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眼力、笔力、脑力”对译者的重要性

2019-12-06 02:36胡宇欣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钻研洞察翻译

胡宇欣

摘要:翻译,需要译者眼睛、手指、大脑同时展开活动。结合眼力、笔力、脑力,论析它们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中的深层意义所指,旨在展现其在翻译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三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洞察能力、钻研能力和思辨能力,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 洞察 钻研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98—02

一个优秀的译者除了要对已学语言国家文化有深厚的了解外,还要有过硬的翻译能力,这其中的翻译能力就包含“眼力、笔力、脑力”三个方面,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将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完美地完成翻译工作。

一、眼力

眼力即洞察力,目光所及,包罗万象,这是一个优秀的译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度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观察蚯蚓的分布,最终推论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没放过一个掉落的苹果,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不论是哪门学科,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和细致谨慎的态度都是发掘一切潜能的内在驱动力。翻译也是如此,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文本翻译工作中,要对所译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有所察觉,在现场翻译中,应感知到发言者的细微动作与表情。

在翻译中要具备双语意识,即双语言和双文化。由于译者在生活中难以获得文本作者亲身经历的语境,而译者还需掌握其语言的特性和用语习惯,于是很多优秀的译者就通过其他路径来达到这一目的,其中大量阅读(voluminous reading)就是“捷径”之一,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掌握汉语和英语从句法到篇章的不同,从社论报道到戏剧诗歌的变化。当然,如果能深入其中感受所学语种国度的风土民俗、饮食习惯、街边文化,那么对翻译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只有注入文化译文才能生动,才有血肉,而不是语法和单词堆砌出来的空壳。这一切都离不开译者的感知力。

2.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除了能熟练地掌握原语和目标语,译者通常还应具备一个重要的素质——在常识方面做到通,在单个或多个领域达到精,这就是所说的“专家”与“杂家”。常识是一个人具有文化与素养的基本标志,作为一名合格的译员,更应当努力汲取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只要多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知识,“杂家”也就功到自然成;而“专家”,是需要潜心研究,稳扎稳打才能练就的真功夫,“十年磨一剑”,对译者来说,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对应的语言,并在翻译实践中加以应用,实属不易。译者对主题语(翻译对象)的知识了解越广泛、深入,在理解原语层面时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少,目标语的错误就越少,准确性就越高。例如一个篇章,译者若能充分掌握文章内容主题、作者生活背景等,翻译起来必定如鱼得水,省力不少。这两个“家”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日常积累的慢工和闭关修炼的细活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3.掌握世界动态,把握“大事小情”

身处信息膨胀的互联网时代,如果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很可能在众声喧哗、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中陷入迷茫困顿,丧失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标准。作为一名译者,必须沿着思想的阶梯,不断完善知识构架和判断体系,掌握去伪存真的本领,练就拨云见日的“火眼”真功,以免随波逐流,失去判断能力。例如,在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新闻发言人说了一句“大家都很任性”,着实让现场记者为翻译捏了一把汗。然而翻译张蕾与之交流确认是“任性”后,吐出一个非常精准的英文单词:capricious(变幻无常)。如果没有对网络时代下“任性”的了解,听到这个词汇就会手足无措。信息时代,作为译者要与时俱进,不断输入新知识,才能在翻译工作中得心应手。

二、笔力

执笔在手,日益其能,岁增其智。

1.品读字里行间的含义,达深入浅出之境界

一名优秀的翻译不仅要懂双语,更要会品读深意。译员要能通过字里行间传达的信息抓住说话者要表达的核心,真正做到:抓到隐藏在原语里的“文外意”,用最贴切的字眼翻译出最悦耳的目标语。针对不同的翻译内容和受众对象,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达到将内敛晦涩的符号转化成外显易懂的译文就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例如《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姑赋”中“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一句便有很多翻译版本,有代表性的分别是杨宪益先生和霍克斯(David Hawkes)先生的译文:

杨宪益:Her lips are cherries and sweet the breath from her pomegranate teeth.

霍克斯:And she reveals, through parted cherry lips, teeth like pomegranate pips.

译文自身本没有褒贬好坏之分,只看哪个译文更能传达出原文的內涵与神韵。这两个译文版都出自大家之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其夫人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在内地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也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但就这句译文来看,杨先生确实没完全抓住原文的神韵,措辞也没有霍克斯的精细传神。杨宪益将嘴唇和樱桃之间用“是”连接,淡化了原文里似有若无的美感,“樱桃”一词加了复数更是为译文失分;而在霍克斯的译文中,石榴籽和牙齿、樱桃与唇瓣被传达得非常到位,一位朱唇皓齿的美人立刻被带到了读者面前,可谓形神兼备。

2.速度与质量并驾,书写功力不可小觑

经常参加翻译考试的译者会发现,时间对译者非常宝贵,不论是正规考场上,还是任何外事活动中,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翻译任务是首要前提。正式场合的翻译更是如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克服心理压力,还要找到最合适的词汇来翻译。这其中,书写能力要强,否则跟不上发言者的速度,将会影响整个翻译过程。书写的能力可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书写有质量的信件、新闻等文章的能力;二是能撰写某些领域的论说性文章;三是创作有文学美感的诗歌类文字的能力。

3.温故而知新,反复斟酌翻译

好书千回读不厌,佳作重翻获益多。译者和译文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译者在翻译初稿之后,暂时将译稿搁置一旁,放置约一周左右,然后回过头把它当作一篇全新的文字分析赏评,跳出自己之前译文的限制圈,会更能发现译文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根据译者需要,这个过程也可持续重复几个轮回,大致的顺序是:首看、译成、搁置数天、内容回顾,关注准确度和流畅性(删减可以这时进行)、搁置几天、大声朗读译文(技巧之一)、关注细节(标点、格式、拼写、表达等问题)、文章风格与主题色彩。

三、脑力

即思考力。落成思考的高楼,拨云见日,终遇真谛。

1.直译并非硬译,意译不是滥译

直译又称“词对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是指在形式上很忠于原文,原语与目标语在对应层面上做得很好。但实际上面对大多数的原语,译者在直译上的空间却十分有限。但若是用相同的形式表达能达到内容完备的目的,此时直译便可以派上用场。例如:wash one's hands就可直接译为洗手,无需其他解读。另外,如译文的表达形式没有原文那么精准贴切,这也是使用直译的典型时机,例如:fight it out就可以直译为“一决雌雄”,而这种吸收外来新鲜词汇的过程其实也涉及了“异化翻译”的问题。

意译又称“意对意翻译”(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旨在传达原语的内在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表达,让“外语”有“母语”般的亲切感。意译是把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就像上文提到的“wash one's hands”若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调整为意译的层面,则可以译成“不管不问”。

直译和意译就是在形式与意义的天平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二者绝非矛盾的存在,而是互补的结合。硬译和滥译则是两个极端的错译现象,却经常发生,如中菜英译的狮子头(lion head)、蚂蚁上树(ants on the tree),都是典型的硬译例子。

硬译、滥译是译者在练成炉火纯青的译技之前必经的一些曲径,因此,应在练习时多加注意,从中吸取教训,增长经验。

2.具备分析判断能力

互联网时代,倘若没有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迷失方向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逻辑思维的训练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对于译者更是如此。Love is a Fallacy一文以爱情小说的形式诙谐又讽刺地为读者展现了8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犯的思维逻辑谬误,包括因果颠倒(Post Hoc)、矛盾前提(Contradictory Premises)、污泉(Poisoning the well)等。

四、结语

眼,洞察、涉猎、追踪;笔,勤练、品析、钻研;脑,理清、辨别、深思。它們于翻译的作用,于译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们既单独发挥作用,又互补互助,正如人的眼睛、手指和大脑需要心脏供血作为大前提,同样,眼力、笔力、脑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心力,用心是一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连淑能.A COURSEBOOK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译汉教程 [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凡艳.浅析中国菜名的翻译[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钻研洞察翻译
难题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洞察”号探测器的火星“第一眼”
“把把脉”,测测火星的“心跳”
“洞察号”登陆火星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汉字新解
哥德巴赫猜想
李昌镐的大局观——洞察棋形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