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芳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对综合性大学进行分析,其主要指学科设置相对较为完善,含有文、理、工、商以及法律、医学等专业,办学规模一般相对较为庞大,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理论研究能力较强,在综合实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学[1]。在综合性大学中,舞蹈专业教学与一般性的舞蹈类专科院校教学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舞蹈类专业艺术院校中组织开展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人才,促进我国舞蹈演绎事业的发展。从舞蹈教育角度进行研究,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应该注重舞蹈文化的内涵,加强对大学生舞蹈文化底蕴的培养,争取做到舞蹈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可以与地方舞蹈市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切实保障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握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对舞蹈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强化,进而逐步增强舞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确保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出舞蹈教学的优势,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效果的进一步增强。
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学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增强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需要着眼于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性,对舞蹈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在正确认识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舞蹈文化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对舞蹈教学进行科学的定位,突出舞蹈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彰显舞蹈教学的区域性魅力,构建特色舞蹈教学综合组织体系,确保在教育实践中能够真正发挥出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我国综合性大学更好地组织开展舞蹈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舞蹈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满足市场需求,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对舞蹈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人才培养工作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实现对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优化,促进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所以综合性大学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定位舞蹈教学,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结合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为学生的未来毕业就业创造条件。现阶段我国综合性大学尚未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所以新时期在对舞蹈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按照中小学舞蹈教师、少年宫舞蹈教师、幼儿园舞蹈教师、业余舞蹈教师等方向积极探索舞蹈人才的培养和优化,设置更加科学的舞蹈教育方案,真正突出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综合性大学在对舞蹈教学活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舞蹈教学的定位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确保舞蹈教学活动、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与社会人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结合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对舞蹈教学进行准确定位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人才不同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考虑设置分流教育机制,即按照舞蹈专业学生的毕业发展倾向和学生的成绩,在大二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学、舞蹈表演方面的内容,另一部分则主要学习舞蹈教育方面的基础课程,在分流机制下全面提升舞蹈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未来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3]。如此,就能够在对舞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促进整体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提升,形成综合性大学特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舞蹈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也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体系中,舞蹈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方面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新时期在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认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并按照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争取可以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改革方向,切实促进舞蹈教学改革作用的发挥,对舞蹈特色教育改革路径进行适当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