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液体菌种保存期初探

2019-12-09 08:11关艳丽
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平菇菌种成活率

关艳丽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122000)

液体菌种有发菌周期短、发菌整齐的优点[1],随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发展,液体菌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液体菌种都有一定的保存期,超过保存期,菌种的生活力下降,菌种萌发慢,接种后污染率上升。试验以平菇(Pleurotusostreatus)为例,探讨了液体菌种在不同保存温度的保存期以及不同发酵时间的液体菌种菌丝体萌发及吃料速度,为从事液体菌种生产的工作者确定液体菌种最佳保存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平菇菌株,平菇CCEF89,由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摇瓶液体培养基:玉米粉3%,葡萄糖1%,豆饼3%,KH2PO40.3%,MgSO40.15%,琼脂0.1%。pH自然。固体培养基:木屑78%,麸皮20%,石膏1%,白糖1%。先将锯木屑(最好是阔叶树的锯木屑)、麸皮、石膏粉混匀,再拌入白糖水,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即可。

1.2 试验方法

1.2.1 液体菌种制备

将平菇斜面菌种接入平板,放入培养箱中,于25℃恒温培养,7d左右菌丝长满平板。取1块大小为1cm2生长最旺盛的平板边缘菌丝块,在无菌条件下接入500mL三角瓶中,瓶中装液量为100mL,避光、160r/min、25℃恒温振荡培养6d,得液体菌种[2,3]。

1.2.2 最佳菌龄的确定

将不同菌龄的平菇液体菌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吸取液体菌种于固体培养基中,每瓶接液体菌种1mL,25℃,暗光培养,观察菌丝体萌发及吃料情况,取其平均值。

1.2.3 菌种萌发试验

设保存温度5℃,10℃,15℃,20℃,做保存时间为3d、6d、9d、12d、15d、18d的菌种萌发试验。每瓶随机挑取6个菌丝球,置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取6个点萌动时间的平均数,记录菌球萌发情况。

1.2.4 菌种成活率试验

将在25℃、160r/min、暗光培养好的最佳菌龄的液体菌种用500mL三角瓶分装约300mL封口,分别置于5℃,10℃,15℃,20℃温度保存,保存时间为3d、6d、9d、12d、15d、18d。取上述保存的液体菌种,每瓶随机挑取6个菌丝球,置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以接种后3d菌种的萌动为准,计算成活率。

1.2.5 菌种吃料试验

分别吸取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平菇液体菌种1mL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25℃,暗光培养,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菌丝吃料速度,取其平均值。

表1 不同菌龄菌种吃料试验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菇液体菌种最佳菌龄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菌龄液体菌种吃料速度相差较大,其中培养96h菌种吃料速度最快,达到0.66cm/d。随着菌龄的继续延长菌种吃料速度减慢,因此在后续的试验中以培养96h的液体菌种作为研究对象。

2.2 菌种萌发试验结果

液体菌种平皿萌发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看出:供试保存温度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菌种活力下降,萌发时间均延长,试验保存温度保存期为3d液体菌种萌发时间差异不大;保存期相同,菌种活力随保存温度升高而下降,萌发时间延长。

表2 菌种萌发时间试验结果

2.3 菌种成活率试验结果

液体菌种平皿成活率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保存温度低于10℃,保存期在18d之内对菌种成活率没有影响;保存温度超过15℃时,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菌种的成活率明显下降;超过18d,菌种有产气,分层现象,但菌种没有污染,接种后,菌种萌发迟,易被杂菌感染。

表3 菌种成活率试验结果

2.4 菌种吃料试验

前期试验表明保存温度高,菌种的活力明显下降,所以只进行了两个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液体菌种吃料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时间平菇液体菌种吃料情况

由表4可知,4℃保存液体菌种均比15℃保存菌种吃料速度快,同一温度条件,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菌种的吃料速度会逐渐下降。

3 小结

试验考察了不同保存温度及不同保存期平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成活率及吃料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平菇液体菌种的活力受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的影响较大,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保存时间的延长,菌种的活力逐渐下降。试验条件下培养96h平菇液体菌种活力最强,接种后菌丝的吃料速度最快,吃料速度达到0.66cm/d;4℃、保存期为12d左右不会影响菌种萌发及菌种活力,保存温度25℃最多可保存3d。

猜你喜欢
平菇菌种成活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平菇种植记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果树成活率的方法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影响苗木嫁接成活的因素及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措施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