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钊 ,吴 华 ,陈金龙 ,张俊然 ,庄诗萌
(1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吉林 四平 136000)
(2四平市传染病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比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大量研究显示,脑血流微栓子信号(MES)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故认为TCD微栓子信号检测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1-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CD脑血流微栓子信号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并于下文中作出详细阐述: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颈动脉存在狭窄的),其中共有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介于48~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5±8.57)岁;NIHSS评分介于1~15分之间,平均NIHSS评分(8.27±2.36)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与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此次研究已经取得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字认可。
9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HILIPS IE33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狭窄程度,然后再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情况分为不稳定组、稳定性组,分别对2组采用TCD检查,具体如下:仪器选用德立凯 TCD诊断仪, 2MHz的双深度脉冲探头,取其仰卧体位,将患侧的大脑中动脉作为监测部位,以双深度脉冲探头检测,以获取最佳信号;采用美国德立凯头架进行探头固定,各项扫描参数序曲置如下:能量参数设为54%,增益设为12~18dB,容积取样为18mm,探测距离通道1设为60mm,通道2则设为40mm;微栓子信号阈值设为5dB,监测的时间持续30min;监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始终监视显示屏,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动情况,并对微栓子信号进行实时记录。
分析90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以及稳定组、不稳定组的TCD检查结果。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40例、重度狭窄30例。
90例患者中,斑块稳定30例,将其作为稳定组;斑块不稳定60例,将其作为不稳定组。其中,稳定组中,颈动脉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4例,不稳定组中,颈动脉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6例,不稳定组重度狭窄、中度狭窄的几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组60例患者中TCD检查提示微栓子信号发生率是83.33%(50/60);稳定组30例患者中,TCD检查提示存在微栓子信号发生率是16.67%(5/30),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随访显示,稳定组仅1例患者再次发生缺血性卒,发生率为3.33%,而不稳定组再次发生缺血性卒的患者12例患者再次缺血性卒,发生率为20.00%,不稳定组再次发生缺血性卒的风险明显高于稳定组。
TCD是临床研究脑血流动力学的一项无创技术,近年来,TCD微栓子信号监测在临床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相关疾病诊断均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0例急性缺血性卒患者中共有20例显示为颈动脉轻度狭窄,40例显示中度狭窄、30例显示为重度狭窄;进行斑块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90例患者共有30例显示斑块稳定(稳定组),60例显示为斑块不稳定(不稳定组),经过TCD检查后,发现稳定斑块组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微栓子信号,比例为16.67%,而在不稳定斑块组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微栓子信号,比例为83.33%;经过医护人员详细随访统计后显示,其中不稳定组共有12患者再次发生缺血性卒,发生率为20.00%,而稳定组中仅1例患者再次发生缺血性卒,发生率为3.33%,P<0.05,表明不稳定组再次发生缺血性卒的风险显著高于稳定组。
综上所述,TCD脑血流微栓子信号监测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诊断和再次发生缺血性卒风险预防评估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