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迪云 徐莎 于非非(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涌现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商业经济模式和商贸类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在商业、技术和人文深层次融合的新商业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驱动要依靠大量的商科人才,尤其是以跨界为典型特征的商贸类复合人才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迫切所需。在互联网+新商业环境下,创新商贸类跨界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商贸类专业跨界人才培养与新商科时代人才需求脱节、真实项目类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学生职业素养难养成等问题,成为现阶段商科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商业“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深刻影响了电子商务、物流、营销等多个行业,不断革新传统行业与产业模式,带来了对高职商科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以跨界为典型特征的商贸类复合人才成为产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迫切所需。而当前,我国高职商贸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等方面大多趋向依据单一企业岗位需求制定标准,忽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与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培养方式的局限性致使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停留在单一型专业应用型技能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跨界、复合型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
商业实战需要真实的商业环境,商贸类专业由于人才培养隐性化及综合性等特征,尤其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身处真实环境中,才能对所需知识、技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从而完成知识转化。而在商贸类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中,
缺少基于工作任务的真实项目、产业环境及共享型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与项目资源转化,无法保障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于2013 年9 月首次在2012 级学生中试行学徒制人才培养,并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2015 年10 月至今,在校内商贸类专业群推广,培养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界技术技能型商贸人才。经过4 年的实践与应用推广,成果提升了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产业的能力,全面推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专业群对接群产业链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拓宽基础、做厚核心、突出跨界”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和“跟岗认知、贴岗实训、跨岗实战、顶岗实习”四段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商贸类人才从“学员—学徒—职业人”的三层递进培养。基于岗位工作内容,以项目引领进行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程、项目“双轮驱动”。
通过课程、项目“双轮驱动”,即在专业群中开设专业核心共享课程驱动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并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驱动突出实战技能和跨界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开发湖南轻工商贸服务平台、8 创校园、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公众号线上创业实践平台;共建校内平台以及产品开发、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管理等线下链式实训体系;共建校外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了“课岗融通”实践教学平台。开发“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智慧零售运营与管理”等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中国-东盟新商科赛项,通过以赛促建、以赛促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跨界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施“54321”思政育人举措,抓好学生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企业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另包含心理咨询老师、就业指导老师)、党员队伍5 支队伍,全员育人;落实入学教育、文化教育、专业学习、顶岗实习4 个阶段,做到全程育人;注重学校、企业、社会育人功能3个方面,做到全方位育人;利用网络和实践2个渠道,扩大育人覆盖面;建立1 个评价系统,全面评价学生素质教育效果。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打破学校与企业边界,跨校企组建项目导师团队合作开发真实项目,突破专业、年级、班级的界限,跨专业、班级组建项目团队,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真实项目的演练、实战中实现跨界能力的培育、孵化和成长,实现项目任务教学化。
通过项目引领、双轮驱动,在项目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导师的培养与遴选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对接一个企业、结拜一个行业专家、掌握一套岗位业务流程、学会一种商业模式、完成一个项目运行、提出一个实践教学改进方案”,并根据项目实施绩效对其进行管理与考核,多措并举培养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从而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岗双薪”项目化导师团队,实现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化。
根据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双线”考核机制;在课程中引入企业绩效考核与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课程考核学分与学生项目实践业绩直接挂钩;将项目对接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将项目按30%、50%、70%、100%比例融入跟岗认知、贴岗实训、跨岗实战、顶岗实习四段式课程评价。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素质的评价模式,突破了传统单一考核评价机制的局限,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双向考核,创新了双向考核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