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敏学
“2007年合村并组,杨村是由三村合一而成的大村,面积27.6平方公里,辖有14个村民小组、928户302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16人……”两年前,我被选派为市级贫困村洪雅县柳江镇杨村第一书记。上任第一天,杨村村党支部姜书记向我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与村干部一起跑遍了14个小组,详细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
“今年我们要完成5户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现在已有4户开工了,但14组祁明凡家迟迟没有动静。”在一次会上,姜书记提到了当前的重点工作。
祁明凡40多岁,单身,住在与本组村民相隔几公里的山上,不通公路,不通网络,和老父母相依为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内向、老实、不善言辞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14组的小地名叫祁山,群众房屋依山而建。从村公所出发,刚通车不久的村道盘山而上,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是杨村最偏远的一个组。
下了车,我们沿着祁明凡平时放羊留下的痕迹找到他。祁明凡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非常认可,也愿意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我们今天来看下建房点选好没有?”我开门见山表达来意。
“我看中了山下河滩的一块地,可组上群众不同意在那里建房,我……”祁明凡支支吾吾,声音越来越小。
“你做好搬迁的准备,群众工作我们来做。”说干就干,我和村干部逐一走访本组其他村民,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两天后,我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邀请镇国土办干部一起,到祁明凡选定的建房点勘查是否符合安全建房条件,结果河滩地挖开后全是软泥,根本不能建房。
贾敏学(中)入户走访。
“能不能就在祁山群众聚集点挑个地方建房?”我和村组干部轮流给祁明凡做工作,可他就是不同意,也不说原因,只愿意在老房附近建房。
我们也想过将祁山以前的工房改建,但因不符合易地搬迁政策而作罢,接亲靠友的办法也被祁明凡拒绝了。前前后后跑了多趟,事情没有任何进展,我有点沮丧,难道接手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要不了了之吗?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决定再从基础工作做起。接下来几天,我走访了对祁明凡比较熟悉的村组干部及其亲戚、邻居,再结合他的性格特点,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祁明凡与群众接触少不喜欢群居,又想壮大自己的茶产业和养羊产业,不愿意离得太远,希望有一个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我的心里有底了,随即和村组干部到祁明凡老房附近反复勘查,最终选定山下靠近公路的一块林地,权属是祁明凡的兄弟,调换方便,也符合建房安全要求。果然和我分析的一样,祁明凡当即表示同意选址。
因为新选址挖方量大,易地搬迁补助款只够建房,需验收后拨付,且附属设施需祁明凡自筹,有可能让其负债。于是我们帮他联系了施工队,由施工队垫资建房,同时向县纪委汇报了他的情况,帮助其修建院坝硬化等附属设施。
3个月后,新居建成。乔迁这一天,祁明凡穿着新衣,逢人就笑,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脱贫攻坚政策好,让他住上了新房子。这个不善言辞的山村汉子紧握着我的手,哽咽地说:“谢谢贾书记,我一定会凭自己的双手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