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

2019-12-09 01:53王影胡海峰李卉邓佳佳周丹丹李璐刘慧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左室符合率心室

王影 胡海峰 李卉 邓佳佳 周丹丹 李璐 刘慧临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对比分析超声三维斑点追踪、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单独及联合诊断对急性心机梗死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方法(P<0.05);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患者,超声造影检出符合率达92%,磁共振增强扫描检出符合率达88%,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符合率高达96%。结论:彩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明显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

【关键词】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的趋势,虽然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1],本研究利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发生心室重构的可能性做出诊断,旨在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42~74岁,平均(62.8±9.3)岁;患者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如持续性胸痛、活动后心悸、胸闷不适、胸闷伴神志不清等),多次记录心电图有变化,心肌坏死标记物上升或下降改变。所有病例均经知情同意,患者给予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均行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检查,后期经临床证实。

1.2方法

1.2.1超声三维斑点追踪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采用PHILIPSIE33型彩色超声成像仪。利用S51超声探头,在清晰显示病灶二维图像后,切换至三维模式,选择Full Volume模式,于心尖部采集连续4个稳定的心动周期的三维容积数据,调整检查参数,存贮和分析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于实时三维QLAB后处理软件分析,采用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观察心脏结构,主要获取的参数如下: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LVEF),达到峰值时间(TTP),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

1.2.2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采用PHILIPSAchieva 1.5T磁共振檢查仪,图像后处理PHILIPS工作站上完成,采用8通道相控线圈及心电门控技术,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至心脏膈面。选择首过灌注缺损及延迟增强最清晰的层面,画出ROI并测量信号强度,检测每位患者的左心室腔、病变区(延迟强化区)、正常心肌各一点的信号值,同层面各ROI位置与大小一致,所有患者测量范围均相同。测量面积为0.1~0.2cm2,通过工作站自动绘制3条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出所有患者的首过最大斜率,然后测量各点从心室腔出现对比剂到心肌开始强化的时间,为首过时间。病变区首过时间超过正常心肌1个动态周期为首过延迟,进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室重构进行预测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由3名高年资影像医师(1名主任医师和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分析,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见表1。以临床证实为金标准,评价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心肌梗塞后发生左室重构者25例,超声三维斑点追踪诊断23例,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诊断22例,两者联合诊断24例;对超声三维斑点追踪、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联合诊断与临床证实符合率进行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92、0.88、0.96。超声三维斑点追踪与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三维斑点追踪、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单独一种检查(χ2=6.970,P=<0.05,χ2=4.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超声检查是观察左室重构的首选检查方法,而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采用数据诠释复杂的心肌运动及准确计算心腔容积和心功能[2],使其诊断更客观、更准确、更标准、更全面[3],但三维斑点追踪对图像质量要求高,对于肥胖、肺气干扰等透声窗条件差,二维图像不佳、心内膜显示欠清晰,三维图像质量随之下降。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无辐射、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弥补超声心脏检查的不足[4],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是采用T1加权序列来显示钆对比剂首次通过心肌时的变化,主要用于检测缺血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肌显示为信号减低,通过后处理得出灌注曲线,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不仅可以评价心肌活性,还可以评估微血管阻塞情况,对预测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有着重要意义[5],但由于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对患者的要求及磁场的均匀性比较高,所以单纯的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不能完全准确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室重构情况。

通过对多篇参考文献的对照研究[68],发现单独超声检查对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不超过85.8%,单独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不超过92.8%。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本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例患者进行超声三维斑点追踪、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及两者联合检查对比分析,其中单独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达92.0%,单独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符合率达88.0%,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符合率高达96.0%。

综上所述,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QLAB)与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由于成像方式的差异,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诊断符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照研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QLAB)联合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明显高于单独某一种检查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龚晓勇,刘和俊,汪太平.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室壁运动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随访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07(04):10041007.

[2] 潘永寿,王高兴,秦蕾,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研究[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8,24(12):10901093.

[3] 郭薇,陈斌,王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04(06):752756.

[4] 邹倩.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室应变[D].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

[5] 张海燕,李强.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03):251253.

[6] 顾金萍,孙颖慧,商志娟,等.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7,03(05):470473.

[7] 蔡仁慧,赵新湘,孙林,等.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9):926928.

[8] 喻思思,殷亮,李淑豪,等.MRI心肌梗塞后心室异质性重构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6,31(03):275277.

猜你喜欢
左室符合率心室
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胎儿出生缺陷70例产前筛查超声诊断的诊断价值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寂寞人心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对无明显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减退的评估
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