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探析

2019-12-05 08:39万笑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互动性中职院校

万笑雪

摘 要:根据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学生沉浸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等成为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而“互动性”这一理念能够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很好地连接起来,能够深入推进这三者的合作与融合。只有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艺术之美、感受美術之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教学;课堂教学;中职院校;互动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挥基础性学科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感知艺术、体验艺术、漫谈艺术成为了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新课标对于美术教学提出要求:“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而“互动”这一理念能够良好地连接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能够深入推进这三者的融合,让课堂成为学生欣赏美的主阵地,让生活为课堂助力,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中都能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心理互动——教学内容的人情味

美术欣赏的课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在自由、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感知美,享受艺术的光辉和意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与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将教学内容中的理性与感性相融合,让学生形成同感与互动。

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言,由于小学和初中的课业压力,他们在此前阶段的美术欣赏课多为片段性,较难沉浸式地去体验艺术之趣。由此,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相对薄弱,甚至有所偏差。有同学觉得美术欣赏课程内容是非常高深的,是遥不可及的,是与自身毫无关系的,并由此而失去好奇心;有些同学觉得美术欣赏课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绘画,由于自己从小绘画很差而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还有同学对于何谓艺术欣赏是非常懵懂的,不确定也不清楚其基本样式和边界。所以,在课堂之初就对艺术有浓厚兴趣且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同学是较少的。

就此学情,在美术欣赏的课堂上必须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好奇心的激发,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到艺术的美和艺术的魅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式地体验艺术之美。为此,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感性相融合,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充分感知艺术。在课上,讲解画家及作品的过程中,笔者都会讲述画家的生平经历、情感经历,让学生对画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述莫奈这位印象派大师时,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了在莫奈妻子临近死亡时,莫奈坐在病床前看着妻子的第一反应是拿起画笔给她画像,学生会对这一异常行为产生好奇心,但是当镜头慢慢推向画面,画面的右下角出现了他作品签名中留下的唯一一颗爱心献给他人生中的挚爱时,学生则被这样的情感所动容。虽然时光留不住莫奈的妻子,但是莫奈以为留住了光就可以留住他的妻子。莫奈对妻子的情感使学生动容,触碰到了学生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艺术家的形象也在学生的心里更加丰满了。又如,当谈论起凡·高时,展现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幅画给自己母亲的自画像,画中的他特意避开了他割掉的耳朵,尽力给母亲展现自己完整的面容,还特地给自己的脸上打上了腮红,极力想要把自己展现得像母亲所期待中健康而衣食无忧的样子。虽然他的一生穷困潦倒,但是他依然为着心中的执念一直画下去,同时也希望他的母亲能够放心。学生通过这些故事感悟画家的人生,从心理上与画家更为接近,同时也能够借此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与关系。

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故事之后就会对画家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的心灵与画家产生互动和碰撞,沉浸式地体验艺术家的生活与经历,感受艺术家的悲欢离合、曲折婉转的人生,从心理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建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构建,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同感和悦纳的情绪,从而让课堂更具人情味。

二、思维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艺术是自由的,艺术的边界是开阔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中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相融合。在艺术的课堂中,没有对与错,需要的是学生的大胆表达和阐释,是学生创意性思维的拓展和碰撞。主题的讨论、技能的练习、思想的碰撞,能够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笔者会进行主题式的教学,穿插与学生兴趣点相融合的内容,以学生的视角来设置课堂内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表达中来。例如,在介绍西方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作品时,系统介绍了其从青年至老年的十几幅自画像,带领学生一同欣赏了不同时期伦勃朗不同的精神风貌,并且感悟从自画像中反映的伦勃朗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课堂从自画像发散开来,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自己的自画像。在展示和交流和过程中,有同学画出了自己年老时垂垂老矣的面容;有同学画出了自己曾经在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有同学给自己的自画像创设了一个情境,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风趣幽默地表述了画像中的自己在一座山上游览时的所闻所见。这些创意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通过教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又如,笔者设置了动漫主题课堂,让学生畅谈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并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此外,还教授学生动笔绘制动漫来沉浸式地体验主题课程。例如,在教授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动漫作品的美,请同学讨论人物的基本特征和样貌;其次,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技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打开思维进行创作。如给出哆啦A梦的基本形态,请同学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自己心中的哆啦A梦。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的作品非常有创意,有把哆啦A梦画成了肌肉男的形象,有把哆啦A梦画成了与超人的结合体,还有同学画出了未变形时期的哆啦A梦。这些动漫的造型都非常富有表现力,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在艺术的课堂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的空间,自由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学生的作品得到肯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互动——将生活与艺术相融合

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其欣赏的范畴广泛,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艺术,让学生将生活中所感知的艺术在课堂进行有效的表达与反馈,更有利于课堂与课外生活的融通,更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与诠释。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笔者阶段性地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笔者不仅介绍中西方一些著名的画家及作品,还介绍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与知识,例如,板报的设计。系统性介绍板报的构成,让学生掌握一幅优秀的黑板报应当具备的要素,对板报的设计有更清晰的认知,并且,讓学生分小组对本班级的黑板报进行点评,分析其优势与劣势,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又如,介绍建筑之美的课题时,笔者带同学一起寻访了周边的古代建筑,请同学谈这些建筑美在何处,并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所见过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将自己与建筑的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艺术相联系,在生活中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

此外,在艺术欣赏课堂上,笔者也会鼓励学生走出去,去现场感受和体验与艺术相关的一些内容。例如,在课上带学生一起欣赏一些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建筑和场馆,观看了南京先锋书店的布局、构造和设计风格,带学生一起游览了南京艺术学院,欣赏它的建筑之美和展览之趣。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有同学主动举手说上周末的时候自己去了先锋书店,想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她的讲解非常生动,她口中先锋书店,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在她的描述中更体现出了建筑的生命力和张力。听了之后,笔者非常感动,感动于自己的一次分享可以让学生身体力行去体验,感动于学生们的身上有对艺术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也感动于学生愿意把自己与艺术的故事一起分享,这样的课堂反馈显得更加有效。

因此,在课堂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及时调整和把控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将课堂真正拓展开来,通过在生活中沉浸式的体验艺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何谓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艺术启蒙的地方,让生活成为艺术得以开拓的一方天地。

综上所述,艺术的范畴是广泛的,其内容具有包容性,这就决定着美术欣赏课堂的基本性质与基调。它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倡导让学生与课堂、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学会表达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学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学生真正沉浸式地去体验课堂内外的艺术之美、艺术之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进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沉浸式地享受艺术的美和魅力,让课堂成为有效的启蒙和反馈的阵地。此外,开放而自由表达的课堂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樊首品.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金烨欣.美术教学互动研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戴锦贞.紧贴生活,让初中美术教学生动起来[J].文教资料,2017(2).

[4]高洁.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互动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9).

[5]黄泽军.互动模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2(6).

作者单位: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互动性中职院校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物”化的空间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