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研究

2019-12-06 06:22王伟邢坤
科技风 2019年32期
关键词:微媒体

王伟 邢坤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自媒体的兴起,使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而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各种“微”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在高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如何把传统的思想政治优势与信息技术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微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一、微媒体的特征

(一)多元化和碎片化

微媒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里的多元化既有传播方式的多元,也有传播内容的多元,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微媒体同样具有这两种特性。受网络的开放性和微媒体发布者多样化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接受的微媒体上的信息复杂多样,这些信息中,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促进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反面信息则可能冲击着其固有的价值观念,最终可能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同时,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平台以及各种新闻客户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微媒体借助各类平台有选择的发布自己的观点。

除微媒体的多元化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格外显著外,碎片化也是其一大特点。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碎片化的信息一方面能增长见识、拓宽知识的宽度,但另一方面占用了其大量的时间,无法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积累。

微媒体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既有助于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但如果不有效利用,则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二)即时性和选择性

微媒体除自身具有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外,对于受众群体来说,也同时具有即时性和选择性的特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媒体的即时性不断加强,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时间不断缩短,网上传播信息的速度也随之加快,网络直播、视频分享等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是一个求知欲强、渴望展现自我、期待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的群体,而微媒体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平台来发表观点、记录生活、学习知识等,学生由课堂中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发布者,增强了其主体意识。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延伸,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比较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成分,主要以隐性课程、文化氛围、环境影响等方面组成,主要特征是运用学生周围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善于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网络中去,结合当代学生个性化的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发出社会的主流声音。另一方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今社会,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这同时也为高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契机,把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与利用潜藏在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

新時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正面传授与潜移默化协调并进的优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一)不断开发优秀微媒体中思想政治资源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网络的积极要素,打造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对社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于时事政治的敏感度不断加强,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提升高校微媒体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低级红、高级黑等话语形式,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加强识别这些错误意识形态的能力,使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受侵害、占据主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监管,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发挥带动作用的

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带动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是物。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教师等教工队伍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提高政治站位、增加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做学生们的楷模,另外,要发挥朋辈作用,利用微媒体的即时传播效应,使学生自觉的去影响和被影响。另一方面,要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在微媒体网络平台的行为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奖惩措施,挖掘大学生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能,使他们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地开发者和传播者。

(三)坚持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困惑,有的大学生因沉迷网络而耽误了学业,有的大学生因沉浸于网络世界而不敢面对现实,因此,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发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学生的实际融合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从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从而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及促进其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小兰,董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四个维度[J].江汉论坛,2009.03.

[2]佘双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新观点和新趋向[J].青年发展论坛,2017.01.

[3]张桂芬.浅析网络载体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科教纵横,2012.09.

[4]周治中.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

基金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网民心理分析”

作者简介:王伟,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邢坤,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微媒体
大学生微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研究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活动策略研究
微媒体时代的英语教材数字化趋势研究
核心价值观:重构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