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刚?黄宏忠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习得一手可以谋生的技能,更要让学生拥有成长、成才、成功的自信和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美丽人生的能力和耐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校开展的“第一技能”教育正是为“拔节孕穗期”的中职学生“培好土、除好草、施好肥、浇好水”的教育,是为学生走入社会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一、“第一技能”理念的提出
所谓“第一技能”,是指学生终身发展和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最看重的素质,它在强调德育为首的同时,积极倡导以技能化的方式优化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其内涵可以概述为三个层面十大要素(见表1)。
在我们看来,“第一技能”是一种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新理念和思路。“第一技能”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第一技能”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重塑自我,激发起学生改造自我的强烈愿望,进而引导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完善。第二,“第一技能”教育的本质是意志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意志力,是导致中职学生种种不成功的深层原因。因此,以意志力培养为目标的“第一技能”教育,能够直击要害,事半功倍。第三,“第一技能”教育的标准是整个社会的认可,其结果应得到包含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等在内的全社会的认可。第四,“第一技能”教育的内容是学校教育中的“小事”。相较于学校的“大事”,“第一技能”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场所、工作岗位,甚至生活區、休闲区的一言一行。
我校之所以提出“第一技能”这一概念,除了它本身具有的上述四个特征外,下面两点也是重要原因所在。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了过多的挫折和失意,不仅对学习产生了条件性的反感情绪,甚至还刻意放大自己的缺点和陋习。在实习和入职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同样令人担忧:不是拈轻怕重,就是敷衍了事,自由散漫、不服管束、疏于沟通、不善合作是他们的通病。另一方面,目前中职学校尚未摆脱“重技能、轻素养”的传统思维,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过于注重功利性、工具性,忽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学校管理过于形式化,不够贴近学生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实效性欠佳。
(二)新时代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绝大多数企业更看重员工的职业素养。根据学校对富阳区周边20家知名企业的专项调查,踏实勤奋、忠于企业、吃苦耐劳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品质,而对掌握岗位流程、专业对口等要求相对较低。因为对企业来说,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只能发挥短期效果,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坚定顽强、忠于企业等职业素养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学校提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第一技能”教育。将德育和技能并列,倡导“德育技能化”,表明我们坚信品德培养的方法是行动和体验,而非简单地说教。所谓“德育技能化”,是指德育走的是技能化训练的道路,着眼于核心素养的训练和培养。
二、“第一技能”教育的实施
(一)建构三大平台
第一,建构认知平台。每一种技能练习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学校需要把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向学生解释清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更加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我校主要从三个层面给学生搭建认识“第一技能”的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第一技能”内涵的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层面:学校召开有关“第一技能”教育的师生大会,围绕“第一技能”开展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对“第一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层面:学校统一给每位学生家长发家长信,介绍学校开展“第一技能”教育的有关情况及意义,邀请家长重视对子女“第一技能”的培养。
企业层面:学校邀请企业负责人或人事经理来校为学生作“人才素质和企业需求”相关报告,让学生明白拥有过硬“第一技能”的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最有可能成就事业的人。
第二,建构训练平台。技能的形成需要依靠反复地、有意识地训练,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中形成一种近乎自动化的思维方式和动作习惯。对学生“第一技能”的训练正是基于技能形成的一般原理。因此,学校充分利用一天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创设“第一技能”的日练平台。比如,每天的阳光跑操、教室寝室7S、文明就餐“一米线”、课堂学习7S等都成为学生每天练习“第一技能”的平台。
除了日练之外,学校还创设了周练的平台,即“第一技能实践周”活动。它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为期一周的“第一技能”校内专项训练活动。为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专门制订了《“第一技能”实践周活动方案》,每天由德育处和教学处各派一名行政领导根据方案负责具体实施,同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及操作程序。
第三,建构体验平台。德艺双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企业的通力合作。相对于学校,企业的环境更有真实性,企业的要求更具针对性,企业的活动更具实效性,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学生“第一技能”实训平台,可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从而使学校教育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工学结合活动,设计了“第一技能”鉴定表,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专项测评和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完成“第一技能”的实训和体验。
(二)铺设四条路径
第一,强化课程建设。为落实“第一技能”教育的创新实践,学校实施了“第一技能”课程建设项目。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第一技能”教育》教材,并开设了“第一技能”课程,进行长期的专项学习。
第二,优化养成训练。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养成的。大量的德育实践表明,仪式感对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学校创设“第一技能”宣誓仪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第一技能”观念,为“第一技能”的有效培养铺平了道路。
第三,注重文化熏陶。为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学校精心打造以“第一技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从“美丽教师”到“美丽班级”,再到“美丽校园”;从班徽到班旗,再到校服、校旗、校徽,甚至到校园中每一条路的命名、每一个指示牌的设计、每一棵树的选择,都是“第一技能”顶层设计的具体呈现。目前,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第一技能”教育的气息。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先后创设“第一技能大讲堂”“第一技能微信公众号”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场景,使“第一技能”教育更为及时,也更有效。
第四,创新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第一技能”的养成有着导向、强化和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激励的心理模式。因此,学校不断创新“第一技能”考核机制,以提高“第一技能”的教育效果。
三段评价。学校每周推选出“第一技能”实践标兵,进行全校性的公开表扬,将突出的事迹以校园网、广播、橱窗等形式进行全时段、全覆盖的宣传,使争做“第一技能”标兵成为校园新常态。每学期学生都有自己的“第一技能”成绩报告单。每个学生毕业都有自己的“第一技能”等级证书。
三方评价。对学生“第一技能”的评价主体不仅仅是学校,还要扩展到家庭和实习企业,以便让评价的结果更客观、更全面。“第一技能”中的每一项评价都会涉及企业、学校和家长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明确评价主体,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的标准和形式。
(三)物化五大载体
“第一技能”教育不仅反映在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还要进一步物化到学校的环境和空间中。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对“第一技能”这一理念做了物化工作。
一是设计了“第一技能”的标识。这个标识具有思考、进取、合作、革新等内涵,统一使用“第一技能”的标识,有助于构建浓郁的“第一技能”宣传、学习和信息传播,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辨认和记忆。
二是创作了 “第一技能”的校歌。通过校歌的学唱和比赛,形成了全校班班会唱、人人会唱校歌的校园风貌,嘹亮的歌声传递出的是每位学生的自信、阳光与风采,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第一技能”的精髓。
三是编写了《“第一技能”教育》校本教材。这套校本教材既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贴近实践、贴近学生、贴近地气,并开设了“第一技能”专门化课程,有助于学校系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技能”,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第一技能”的专项学习。
四是颁布了“第一技能”等级证书。“第一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精神品质、行为意识的一个见证和缩影,所以证书的颁发有助于发挥目标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修练“第一技能”。
五是建成了“第一技能”成长园。它成为学生、老师以及校外人员学习了解“第一技能”价值内涵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课余的休闲场所。成长园能很好地把學习和休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第一技能”。
三、“第一技能”教育的效果
实践证明,“第一技能”教育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专业技能培养的保障系统。“第一技能”教育强调严要求、高强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努力方向,促使其更努力、更持之以恒地去学习。第二,它是专业技能培养的动力系统。“第一技能”教育能很好地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更有梦想和追求,更加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自开展“第一技能”教育以来,“最美现象”频现,分别有刘金龙、沈金涛、章元涛、厉泽坤、张琳、陈佳丽等同学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浙江省最美中职生标兵、富阳区十大美德少年、富阳区十大最美孝心少年等荣誉。
学生违纪率明显下降是学校“第一技能”教育的直接成效。在“第一技能”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近七年的违纪率下降了2.5%左右。
随着“第一技能”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逐步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校企双元管理”德育新模式,积极推行“一岗双证(一个岗位,专业技能+第一技能两本证书)”制度,使得学校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抢手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高达98%以上。在“第一技能”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学业发展加速。
总的来说,“第一技能”教育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差考生不等于差学生,更不等于差人生”的学生观、“中职是起点不是终点”的发展观、“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的成功观,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何永刚,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党委书记;黄宏忠,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