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处望云楼

2019-12-06 07:38林晓文
闽南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云楼咏春曾氏

林晓文

长乐乡地处平和县西部边陲,西与广东省大埔县接壤,北靠龙岩市永定区,素有“两省三县地”之称,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重点老区乡,也是闽粤文化交汇之地,闽南话、客家话混杂。彼地多崇山峻岭,河流自东向西迂回汇入韩江,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4公里,是平和县最边远的乡镇,乡人往来闽粤州府殊为不便,外出者常以一句“心平和,人长乐”来抒发游子思乡心境。

由长乐乡政府所在地往北,沿绕山村道曲折蛇行,道路右侧是层林叠翠的山巒,左侧是流水潺潺的溪涧。车行期间,既有崎岖险峻的惊悸,又有移步换景的畅意,好在新修不久的水泥路面路况尚可,一路前行也便有惊无险。大约走了13公里,海拔渐高,林木愈加幽深,峰回路转,眼前山坳处有田园陇亩横亘其间,又有灰瓦白墙屋舍隐现,却是避世幽居,远离尘世喧嚣的一个“世外桃源”——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位于长乐乡农家村的农桑寮。

农桑寮与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乡和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山水相依,属长乐乡极北之地,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客家小村落。吸引我循踪踏访的,是农桑寮一座存世了230多年的老屋——望云楼。

乍看过去,望云楼与闽西南山区常见的传统民居瓦房建筑并无二致,若说有特殊之处,则在于其结构由主屋、护厝加外边的一排半圆形围屋构成。主屋为二进三开间合院式结构,前落单层,后落两层,中间以一个长方形天井隔断,呈坐北朝南格局,正大门上方门楣处墨书“望云楼”三个大字,两侧墨书一副对联:“望重岳山齐家治国,云轻富贵解甲归田”,字迹为近年重新描摹。主屋东西两侧各有一栋两层高的护厝相连,东侧护厝坐东朝西,西侧护厝坐西朝东,与中间主屋形成一个整体;护厝外墙隔一条约两米宽的巷道,巷道外又各有一排三进式的横屋相向而立,横屋前落和中落均为单层,后落两层,中间有两个小天井隔断;两边横屋中落又顺山势向北延伸,在主屋后侧连接成一个半圆形围屋,与望云楼主屋和护厝形成双肩抱拢之势,使整座望云楼成为一个圆中有方、疏密有致,巷道互通的特殊建筑群体。经现场测量,望云楼加护厝面宽约30米、进深17米;加上两边横屋,总体面宽约80米、深约30米,整个望云楼占地面积达到了2400平方米,可见颇具规模。整座望云楼主屋、护厝及横屋共计7道大门,均朝南而开。据悉,楼前原来还有一堵围墙,围墙外有一口半月形水池,与后侧半圆形围屋恰好形成一个圆月;另在楼前西首筑有一座牌坊式门楼,经过岁月更迭,现围墙与门楼均已塌毁无存,前方半月形水池亦已被荒土填埋,杂草丛生。

步入望云楼,迎面是个敞开式大厅,左右各辅一间侧室,正厅屏风悬挂一个长方形匾额,内镶一件黄绢绸布制作的圣旨复制品。该圣旨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望云楼修筑者曾萼在任恩平县令期间,乾隆皇帝褒奖其父母的诰封圣旨,内文由汉、满两种文字书写,记述诰封曾萼之父曾士敏为文林郎,封曾萼之母游氏为孺人的经过。农桑寮所保存圣旨共有两件,分别褒奖曾萼祖父母、父母,原件现由农桑寮曾萼九世孙曾祥庆兄弟收藏。这些圣旨虽属依例诰封,但在山野农家得以传世保存至今,也属颇为难得,可算是农桑寮曾氏的传家宝。我有意一观圣旨原件,无奈保管之人有事外出,我此行匆忙无法久等,终究错失机缘。大厅除悬挂圣旨复制品外,两则墙上又分别挂有一幅镜框牌匾,左边一幅为曾萼题录宋代张鎡(字功甫)《梅品》文句“张功甫植梅三百本,花时居宿其中,环洁辉映,朗如对月,因名其堂玉照。”右边一幅为曾氏后人所书曾萼家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人生须积善,和气自致祥;汝辈事业无穷,勉作好人,无贻家门羞。”圣旨和曾萼所书牌匾,使平淡无奇的望云楼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气息。

循着历史的履痕往前追溯,望云楼的修筑者系平和曾氏先贤、乾隆年间进士曾萼。

此番前往农桑寮踏访望云楼的动念,缘于我前段时间对曾萼的史料挖掘。曾萼(1721~1797),字丽元,号清溪,平和县九峰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因乳名“阿水”,人称“水进士”。历任恩平等五县知县,直隶连州、梅州等知府,在任以清正廉明为百姓所称道。曾萼的生平事略,我曾在《咏春楼与“水进士”曾萼》中有过详述,这里不再过多着墨。清乾隆甲午年(1774),曾萼从梅州知府任上告老回乡,在其修筑的隍田(今黄田)咏春楼侍奉父母尽孝。据道光版《平和县志》载,曾萼于乾隆己亥、甲辰年父母相继去世,尽孝事毕,便“读礼‘思岩居。继得农山,构一庐,拮眷居焉。”昔日“农山”即后来的农桑寮。可以查证的是,曾萼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举家迁往农桑寮,在此掘地造屋,真正过起了避世安居、闲云野鹤般的隐世生活。

曾萼出生在距平和县治仅五里之遥的隍田村,辞官归养后又在隍田咏春楼住了十多年,可谓乡土之情甚笃。咏春楼规模宏大,建筑颇为精美,兼之隍田毗邻县邑繁华之地,无论外出访友还是居家生活均颇为便利,曾萼何以抛弃自己苦心修筑的华宅美院,举家迁居遥远偏僻、荒无人烟的农桑寮呢?

据农桑寮曾氏后人曾祥庆介绍,曾萼为官廉洁奉公,在任时尤擅断悬案疑案,从梅州知府任上告老归养后,乡间市井但凡讼事纠纷,皆喜前来求他排解;加上隍田与县署衙门近在咫尺,不但常有官绅登门造访扰其清静,而且衙门每每遇到涉及曾氏家族的难断案件,便常以尊重老知府意见为借口,推给曾萼处理,乐于当个甩手掌柜。曾萼早已厌倦官场作派,辞官归养亦有不问时政、无官一身轻之意,此时再沾手涉及族亲案件,却是勉为其难、不胜其烦了,有心秉公处置吧,于族亲情面上过不去;若欲顾念族亲而有所偏袒,却又悖于法理,亦有违曾萼初心,于是索性携家带口,去往离城六十里外的农山修筑望云楼,来个惹不起躲得起,从此“足迹罕至城市”,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

猜你喜欢
云楼咏春曾氏
咏春
七绝·咏春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黄茑咏春
忆旧
结婚戒指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
过云楼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