米芾作此诗写此手卷之时并未离开常州,而是说将要去往苕溪(今湖州),临行前戏作数诗呈献给诸位好友,可以看出米芾对友人情意真切。第一首诗从“松竹留因夏”至“载与谢公游”句,从夏至秋推测米芾在此地游玩已有月余,咏《白雪》②(古琴名曲)和《采菱》③(乐府清商曲名),品吴地特产鲈鱼、柑橘,与友人载一叶扁舟游赏太湖美景,就像与谢公一同游玩一样,此处米芾将好友比作名士谢灵运。
第二首诗“半岁依修竹”至“便起故巢嗟”,又从“半岁”“三时”以及诗内补的小字都可推出米芾在此地停留半年之久,与众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坐在群山环绕的庭院中宴饮,大家饮“惠泉酒”,米芾因病品“壑源茶”。清晨起身归还向朋友借的书籍,突发思乡之感,透露出诗人真性情的同时也暗暗有一点感性的伤怀。
第三首诗“好懒难辞友”至“载酒过江东”,借以抒情表达人生感悟,对当下自己的境况也做了陈述,近来因病在身,并不是自己不善生计。而后略带豪放色彩地说有朝一日扬帆起航前去寻访“诗狂”贺知章,船中载满美酒驶向江东山川,可见米芾十分向往豁达不拘小节的洒脱的名士生活。
第四首诗“仕卷成流落”至“但觉愧梁鸿”,借“转蓬”比喻自己四处漂泊的为官生涯,虽有伤感,但心性豁达的米芾却也习惯了四处游山鉴水,结交三五好友享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生活。虽然身在异乡但彼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便也觉得他乡如彼乡,而后又引隐士梁鸿来自嘲,心中羡慕梁鸿脱离世俗的生活,自己现在暖食饱衣便觉心中有愧。事实上,米芾四处做官,本性却是极为自然率真,与梁鸿相比可以说是一个隐于市一个隐于野。借用景物典故抒发情感,在此诗中多次出现,可见隐藏在真性情之下的是一个内心丰富又感性细腻的米芾。
第五首“旅食缘交驻”至“又有鲁公陪”,多亏老友林希让我与荆溪美景结此缘分,用几句拙诗记录此次“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旅程。在此处写过了剡溪就去寻找戴逵实则是想表达自己十分向往魏晋名士的生活,又引大胆作赋上书梁王的枚乘来抒发自己率真正直的性情,最后又将今日的好友湖州刺史林希比作颜真卿,将自己比作昔日鲁公,借用鲁公与好友的愉快交游之情来比喻自己在友人林希相陪下游玩美如画境般的湖州的欣喜与感激之意。
第六首“密友从春折”到“依旧满舡行”,从前面抒发情怀现又转为景物诗,描绘红薇花花团锦簇。一朵朵的花面向我好似对我含情脉脉、顽石虽沉默但它却能与花相对,看这中天之月洒下的皎皎月光,始终照在我向前行驶的船头,伴我一路前行。
六首诗中很大的篇幅都在描绘美景,可见米芾对眼前景致的喜爱,又通过景物典故来抒发自己对湖州此行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情实意。细品诗文不难看出米芾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用词新颖且诗中非常注重炼词与用典,不落俗套同时画面感十足,如同欣赏一篇卧游山水般带有雅趣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淡远之境。钱钟书先生曾评价米芾:“诗文皆时出奇逸,而率野者、堆垛者居其太半,律体尤渲染有俗藻。”④既看到了优点同时也指出了缺点,总体上米芾的诗歌用词新且奇。虽然在整个北宋诗坛面对唐人留下的难以企及的诗歌成就,文人们纷纷求新求变,有意识地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入诗,文字上也趋向通俗,或是写一些俚语亦或是典故。米芾的景物诗中也多用典故正符合了当时北宋诗坛的环境,不同的是像他这种标榜自我,张扬个性,注重性情的抒发,不流于俗套的诗歌风格使得他成为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
三、书法风格
米芾的行书行笔时沉着痛快,用笔八面出风,笔力秀劲,欹侧生姿,即有唐代书法的端庄厚重,也有晋人书法的潇洒飘逸。都言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米芾则是将二者巧妙融合起来的一位书家。从《苕溪诗帖》(图1)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他学晋人之后创作的作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书写风格在慢慢转变,即有唐人痕迹的同时还带有晋人笔法,笔墨与其诗作都具有清新自然的品质。
米芾用笔丰富多变,被称八面出风,又成熟老辣飘逸洒脱,在不同字的处理方式上也尽显不同,有时迂回婉转,有时锋芒尽显,这些跌宕多姿的变化跟随米芾洒脱豪迈的魏晋风骨倾泻而出。先从字的用笔来看,有的字起笔轻盈灵活,筆画与笔画之间牵丝映带的关系明显,如“岂”“家”(图2)二字,自然飘逸的同时还具生动的灵性,所写之字跃然纸上,而从“岂”字结字又能看出一些欧体的痕迹。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提出“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由此可见,米芾用笔随心所欲不逾矩,追求自然古雅之感也在他的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横画重起轻收尾的字如“菱”“兴”(图2)中间一横运笔既沉稳又略带倾斜体式,让字高古厚重的同时也极具变化的美感。米芾典型的“蟹爪钩”用笔,如“宁”“将”(图2)等字巧妙地将《兰亭序》中王羲之的“殊”(图3)字的“蟹爪钩”在《苕溪诗帖》中活学活用,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如“诸”“顾”,充分体现出了米芾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半包围结构的字“简”“蘭”(图3)依稀可见颜鲁公《争座位帖》(图3)中“开”的影子这些字都有一些“塌肩”的感觉,实则是笔锋提转体现出的笔画衔接,而米芾在处理时采取线内出钩的笔法。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他虽学古人又有自己的艺术取向及审美特点,灵活地将自己所感悟的笔法表达在纸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用笔方式。
除了用笔的变化,结字上的疏密对比是米芾《苕溪诗帖》中最为常见的,如“皎”“枚”(图3)二字左侧用笔厚重右侧用笔轻灵,“襟”“暖”(图3)二字左侧用笔飘逸灵动纤细,右侧用笔沉着稳重。又有留白靠上,降低重心的字,如“同”“冥”(图3),皆为上部留白多,因此在篇章中二字的重心都靠下。还有头重脚轻的“襄”“夏”“载”(图3),这几个字的结构字势可以看出王羲之字结构的影子(图3)。此三字上半部都是重起笔且左侧低右侧高,又增添了几分险绝的笔势。米芾单个字势呈左低右高的居多,如“生”“拙”,欹侧险绝,变化丰富。
而后看章法,变化丰富又具自然古雅之感,也因是呈诸友的诗稿,聚会后的戏作,正因书者的洒脱随意,才使得此诗帖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字紧密松散错落有致,对比明显,左右上下映带关系强。时而挺俊时而险绝,在章法的处理上每首诗结尾处都留有空白(图1),自然宽松之余又富有节奏韵律,仿若是跟着《白雪》的节奏相应而生,自然平实却又不失意趣。
米芾的诗歌所表现出的风格与其在《苕溪诗帖》中所表现出的沉着痛快又富自然之感的书法一样,也从侧面印证了书如其人的理论。透过所见的文字,读到的是文字背后的故事,技法就像音符,而撑起音符让其变成韵律的却是文人内涵。在众多的书法古迹中,米芾活学活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①苏轼:《东坡题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②指古琴名《阳春》《白雪》,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
③《采菱曲》乐府清商名曲。
④钱钟书:《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沃兴华.米芾书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俞丰.经典碑帖诗文注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5]陈培.米芾《苕溪诗帖》书法风格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5(4).
[6]樊晓薇.《苕溪诗帖》书法及诗歌艺术特色探微[D].山西师范大学,2018.
[7]张荣玉.米芾景物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