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彬
医院是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地提高,医院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社会健康水平方面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大大拓展了医院的职能。相应地,传统的会计制度也难以满足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为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趋势,也开展了一系列变革,这在为医院推进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加大了医院内控工作的挑战。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社会性职责,因此公立医院的工作重点一直聚焦于医疗技术的开发、医疗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总体围绕医院的核心业务展开。同时,由于社会对于公立医院所做出的评价多取决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医院的主体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医院管理者往往将更多关注与资源投入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板块,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尽管当前我国多数医院已经建立起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普遍存在者弱化的倾向,由于内部控制要求较多、程序较为繁琐,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管理者很难充分理解自身在内控工作中的责任,进而使得内控机制存在形式化的发展趋势,这严重阻碍了内控机制在医院管理中的深入推行。
预算管理一直是内控工作的重点,新会计制度也将医院的预算管理放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但是当前我国多数公立医院仍然缺乏一套严格、系统的预算管理机制,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部分公立医院的会计人员在处理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仍然固守落实的预算管理理念,弱化了预算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部分预算人员仍然采用粗放式的工作方法,直接利用上年数据进行简单加减,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内容缺乏前瞻性,不能适应本年度运转的实际需求;也有部分医院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完整,例如对于大型医院设备的采购等重大事项,没有将其纳入预算管理的框架内,进而影响了筹资的科学性,为医院埋下了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除此之外,医院科室构成较为复杂,各科室的业务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大而化之”的方法忽略了预算编制过程的参与性,使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大大冲击了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受主体业务的影响,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人才资源建设多集中于专业的医疗服务方面,这使得其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提出的严格要求。多数医院虽然已经设置了内控管理人员岗位,但负责人多以财务人员为主,缺乏扎实的法律、基建、信息、设备等专业知识,在认知与工作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账房先生”的固有偏差,这使得其不能充分了解医院内部控制体制及流程的具体要求,难以保证新会计制度下内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内控信息化水平较低是在我国医院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工、半人工操作仍在医院内控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新会计制度所提出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理念相互背离,也大大影响了医院各项内控体制机制落实的效果。尽管我国公立医院基本已经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建设,但随着医院职能的扩展及业务规模的扩大,各科室部门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差异化的需求,因此依托于分散的信息系统也难以达到统筹控制的要求。受信息系统建设的局限性影响,部分软件之间难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造成沟通不畅的情况,既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效率,也阻碍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
内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需要匹配一套严格有力的监管机制,然而,内控监督考核不力是当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缺失与职能弱化阻碍了监督的效果,部分医院存在着内审机构由分管院领导负责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考核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内控监督考核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专业审计人员力量相对薄弱,在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下,为各类漏洞的出现留下了滋生空间。
新会计制度能否在医院管理中得以有效落实,能否充分发挥其对于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导向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医院是否对内控管理形成了正确的重视。新时期,医院管理者必须打破旧有观念的桎梏,主动学习新会计制度,及时转变观念,强化对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领导带头学习、医院广泛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医院内部形成了解新会计制度、主动强化内控管理的良好氛围,有效降低新会计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阻力。此外,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总会计师制度,秉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态度,为新会计制度的推进匹配以专业化的管理岗位,由总会计师负责内部控制的推进、新会计制度的落实等总体工作,从而有效强化医院的经济管理职能,为各科室强化内控、规范财务行为、抵御内部风险构建起稳定的基础。
预算管理是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工作,尤其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院各科室的业务范围、业务规模日趋扩大化、复杂化,如果缺乏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势必会影响新会计制度的落实效果。医院必须将预算管理放在内部控制的新高位,合理分析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与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精细化的管理方案。具体来说,要重点从如下环节入手:其一,要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组织专门性、全面性的预算管理组织,充分考虑各科室部门的具体情况,在统一的管理工作下将具体的预算职责进行精细化划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其二,加强预算编制流程的规范化建设,落实各科室部门负责制度,提高各科室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依照其在成本属性、动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最大程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导向性效果。同时,要发挥好预算人员的专业职能,积极结合医院预算编制的历史经验,将其中的方法、问题与医院的战略目标进行统筹分析,提高预算指标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其三,优化预算执行的审批流程,实现对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使得科学预算管理的目标渗透到医院日常运转的各项环节中,有效提升医院的风险抵抗能力。
内控管理人员队伍是落实新会计制度要求、执行内部管理工作的主体,加强医院内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医院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医院要加强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内控管理人员建设匹配充足的资源支持,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培训活动,引导内控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了解国家医疗卫生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而带动医院内控制度的完善与进步;另一方面,医院要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认识到内控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畅通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引熟悉医院日常运转、具有扎实财务与法律经验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入内控管理人员队伍,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内控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如果仅仅依靠于单一的人员操作,不仅会阻碍管理效率的提升,也难以保证内控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因此提高医院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必然要求。医院管理者与内控部门要结合医院的运转实际,积极借鉴兄弟医院的发展经验,加强内控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尤其是要实现各信息子系统的升级整合与对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为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
严格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当操作与不法行为,是落实新会计制度要求的坚实保障。新时期,医院要重视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发挥好监督考核机制对内控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首先,要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流程,制定全面性与针对性兼具的考核机制,实现对各项流程的全覆盖审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新问题,为内控机制的调整提供客观的参考;其次,要加强监督考核部门建设,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确保其在监督考核过程中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要强化对内控管理的反馈,结合内控管理实效,提出科学的评价反馈,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医院的管理层,结合管理层的审查意见进行追踪分析,并匹配以针对性的整改手段,将医院的内控管理纳入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
新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的深入推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医院实现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现实需要。新会计制度弥补了旧会计制度的缺陷,有利于保证公立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将会计事项纳入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框架内,对于提升医院内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期,医院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将医院内控管理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突破当前存在于医院内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新会计制度的落实营造一个优质的环境,也为我国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