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褐夫
(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国已经正式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这不仅仅意味着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辉煌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意味着在未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向前。而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能面对成就沾沾自喜,而是要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缺点与不足,并采取相应的办法与措施进行优化与升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具体到我们高校声乐教学工作当中也是一样。虽然经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在声乐表演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辉煌,但是其中的不足与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改革措施。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要采取更为多元化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那么这种多元化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又有哪些具体措施呢?下面笔者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阐释与说明。
众所周知,曲目学习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曲目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声乐表演的水平与能力。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在过去传统的声乐表演教学中却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曲目选择不尽合理等等),因此,多元化声乐表演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其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与说明:首先是第一个方面,也就是要选择有代表性且针对性强的曲目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曲目,提高声乐表演能力;其次,则是由于曲目设置的逐渐丰富,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增强其基本能力,又能够拓展其眼界与思维,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大班额”式的教学也是阻碍学生声乐表演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元化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就要打破这一传统方式,而其中最为有效、可行的方案便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各自的特点与水平,有针对性地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再根据每组或每层的具体特点,进行教育与教学。具体来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声乐表演基础水平相差过大的问题。将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既能够解决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又能够解决基础薄弱者“吃不了”的困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其次,则是可以使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进而使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同学都得到相应的教育,掌握相应的能力。
所谓多元化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不仅仅要包括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还要包括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即评价机制。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只注意与课堂相关的因素,而对评价机制则缺乏关注,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关键因素。因此,在多元化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中,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只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评价的机制,进而为声乐表演评价机制增加新的、合理的内容与方案。具体内容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首先是纵向领域,我们除了在期末考试时进行评价外,还要将评价放到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并努力将两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其次,则是横向领域,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与全面性,既要考察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又要考察其声乐表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当今的中国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若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声乐表演能力。而且令人欣慰的是,上述的多元化教学的具体措施,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中进行了实践与运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一定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