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鱼儿养进大海里

2019-12-06 07:39孙昭君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孙昭君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在小语会举办的“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提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理解”“运用”“思维”“审美”等四个维度。在语文素养中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没有离开语言的审美,也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读什么?怎么读?本人结合学校特色及一线教学实际,选取了经过历史和时代淘洗的古典名著为核心资源,尝试通过名著阅读与语言实践,以期将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融合,将学生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名著类课文;拓展导向;书面相融

一、“授之以渔”由课内导向课外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从体裁上看都是小说,以刻画人物為核心,抓住这一特点,名著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就可以运用“主要人物+串联情节小标题”这一思路,主线问题,贯穿始终;在精彩情节的具体感悟中,也能抓住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体会人物品质与性格特点。如此,为学生学习名著课文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思路,由于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每一章相对独立成文,课内的阅读思路完全可以实现迁移,为他们课外的精读提供了助力。

二、表达分享,将口头与书面相融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开始走进整本书的时候,如何让这种兴趣变为持久的自主行为呢?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在丰富的活动中,将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推动阅读走向深入。

(一)书面表达,丰富形式

1.撰写梗概,整体感知

在读完一本名著或其中的某个章节后,让学生回顾全书(篇),撰写梗概,如此引导学生对书(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加深其对重点内容的印象。

2.人物分析,立体评说

在阅读了整本书后,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围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内容,可以通过多个故事分析阐明人物的一个突出个性,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故事分析人物的不同侧面,还可以结合一个主题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多角度立体地走进人物。

3.故事新编,链接时代

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家喻户晓,他们的鲜明的个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宋江的仗义疏财,李逵的急性子……联系学生生活,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命题和话题,如:《如果我是孙悟空》《“花和尚”到我家》,你觉得梁山好汉生活在现代,分别最适合做什么工作?选一个人物编故事。穿越经典,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到了三国时期,见到书中的人物,可能发生什么?……如此便将学生对人物个性的认识与当下生活有趣地联系在了一起,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名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口语表达 创意活动

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它能够检验学生内化文本语言、驾驭文本语言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学生尽情秀出自我风采的舞台。为此,学校设计了由班级、年级到校级等多层展示平台,通过读书交流会、专题展示、小百家展示等活动,多角度立体促进学生的阅读与表达发展,展示形式也根据学生个性而丰富多彩。

1.故事大赛 入情入境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定期讲述自己读到的精彩片段。讲得越生动,说明他们对故事情境进入的越深入,对人物情态体会地越细致,也助于引导学生及时回顾阅读内容。

2.历史短剧 写演结合

名著中一般涉及人物较多,个性鲜明,因此演历史短剧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内容不必全篇俱到,重在突出人物个性,短小精悍;也不一定是本身对话比较多的章节,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改编,鼓励他们根据文章描述自主设计对白,揣摩人物情态,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也将写与演有机结合。

3.人物评析 百家争鸣

这是在学生对整本书或于某一个人物的相关故事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之后,或在撰写了人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口头表达,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引导他们以史为鉴。

还记得在一次“我眼中的水浒人物”交流中,有个孩子向大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时迁生活在我们现代社会,会不会因偷盗而被捕入狱呢?一问激起千层思,有的孩子从现代社会法治角度,认为尽管他盗富济贫,出发点是正义的,但惩罚恶人有很多种合法的方式,而时迁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而有的孩子就会争辩:时迁那个时代官官相护,法律根本不公正,他也是没有办法。在辩论的过程中,我不禁惊喜于孩子们竟然已经论及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根源!由此生发开去,孩子们在“名著人物穿越”主题习作中写道:“如果时迁从小就生活在现代,他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以他的正义感,说不定能成为警察呢!”由此口语表达也促进了书面表达思考的深入。

4.个性表达 异曲同工

随着阅读与表达活动的持续开展,我们也发现,文字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往往比较有优势,毕竟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也是相辅相成的,但对一些文字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怎么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呢?一次偶然的机会,班里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在展示了自己画的几幅水浒人物图,让我眼前一亮,何不让他说说这几幅画?孩子现场介绍了自己画的内容及色彩搭配的初衷,这何尝不是在名著阅读基础上的表达?于是在后来的读书交流会上,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读书收获,可以是一幅画,一幅对联,甚至是相关的歌曲……但都要加上现场解读,说说自己展示的用意,在一次次展示解读中,不同层面的孩子都得到了表达的展示提升,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也得到了全面的激发……

三、畅游书海,让成长与传承比翼

(一)分层提升,人人有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表达要求,比如人物分析,精英学生重点在多角度分析,全面认识人物,可能就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需要搜集大量课外资料;中层的学生能够根据书中内容结合事例分析人物;而能力稍弱的学生能讲出人物故事即可。如此每次交流会,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再加上老师们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因努力而发生的变化。

(二)差额选拔 激发内动力

每次年级、校级展示,都要首先经过小组、班级的层层选拔,并实行差额选拔,比如年级展示每班只有一两个名额,但每班的候选人都是五名左右,不到最后上场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哪个班哪个孩子最终能胜出,如此就极大地激发了优秀孩子的潜力,看着他们一次次排练,甚至更换稿件从头再来,与其他班级的孩子合作……最终展示的孩子会无比珍惜站在台上的一刻,为曾经自己的付出而深感自豪,即使落选了也经过了内容自主修改,仪态、神采、语气语调等的千锤百炼,谁能说这不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同时对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练,这恰恰是以往一些优秀孩子经不起打击的短板。

综上所述,名著的阅读与表达已不仅仅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成为一粒点燃孩子全面成长内动力的火种,延伸开去,经典名著只是书海明珠中的一粒,只要我们用多种方式鼓励成为阔海中跃动的“鱼儿”,素养的提升将水到渠成。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林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9,466(04):86-87.

[2]罗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J].语文建设,2019,410(0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