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清
在陶瓷艺术这个大家庭中有这么一种艺术,它所见即所得,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宽幅的表现力,这就是新彩艺术。新彩按制造方式分类是属于釉上彩的,由于它独特的料性,在釉上彩中自成一派,也成了当今市场上出现较多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种类很多,包括绘画、刷花、喷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等。新彩旧称洋彩,是清末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全新的陶瓷装饰方法。因其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是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文,且呈色丰富,工艺性强,很快就在我国推广开来。新彩颜料色彩纯正鲜艳,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绘颜料(烧成温度约600℃~900℃)由铜、铁、锡、锰、钴等多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这也就造就了它最大的特色——广色域。绘画程序比较简单,可直接用笔蘸取色料在瓷上作画,表现力较强,可以任意画出浓淡条理,并可随意调配颜色,在画完烧过之后,还可以反复罩色,屡次回炉烧制。
新彩瓷器和很多著名的釉上彩一样,也是创烧于清朝,正是由于那时的陶瓷彩绘釉上装饰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又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和审美要求的不同,原有的彩绘装饰已不能满足皇家贵族喜新厌旧的要求,于是宫廷画师不得不引进西方的原材料结合西方的绘画,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在晶莹如玉的瓷胎上绘制出了西洋画的精美纹饰图案。这也拓宽了釉上彩瓷的装饰形式,得到了皇家贵族的青睐,随着西方原料的不断引进,操作可简可繁,画面逼真丰富,整体感强,能真实再现画面的三维空间,出瑕疵率低而渐渐为民间画师所接受,“洋彩瓷”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那时的作品粗糙,技术不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这时的“洋彩”已变成了“新彩”。
新彩颜料呈色多性能好,既能手绘又可以贴花纸、喷花、戳花等方法,对于描绘人物、山水、花鸟图案都没局限性,因此在日用瓷装饰方面大量使用。就色彩的稳定性来说,作为同属釉上彩的几种彩绘。新彩是最为稳定的,首先是因为它的颜料是“熟料”,经过了高温煅烧,所以在进行烧制前后,色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主要说说山水新彩瓷画和花鸟新彩瓷画。其实,山水新彩瓷画和花鸟新彩瓷画的创作形式都是和国画大致一样的,只是载体的变换。陶瓷上作画更加讲究线的流畅,其次,由于陶瓷表面比较光滑,要想熟练地在上面绘画还是需要多年的苦工磨练的。
纵观陶瓷画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国画的发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沿袭着中国文化、道教、宗教、思想、观念的文人化精神内涵,使之与中国其它的姊妹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世界美术领域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化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属性。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国画的前世今生。首先来看看山水画,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传统形式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唐代后期,中国山水画有了富于成果的水墨山水运动。南宗以王维为开山始祖,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出现了许多的大家,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等等。这时,院体画正式形成,而院外的文人画也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此时的文人体系正式宣告完成,文人画家追求笔墨风趣,也借此抒发胸臆。南派山水在元四家达到鼎盛。此时的院体画逐渐衰落,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崇南贬北也与禅宗如出一辙。总结来说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从山水画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渐成熟,直至两宋形成了繁荣的景象,到元代达到了高潮,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山水画走向了辉煌。山水画从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至今依旧生机勃勃,放射着奇光异彩,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那广阔博大的人文内涵。山水画逐渐成为文人比德的标志,山的稳固,水的变化,山的峻拔,水的趋下,山的阳刚和水的阴柔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山水画不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寄托,也是文人思想情操的象征。
接下来说说花鸟画。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了。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也出现了大批的画家,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8 0多人。五代和两宋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发展至今,花鸟画依然是艺术作品中的常客。但是在表现精神的创作中,也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难题,花鸟画物象的视觉形象处理与表现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和难题,也是画家所具有的综合修养、气质的体现。束缚于传统绘画语汇和审美体验使画家变得毫无作为,而脱离特定的生活环境又会对自然物象转化成情感形象的内涵变得空洞抽象。因此,情与景的统一是视觉物象在画家视觉感悟后用一种艺术语汇融合统一,来说明实体存在的一种高级精神创造。
新彩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是不受限制的,以新彩的材质为煤介,新彩作品既可以是具象的精细刻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洒脱奔放。其既继承了传统陶瓷彩绘的优秀技艺,又有新的表现手法,既有精细严谨刻画入微的工笔,也有潇洒奔放、简洁明快的意笔,精细处毫发毕现,豪放处雄辉强健,大件作品工艺复杂而不失构思严密,小件瓷画绘制精妙而不失灵秀细巧,不受工艺的限制,在配料、作画、用笔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创作,因此新彩陶瓷艺术才能恒久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