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铖
MBA教育理念和方法多是从国外借鉴,所以在相关教学应用中应该注意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其既具备国际发展先进性,又能实现本土化,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职业导向是以社会对人才职业需要为主要针对点,培养出满足社会职业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技能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结合起来,强调问题分析与解决,将教学重点落在实践应用中,对于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培养中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是目前MBA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
我国自从本世纪初大力发展MBA教育以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取得良好成效,并结合引进人才—外聘专家—强化培训的三步发展模式,实现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为社会发展提供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当下的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着MBA教育的深入发展:其一,培养目标不合理。MBA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尤为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员职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建设,但是目前很多教学模式中逐渐偏离目标,与社会职业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出现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的问题。其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不仅在于很多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不足,还在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落后,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先进教学应用出现偏差。其三,未能形成体系化的培养机制。我国MBA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时间较晚,一直以来在相关人才培养上都是以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内容为基础,以国外人才评测标准为基准,导致与本国实际市场情况结合不足,造成人才适应性问题频出,随着当下我国在教材内容改革编纂,国家规范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正在逐渐推进。MBA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从外引进先进理念和方法,更在于通过深化和探究,实现自身独特教育模式的形成,职业导向是目前很多教学中结合社会具体需要而进行教学改革发展重要理念,在MBA教育中同样应该结合应用,发现其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促进作用,探究应用的合理方法以促进MBA教育的发展[1]。
职业导向有别于其他教学理念的一点在于其对实践应用的强调,将知识技能学习聚焦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上,与问题导向不同的是,其并没有将问题作为主要的针对点,而是侧重知识能力的应用,在实践环节不断增进社会需要能力的综合培养,所以其在MBA教育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首先,突出培养目标,实现教学与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职业导向在教学理念上一直强调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鼓励结合社会各类职业工作需要进行,比如各种案例参与和分析,实地参与工作体验等,增进学员对社会工作要求更全面真实的了解,促进MBA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实现。其次,有助于综合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倡导学员多层次、多类型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专业金融、营销、经济方面知识外,还有相关的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养,以更加适应社会工作需要。再者,有效促进MBA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导向教学理念与MBA教育本就有很多趋同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以职业导向为基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师将学员培养需要与社会职业发展需要准确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确保教育质量并不断改善提高。最后,促进我国MBA本土化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我国MBA人才教育一直受国外理念技能与教学标准、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在相关知识理念构建不够完善的时候很多学员无法将知识理念与本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精准结合,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职业导向推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更多结合实践应用进行,使学员将理念知识更多结合实际应用内容考虑,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形成我国本土化的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2]。
基于职业导向的MBA教学模式发展虽然存在应用优势,但也需要教育管理者准确定位教学应用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结合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将职业导向教学理念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
职业导向促进MBA教学模式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控制,优化策略应将三者结合起来,从职业导向理念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双导师制度以及本土化结合推进等方面进行科学探究。
以往的MBA教学中多是以理论学术类为主,学员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中增进知识的了解,或者借助一些相关案例探讨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多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在相关理论理解以及综合性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下,首先要将课程设计结合社会实际发展进行,改变以往陈旧不变的模式化课程设计结构,构建动态性、开放性的课程设置模式,以社会相关职业能力需要为聚焦点,随之调整和变化,满足学员能力建设以及社会实际管理人才的需要;再者是将教学内容从纯理论学术转变为理论结合实践,以学员实践参与为主打内容,可以邀请实际企业经济管理者进行授课,并与之协商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以实现学员学习与应用需要的顺利对接,同时推进学员多进行相关模拟管理练习,或者到实地企业参与学习,获得真实管理工作体验,增进知识理解和应用,确保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院校在除专业课程教学以外的学员能力建设的系列内容,主要在于为学员构建增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基地,这是职业导向理念中实践核心发展的重要应用内容,MBA教学本就与其他类的研究生教学内容不同,对于学员自身实践应用要求很高,所以教学地点可以由课堂转移到教学基地中,甚至深入到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学员通过对企业信息的分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应用,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起学员交流平台,同时促进各实训基地中合作小组、新老生互助模式等的建立,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增进知识能力应用的交互,并建立导师指导、实践应用推荐、互动论坛、项目咨询等多类模块,将学员连结起来,推进各类资源的整合,将资源交流、信息互通、合作共进形成人才教育工作中的常态化内容,对于学员实践参与顺利进行、自身能力建设、问题解析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学员技能获得和训练提供强大助力[3]。
双导师制是职业导向理念又一重要契合应用,旨在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打造教学效能卓越的双导师制不仅需要具有知识能力渊博的校内导师,还要有实践经验充足的校外导师,以促进学员综合能力的建设。其一是要促进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联系,一般一位校内导师会对应1—3位校外导师,所以要提高校内导师职业导向教学理念的培养,增进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应用的重视,并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互动增进实践知识的丰富,甚至参与企业实训活动,增进实践能力,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校内导师也要帮助校外导师明确学员指导内容和职责,如多进行MBA实践课程教学,增进学员企业市场管理及策划能力培养,为学员提供论文设计指导等,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二是院校需要进行对导师的定期能力建设,不仅在于顺应社会实际发展工作需要,做到及时调整,更在于对导师教学效果及进度实现准确把握,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安排管理,打造系统化、教学效果显著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导师交流平台,促进相关学习资源的互动共享,进行教学信息及时传递,并对学员培养方案等进行协商定制;建立完善的能力建设制度,明确导师按时进行教学工作内容汇报以及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确保导师能力上的先进性,紧紧结合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管理内容与经济政策;增进导师与学员之间联系,不仅在进行定期的能力教导,学生在日程学习中的问题也应进行及时处理[4]。
基于职业导向的MBA教学模式发展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职业新要求,甚至是专业技能的革新,所以需要结合国内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借鉴利用。一方面要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国际教材的联系,将教材中的国际化知识理论与本土企业发展情况妥善结合,为学员提供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并使之符合国家市场经济状态,同时需要加紧对国内专业标准化的教材编撰,形成本国人才教育中可行可用的专业教材内容,以推进本土化MBA人才培育与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外籍教师的招聘,为教师队伍以及教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以外籍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知识解读促进本校内教学内容丰富化,并有效增进学员探究、创新的学习意识,也能拓展学员知识视野,增进其对管理理念的深入研究。
总之,基于职业导向的MBA教学模式发展,需要高校正确认识职业导向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内涵,在对其教学理念具备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的结合,使学员能力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并增进实践参与性学习环境的构建,健全并提高双导师制教学能力,融合积极有益的国际先进知识,构建本土化高效、合理、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