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全 刘一存 邓 勇 范境文 尹福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打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点在于制定医院章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论证。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加之医疗费用控制综合措施的逐渐落地,使得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降低药品耗材价格等成为摆在公立医院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当前形势,公立医院对于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要求显得越发迫切[1]。良好的医院采购管理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医院采购成本、净化医疗购销环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作用[2]。要想客观有效地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医院首先要对院内现有采购情况进行评估,掌握整体情况,分析并找出当前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以此为依据改进采购工作。然而,尽管提出了如此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但是以往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对此进行详尽的讨论。仅有的几篇涉及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评估的文献也仅进行了碎片化讨论[3-4],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评估工具。鉴于此,本研究以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准确评估医院采购管理效率、提升医院采购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2010-2018年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参考文献中国内外采购管理的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刘一存等人[5-6]提出的“DOCTOR”采购管理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大型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DOCTOR”采购管理模型,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评价体系初步包含计划部署、目标管理、成本控制、学习研究、合规合法、记录存档等6项一级指标。
为进一步确定6大维度下的具体评估指标,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获取专家意见,共进行3轮调查。在第1轮调查中,研究人员获取专家的基本信息,并邀请专家拟定具体的医院采购管理评价指标。在此过程中,专家被要求对每条指标提供具体的描述和判断依据。在第2轮调查中,研究人员将第1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将评价指标再次发给每位专家进行评判。在第3轮调查中,研究人员邀请专家对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并将数据录入SPSS 21.0进行分析,以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
1.2.1专家遴选。为保障研究质量,本研究邀请公立医院高层领导、物流与供应链专家、医院后勤管理专家、医院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等共计20位专家,进行了3轮咨询。通过计算判断依据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数平均值来衡量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依据分为直觉、国内外同行了解、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5个等级,取1 5分;熟悉程度分为很不熟悉、不熟悉、一般、比较熟悉、很熟悉等5个等级,取1 5分。
1.2.2 指标选择的标准。专家在填写问卷时,根据必要性将指标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非常必要、必要、一般、不必要、非常不必要,用5 1分来表示。筛选标准为该指标的重要性均值>4.0分并且变异系数<0.25。
1.2.3 信度和效度分析。在信度方面,本研究通过克朗巴赫信度系数进行评价;在效度方面,采用变异系数来衡量内容效度,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
为明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研究人员邀请上述专家对所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每名专家需填写7个矩阵。之后,研究人员将获得的140个矩阵输入MTLAB进行分析。由于在前两种方法(文献法、德尔菲法)中已经明确了层次结构,本研究直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按序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具体操作中,以Saaty[7]的相对重要性尺度表作为两两判断矩阵的评价标准获得判断矩阵(表1)。由于两两评价矩阵源于多个评价主体,本研究采用几何均数法对20位专家相应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处理,最终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
受邀专家基本情况见表2。专家中以男性为主,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学历主要为硕士及以上,职称多为副高职称及以上,大多从事本职工作或相关研究10年以上。在3轮调查中,第1轮发放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为95.0%;第2轮发放19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4.7%;第3轮发放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100%。3轮回收率均超过90%,表明专家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同时,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为0.85,表明所选专家对医院采购领域较为熟悉,权威程度较高。反映测量内容;在结构效度方面,高阶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显著优于单阶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表明指标之间能够良好区分,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
本研究在充分参考专家所提建议的基础上,修订一级指标下的每项二级指标,形成完整的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的评价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在信度方面,每项指标的Cronbach's α均大于0.9,表明具备了良好的信度;在内容效度方面,每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指标能够较好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
表2 专家基本情况
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3。专家一致性测算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总排序一致性分别为0.023;二级指标总排序一致性分别为0.047,均小于0.1,表明各级指标的权重清晰,设置合理。在一级指标中,“计划部署”占据最高权重,为0.27,说明采购计划是医院采购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后续采购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的计划部署将从源头避免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合规合法”是评估体系中的特殊一级指标,严格遵照法律法规是一切医院采购管理的根本;在评估中,若该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总得分低于60分,则直接将整体评分判定为不合格。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成本控制对于公立医院愈发重要[8]。医院采购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一直以来都受到医院管理的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医院的采购现状进行有效评价并加以改进成为医院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9]。本研究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采购工作情况,在与其他同等类型医院进行比较时,能够有横向参考依据。同时,本研究构建的采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全面地对医院采购管理进行评估,动态了解医院的采购现状,同时还有助于不断完善采购制度与流程,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医院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采购管理不仅直接关乎到医疗服务质量,更是关乎到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10]。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评估,目的就在于寻找当前采购工作中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寻找出对应措施加以改进。在评估人选方面,医院可以邀请院内院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判,以此保障评估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在评估过程方面,评估工作的开展需得到医院高层领导的支持,并且需要医院采购及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此外,医院还需向被评价部门展示评估标准与评估依据,听取多方意见进行评判。在确认评估结果准确无误之后,医院应要求相关部门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做出改进调整,以实现优化采购管理的目的。
表3 公立医院采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医院所面临的采购情况不同。因此,对于采购评价体系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例如,三级医院在目标管理、学习研究方面权重可适当增加,二级医院则可将部署调配、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重适当上调。医院通过对评估体系权重的调整,来明确采购管理的主抓内容,从而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各部门加以重视。此外,随着医院的发展,同一所医院采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对其进行修改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医院应紧跟医疗政策趋势,定期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讨论调整,修订不适宜指标、增添更多量化指标,推动公立医院采购管理的评价体系向着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