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实施成效、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
——基于江苏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样本的分析

2019-12-09 07:09韦庆昱吴玉剑
职教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江苏省试点考试

□韦庆昱 吴玉剑

高等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高度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3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建立多样化的考试招生办法提出指导性意见。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以此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在录取的比例上提出2015年通过分类招生考试录取的考生占各校招生计划总数的一半,并在2017年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主渠道。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职教高考”的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历史沿革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是建立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的[1]。2007年,江苏省作为全国首批的4 个试点省份,开展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此后的近十年,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数量从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到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017年1月,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名称上统一为高职院校提前招生。在参与提前招生院校的数量逐步增大的同时,各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和全省招生计划总量也逐步放大(如表1所示)。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2018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公布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名单,22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下简称为高水平高职院校)。从整体上看,22 所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是目前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头雁”和第一方阵。以22 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制度为例,通过提前招生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等文本比较,分析这些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总体情况及基本特点,从而深入系统地了解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也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江苏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样本参考。

表1 江苏省高职提前招生试点院校数量及招生计划统计表

(一)提前招生的实施状况

1.提前招生计划的占比情况。提前招生的生源主要是已参加当年普通高考报名的学生。根据各个学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据,2019年,在22 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中,提前招生计划数多于普通招生计划数的院校有6 所,占比为27.27%。22 所院校中的21 所院校提前招生计划数多于其对口单招计划数(含中职注册),21 所高职院校的提前招生计划数超过了其分类招生计划数(提前招生计划数与对口单招计划数总和)50%以上(如表2所示)。换言之,提前招生已经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主渠道。

表2 2019年江苏省22 所高水平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数一览表

2.提前招生计划的年度比较。江苏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从2009年的54.63 万人,连续下降至2017年的33.01 万人(如图1所示)。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33.15 万人,十多年来首次出现增长,较2017年增加0.14 万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较2018年增长约0.75 万人。江苏省是高等教育大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67 所,其中高职院校90所。普通高考生源的急剧减少,导致许多高校面临着严重的生源不足危机。由于普通高招中高职院校的录取在本科院校之后且高职院校的数量远超过本科院校数量,因而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危机更为突出。纵向比较来看,整体上,2017~2019年22 所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院校其提前招生计划数都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说,22 所院校中2019年提前招生计划数多于2018年计划数的院校只有4 所,招生计划数持平的院校有2 所。22 所院校中2018年提前招生计划数超过2017年的院校数量不到其中的一半(如图2所示)。

图1 2008-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一览图

图2 2017-2019年江苏省22 所高水平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计划数对比图

3.提前招生的考核方式。2007年到2016年,高职提前招生的考核方式从试点初期的笔试与面试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文化素质+技能考核或面试”,考核内容由单一的言语表达和反应能力等通识性测试转变为对学生职业倾向、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如表3所示)。与此同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下放一些组织管理权限,试点高职院校在提前招生考核与录取等组织工作中的自主权逐渐扩大,对免文化测试、优先录取等政策进一步规范。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实施的成效

从2007年单独招生试点的2 所院校,扩充至2017年参与提前招生试点的85 所院校,试点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94.4%,基本覆盖了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与对口单招一起构成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基本框架。

表3 江苏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提前招生)考核方式变革统计表

1.实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与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的统一。高职提前招生政策改革是一项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的系统性工程,其利益主体涉及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高职院校、高中、相关合作企业、学生和家长。一方面,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拓展了高职院校多样化的考试招生选拔办法,极大地缓解了因为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的生源危机,另一方面,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区别于普通高考的又一种招生考试形式。提前招生在高考之前进行,有助于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2]。不少院校通过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考核选拔学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奠定了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的坚实基础。一直以来,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有偏见甚至鄙夷、矮化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考核录取方式基本与本科院校无异,也主要是依托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且录取批次在本科院校录取批次之后,让职业教育沦为“差生教育”和低于本科教育的“低层次教育”。提前招生改革试点改变了高职院校以往单纯依靠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这种固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单一的知识性评价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形成了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契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特点的“文化测试+职业综合素质”考核模式。这样的变化表明,高职院校开始探索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招考方式,选拔符合其自身培养需求的合适生源,这无疑奠定了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的坚实基础。

3.实现了考试招生要求从粗略模糊到准确规范的转变。从2007年到2010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由试点院校自行组织报名、命题、考试、评卷和录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未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自2011年开始,江苏省在试点办法中,对院校的招生简章、报名方法、文化测试与技能考试、录取办法等多个环节提出指导性意见,开始完善并逐步规范单独招生的相关工作要求。2011年,江苏省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办法规定,参加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制定招生章程,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本校报考条件、文化测试科目、技能考核或面试办法、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各校招生章程须报省教育考试院,经审核后向社会公布。2017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试点通知规定,院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订本校提前招生简章,明确本校报考条件、文化科目要求、技能考核或面试办法、录取规则、咨询方式、收费标准、监督机制、申诉渠道等,表述要准确、规范、清晰,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考生。由此可见,在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试点的发展历程中,其招考程序和相关工作要求由试点初期的粗略模糊走向准确规范,充分彰显了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人本性特征,即致力于为每一位选择高职院校提前招生入学方式的考生提供公平而有效率的入学机会。

三、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存在考试内容流于形式、评价方式过于简单问题

提前招生“文化测试+职业综合素质”考核模式已经开始突破以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评价和高考成绩的习惯性观念,开始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创新招生考试的新方式,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凸显技能考核的重要性[3]。但是,在职业综合素质或职业适应性考核环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各个院校都自主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主要侧重于职业倾向或心理层面考核,缺少专业分类的针对性考核,技能考核的实际操作性不强。与此同时,在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一些院校提前招生的实际报名数达不到其计划数,这些高职院校面临着无法筛选和不能删人的尴尬境地,技能考核或者面试流于形式。从2017年起,对参加省文化联考的考生是否参加面试或综合素质评价不作具体要求。形式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录取的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二)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学生无法公平享受到同普通高考录取学生对等的权利

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批次相比较,高职院校提前招生学生的升学通道存在一定的阻隔“天花板”。高职院校“3+2”专本分段培养专业、“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基本都不投放在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批次。此外,高职院校在提前招生批次也少有投放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计划。面对同样的招生宣传群体,政策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填报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也与“立交桥式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理念不相符。

(三)存在混合编班、同一人才培养方案现象

自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试点以来,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改革试点的逻辑起点是为高职院校选拔“合适”的人才,供给适合的高质量教育,进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当前现况观之,对大多数试点院校来说,提前招生录取的学生既有单独设置编班,也有与高考录取学生混合成班,但无论是哪种编班形式,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是一样的,这实际上背离了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选拔合适人才的改革初衷,也弱化了其实际作用及功能。

四、完善江苏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政策的对策建议

提前招生试点要遵循高职教育人才选拔规律和科学培养的价值导向,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职业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选拔“合适”的生源,培养新时代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优化完善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考核方式,因材施考,加大职业技能考核比重[4]

201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基本原则,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考试招生办法,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拓宽各类人群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途径。对高职院校而言,要充分利用其在提前招生政策中的自主权,在省级提前招生的宏观政策框架内,不同的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进一步突出高职院校提前招生考核方式的“职业性”和“应用性”,面向不同招生对象精准厘定适合的考试内容、形式及录取办法,科学选拔人才,因材施考、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二)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选拔合适人才为行为逻辑,以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体验为抓手,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宣传活动

立足当下高中阶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淡化、边缘化的现实状况,一方面提前招生试点高职院校要常态化“走出去”,通过线上全过程宣传和线下宣讲+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与其高中学校尤其是友好学校或生源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全方位宣传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安排资深教师走进高中,在心理抗压能力和职业选择等方面为高中学校提供专业化指导;另一方面要适时将高中师生和家长“请进来”,如举办校园开放日、职业教育体验周活动,让高中师生和学生家长走进高职院校、走进实验实训室、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等,促进学生和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和理解,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探索构建提前招生录取学生的分类培养模式

一方面,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方式。提前招生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单独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及评价方式上区别于高考录取学生,形成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对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功能。另一方面,确保提前招生录取考生享受与普通高考录取考生平等的权利。贯通提前招生批次录取学生的升学通道,将高职院校“3+2”专本分段培养专业、“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投放在高职提前招生批次。

猜你喜欢
江苏省试点考试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