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2019-12-09 06:06:44李艳若王道清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7期
关键词:癌灶螺旋影像学

李艳若,张 卉,郭 伟,王道清(通讯作者)

(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癌是肺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原发于支气管上皮、腺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肺癌早期多无症状,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胸痛及咯血;肺癌作为全球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主要扩散方式是血型播散方式或淋巴结区域性转移方式;目前,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症早期不易发现,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2]。因此,探求一种有效的诊断、鉴别方法,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等意义重大。本文对42例肺癌患者的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的经螺旋CT检查的42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取得病理组织学,男25例、女17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8.4±4.7)岁,病程2.5~24个月(平均9.5±2.3个月)。病变位置:下叶25例、上叶16例,中叶1例,其中腺癌23例、鳞癌17例、小细胞癌2例。

1.2 方法

设备:使用德国西门子Emotion16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肺底。设备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mA,螺距1.0mm,层厚1.5mm,根据标准重建算法进行。将扫描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并进行MPR后处理。

CT图像由2名从事5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

对研究数据运用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以(±s)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与病理结果

42例患者均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取得病理组织并确诊为肺癌,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为38例,准确率为90.47%,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2.2 螺旋CT影像学表现

2cm以下的肺癌CT多表现为结节影或磨玻璃影,病变的密度较低,内可见血管影;病灶直径≥2cm,CT表现呈分叶状,周围可见细小毛刺,邻近胸膜凹陷,病灶一般密度较均匀,但也可形成不均匀厚壁空洞,且内壁不规则;部分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或斑片状钙化。

3 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多发性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特点;目前,放化疗、手术等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外科手术可将原发癌灶、转移淋巴结完全切除达到治疗目的,是临床唯一可治愈的方法。但由于该病症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且缺乏特异性,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较重,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3]。因此,提高肺癌早期的诊断,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医疗影像学事业的进步,特别是CT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肺癌筛查、临床分期等提供技术支持[4]。螺旋CT作为临床重要影像学技术,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肺癌疾病的诊断中,其获取图像信息更全面、直观,同时该技术可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有效数据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与病理学检查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典型肺癌CT征象,①分叶征:癌灶边缘呈现花瓣突出状、凹凸不平,两个突出间可见肺血管进入,主要因癌灶生长不均造成。②短毛刺征:其病理上主要因癌灶组织向周围蔓延浸润及肺癌间质血管向癌灶外生长造成。③血管集束征:主要因癌灶内纤维收缩将病灶周围支气管血管结构向肿瘤聚拢而形成。④胸膜凹陷征:表现为线状影、三角形影,一般为病理基础是癌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所致。笔者认为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利用薄层扫描、重建技术清晰显示病灶的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对于肺癌中期阶段,不仅可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支气管腔内外肿块及阻塞性病变,而且能了解肿瘤的病变位置、大小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综上所述,虽然肺癌仍然是当今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综合应用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癌灶螺旋影像学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浙江医学(2019年6期)2019-04-12 01:36:36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