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漪
自己当学生时,从来没有在上课时想到去挑战谁,没有那个勇气,没有那份胆量,更加没有那开放大胆的观念,都由老师“拉郎配”,乖乖地顺从老师的安排,做一个受人称赞的“听话的好孩子”。可是,现在的很多还在用落后的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教学,把现在的孩子当成当年的我们,而自己去充当课堂的“独裁者”!
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在我完成We Love English 第一册的第一、第二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后,我专门留下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练习,好让他们能够对问候语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在实际对话中应用自如。这两个单元的主要语言点是:
Hello! Hi!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
Goodbye. Goodbye.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__________.
我原先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用卡通图像作为对话的双方,变化声音腔调自弹自唱,作三次示范。
2.全班同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和我进行对话练习,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对话内容。
3.按照座位将班里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和我进行操练,开展比赛,看哪个小组最优秀,并奖励优胜者小红旗。
4.找三至五名学生和我进行对话,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明白对话该如何进行,两两组合练习。
5.每次选两名学生到台前来表演,保证让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练习。
6.齐唱英文歌。第一到第四个步骤都按照我原来的计划順利的开展,学生的反应也很热烈,课堂气氛也都非常好。到了第五个步骤的时候,
我按照通常的组织活动的方法,只要谁上课表现好,我就点谁的名字,让他们到台上表演,这一次也不例外。课堂进行到只剩5分钟左右,如果一直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的话,应该是一堂比较扎实的常规课。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 Lily 的小女孩把手举得高高的,其实她已经举了好一会儿,但我已经给了她一次练习的机会,所以没有理会她,以为她可能是要告谁的状,因为在一年级小朋友的课堂里,时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大概也知道快下课了,急了,小手使劲朝我摇晃,嘴里说道:“Miss.Gao!”以下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Teacher:“OK,Lily,please!”
Lily:“Mr.Gao,I...,我想......”(小脸憋得有点红红的)。
Teacher:“What do you want to do?你想做什么啊?”
Lily:“我想挑战。”(脱口而出)
Teacher:“Challenge?!Who do you want to challenge?”(看她的表情,她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重复刚才的那句话,并用中文说了一句“挑战谁”)。
lily:“Mr.Gao,我想挑战Lucy。”(Lucy被大家公认为办事的佼佼者)
此时,我心里掠过一丝不快,这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把我的计划全打乱了,看来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无法完成的了;不过我倒要看看这“胆大包天”的挑战者是何路豪杰。我及时地调整了情绪,尽量不露声色地说道:“Lucy,Lily wants to challenge you.Come here,please!”
她们开始对练所学的内容。我留意到,在这次的对话操练中,Lily似乎是有意打乱对话的顺序,一遍下来,Lucy对答如流。Lily似乎还没有满足,抿了一下嘴巴,眼睛里溢满了飞扬的神采,憋足了劲似的,Lily和Lucy又对练了一次。我没有阻止她。刚练完就下课了,未能完成最后齐唱英文歌这个步骤。
假如在这一节课上,我没有仔细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假如我粗暴地拒绝小女孩Lily的挑战,不给她机会;假如在这堂课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教学事件出现;假如……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学生来讲,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挑战,算不算学问上的“笃行之”?它是否有效的反映了学生当时那种微妙的心理需要和感受?而这样的教学事件是否也给我自己在教学反思方面留下了一个“审问、慎思、明辨”的空间?作为“独裁型”的老师,我心底里多多少少总有一点淡淡的落寞,虽然自己的命令能够贯彻下去,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点人文的关怀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可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关注?是否给学生以民主?怎样给学生以民主?该给学生怎样的民主?学生的行为方式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塑造,可是教师的行为方式难道不应该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吗?“独裁者”!从今以后我将与你分道扬镳!
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谁能够做决定?其实,除了孩子们自己,谁也不能越俎代庖。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思想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教案中发生的事,距今已半年有余。今天在动手整理这篇案例的时候,我再一次陷入当日那种羞愧与痛苦的思绪而不能自拔。时间在飞逝,我也在逐渐成长。我很庆幸当初因为有那一番痛苦的反省,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在如何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酿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方面。我一直在努力向前探索着、探索着,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前方就是光明所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深思内省方能鉴得失,补不足;唯补不足方能在理念上推陈出新;唯推陈出新方能在教学上长足进步。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深刻的内省,这位内省后的“民主者”已非昨日的“独裁者”,而是能够春风化雨、对学生广施关爱的“仁君”。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原谅这位曾经的“独裁者”吧。因为我们相信,他一定可以寻找到他前方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