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志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潍坊 261011)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临床上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脑部损伤,是由于胎儿在围产期出现窒息缺氧引起的,是造成新生儿致残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同时也是智力障碍、脑瘫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8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对其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分析MRI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情况。
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足月新生儿HIE患儿88例, 符合HIE的诊断标准[2],胎龄37~42周,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所有患儿都有窒息病史,其症状主要包括嗜睡、反应迟钝、偶尔过度兴奋、原始反射消失或者减弱、肌肉松软或肌张力减低等。
使用GE Signa HDxt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扫描。采用MRI心电监控系统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按照0.5ml/kg的剂量采用10%水合氯醛进行灌肠镇静。设置MRI扫描序列:常规横断T1WI、T2WI及矢、冠状T1WI、功能成像DWI序列,部分扫描必要时可增加SWI序列。
(1)轻度:皮层、皮层下白质的T1WI序列观察到顺着脑回走行的迂曲条状以及点状高信号,皮层下高信号呈雪花状或者是蛛网膜下腔存在少量出血。(2)中度:脑白质出现深层损伤,主要是脑室周围白质,这与侧脑室周围T1WI对称的点状稍高信号、沿脑室边缘条带状高信号的改变相似,同时脑水肿存在T1WI信号减弱、T2WI信号升高的现象。(3)重度:除轻度和中度情况外,存在以下任意一种表现:(1)丘脑和基底节存在改变,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豆状核,之后是苍白球、丘脑腹外侧,症状为斑片状对称性T1WI不均匀的高信号;(2)脑室内出血症状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包括大脑表面脑沟、脑池、直窦、脑裂、窦汇内以及小脑幕内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3)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
88例HIE患儿,其中轻度53例HIE患儿,MRI诊断正常3例,轻度39例,中度11例,阳性率94.3%,符合率73.6%;中度27例HIE患儿,MRI诊断轻度3例,中度22例,重度2例,阳性率100.0%,符合率81.5%;重度8例HIE患儿,MRI诊断中度2例,重度6例,阳性率100.0%,符合率75.0%;总诊断阳性率96.6%,总诊断符合率76.1%。
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技术主要是CT、头颅超声以及MRI。由于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性应用,新生儿脑损伤以往的首选诊断方式,即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临床上使用频率逐年降低。这是因为MRI诊断特点为无创伤、流空效应、三维成像以及高分辨率等,其对新生儿脑部生理病理特征以及解剖结构的诊断准确性显著优于超声和CT。常规MRI可以颅内解剖结构清楚显示,还能对脑实质和基底节区损伤、脑髓鞘化的过程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现象清楚显示,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最佳检测方法[2],MRI可直接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疾病程度以及演变过程,为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3]。
DWI序列、SWI序列这样的特殊功能成像对病理变化可进行早期敏感性的诊断,提高其阳性检出率。
本组患儿中,轻度53例HIE患儿,MRI诊断符合率73.6%,中度27例HIE患儿,MRI诊断符合率81.5%,重度8例HIE患儿,MRI诊断符合率75.0%。总诊断阳性率96.6%,总诊断符合率76.1%。本组患儿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度为主进行诊断,可将影像表现及分度作为参考指征。MRI对脑部缺氧缺血性变化以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可直接反映,特别是对中度和重度可进行准确性判断和评估。因此,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可采用MRI进行早期诊断,有效诊断新生儿缺氧部位以及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再次出现灌注影响病情恶化,提高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核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伤诊断十分敏感,并且核磁共振功能成像能提高常规序列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对治疗进行指导以及评估预后。MRI应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影像分度有相关性,但影像分度需结合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