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
(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900)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临床又称持续性三叉动脉及原始性三叉动脉。其属于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胚胎性吻合血管,可由先天原因及脑血管病变引起,就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其由于此血管病变就临床中十分罕见,故常规的血管检测手段就此病变的准确诊断率不予理想。根据大量研究显示,随着目前日益成熟的影像学技术,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运用于血管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1]。故本院为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就永存三叉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特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接受诊断检测的49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为对象,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报道如下。
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接受诊断检测的49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290例,女性208例;年龄30至80岁,平均年龄52.1±4.8岁;研究纳入标准:①对象均具有头颈部血管病变征象;②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③意识清晰,无心理障碍和精神类疾病。所有对象就参与实验前均对其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且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所有对象均采用本院64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测,具体包括:所有对象均运用CT机(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行头颈部血管成像增强扫描。对象均取仰卧位,以主动脉颈弓为起点扫描至颅顶。就右侧肘正中静脉注入60ml对比剂(碘海醇,含碘量350mg/ml),注射速率5.0ml每秒,随后注入40ml盐水。扫描触发方式运用Smart智能追踪法跟踪主动脉弓密度,阈值设为100 HU。具体扫描参数设定:电压120kV;电流250mA;重组层厚及重组间隔均为0.625mm,螺距为0.984:1。扫描结束后将所有图像传至AW 4.4工作站予以处理。应用去骨后和去骨前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实施进一步的图像重组。
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影像学资料,就永存三叉动脉的发生、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等情况予以研究。
选择本院影像科资深医师(拥有永存三叉动脉影像学诊断经验)评价扫描结果(双盲法),结合对象原始及重组后图像资料全面观察及诊断。诊断标准:永存三叉动脉依据走行可划分为两种,即外侧型与中央型。外侧型血管走行: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膝部后外侧壁为起点,就鞍背向外后呈现弯曲走行。中央型血管走行:穿过鞍背在中线与基底动脉吻合,呈现直接向后的走行。永存三叉动脉后循环的供血分型,依据Saltzman标准划分为3个类型,即Ⅰ型:双侧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供血均依靠永存三叉动脉,且三叉动脉吻合点下方基底动脉及双侧后交通动脉均显示发育不全;Ⅱ型: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依靠永存三叉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则依靠后交通动脉;Ⅲ型:单侧大脑后动脉供血依靠后交通动脉,另一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则依靠永存三叉动脉[2]。
498 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对象中,确诊为永存三叉动脉的有8例,检出率为1.61%(8/498)。检出病因:8例检出患者中,4例三叉神经痛,2例头晕伴左侧肌无力,1例急性脑缺血,1例脑梗塞;明确诊断后,显示3例发生于右侧,5例发生于左侧。
检出8例永存三叉动脉患者中,血管走行显示为外侧型5例,中央型3例;永存三叉动脉后循环的供血分型显示,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
三叉动脉,其属人体大脑发育过程中,原始颈动脉和后循环中存在4条短暂的通路。而就通常情况中,人体颈内椎基底间的胚胎性吻合血管就正常发育过程中均会发生退化,而后交通动脉和椎动脉则发育成熟并将其替代[3]。但若此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胚胎性吻合血管则将成为永存动脉,其中则以永存三叉动脉最为常见。此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极低,但就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临床中就此症的诊断多以脑血管造影为主,但由于造影所受检查部分的限制,对于此病变的鉴别及分型均不予理想。有资料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针对此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检测手段可准确、直观的发现该病变,并可清晰观察其血管走行及后循环供血情况[4]。
梁占东[5]等学者就探讨640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中,运用东芝公司生产的Aquilion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就1146例检查者予以检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及诊断结果。结果显示,本组检查者中,永存三叉动脉发现4例,检出率为0.35%;血管走行为外侧型3例,内侧型1 例;后循环供血分型:Ⅱ型2例,Ⅲ型1例,特殊类型1例。而就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对象中,确诊8例,检出率为1.61%(8/498)。3例右侧,5例左侧;血管走行显示外侧型5例,中央型3例;后循环的供血情况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检测结果与梁占东学者研究结果相符,证实了此血管病变的罕见性,也显示了多层CT检测就诊断此病变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就永存三叉动脉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其能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走行及后循环供血情况作出更加精准的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进一步的有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