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 肖珺 周世新
摘 要: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网络环境下多远价值观的冲击,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的“官派”言行通过网络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群众路线引导学生干部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生干部;群众路线;作风建设
一、绪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由此,大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更应着重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近期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持续报道,引起笔者的关注与思考,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来源,学生组织中出现的干部作风问题,他们身上出现的这股“官气”,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纯洁性,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挑战。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出现官场化,大学生干部抖“官威”等不正之风,显示出部分高校大学生干部“唯上不唯下”,远离群众基础的倾向。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宗旨,关系到我党的长治久安,其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阐述基本立场,“一切依靠群众”彰显力量来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如何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可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需要时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大学生干部作风建设,更应坚持群众路线,时刻明确自己的定位是为广大学生服务,是为人民服务,同时应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不断发挥群众团体的监督、教育和帮助的作用,以群众的视角评价学生干部,提高大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为我党发展学生党员输送优秀人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也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二、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目的性倾向明显。学生干部属于学生中的特权阶层,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学校或学院级别的各项评优、评先、获奖、保研和就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加分、优先录取等不公正的现象,对广大学生群体而言,还存在各项信息的不透明,这种机会的不公正,导致很多学生加入学生团体组织,成为学生干部的目的性不纯正,更多的是以为自己谋利益,从而导致官场习气迷散于高校学生组织,低级学生干部通过献媚等方式讨好高级学生干部,迎合更上一级领导的喜好。
(2)利己主义价值观泛滥。部分学生干部初期较有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失去责任担当意识,进取精神,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学会做“甩手掌柜”,层层下压各项工作,有油水的工作则亲自处理,大量苦活、脏活则交给下级或普通学生去干,不论大事小事,论功行赏则只说是自己的付出,不提及团队其他成员。
(3)严于律他宽以待己作风盛行,群众基础缺失。部分学生干部热衷于各项活动组织和聚会,放松对自己学习的严格要求,寄希望通过自己的人脉获得好的成绩,甚至使用非道德手段(如偷看、传纸条、向老师打招呼)等进行作弊。同时,对团体组织其他普通成员要求标准极高,管理极其严格,动辄处罚记过。这种言行不一、高高在上的作风,通过新型媒体的热点,导致其进一步脱离学生群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4)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部分学生干部本身不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没有政治敏感性,在大是大非、凝聚人心、化解危机和树立榜样等方面缺乏实力,显示出一些学生干部综合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不能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活动,工作浮于表面,不能扎根学生群体,眼高手低,喜欢空喊口号,处事世故圆滑,小集体观念老乡观念固化,失去普通学生群体的信任。
三、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为人民服务”意识的缺失,导致高校大学生干部身份定位出现偏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思潮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形式快速传播开来,社会现象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风气,极大的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干部的思想,使得部分高校学生干部亦出现诸如讲“级别”、重“排场”,搞“找靠山”“混圈子”“抄近道”等不正之风,就连称呼(诸如“主席”“部长”等)也要凸显官位高低。这种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恶劣模仿,显示出部分高校大学生干部群体对自身定位已经出现偏差,他们不再认可学生干部这个身份所具有得服务职能,也不能再代表广大学生群体的利益。他们以个人理想抵制社会理想,以我行我素的个人作风抵制社会关于奉献的号召,社会责任感弱,缺乏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始终要明白,学生干部是学生,不过多了些服务职能,学生干部归根到底需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精神。
(2)高校教师自身因素,导致大学生干部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素养不够,将一些不良的情绪、不当的言行,以及工作中的消极因素传递给学生,诸如工作作风喜浮夸,搞形式主义,不能深入学生,脱离学生工作实际,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只知道分派工作任务,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在学生干部的选拔、管理等方面,甚至存在任人唯亲的做法,这都对大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造成极为不正的影响。习近平同志在全面从严治党讲话中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理论素养,言传身教,关心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干部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不好的方面也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和帮助学生干部成长成才。
(3)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干部盲目追求权力。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是具有服务和管理的双重效应,对于权力而言,哪怕是生存于象牙塔的学生干部,也不需要进行所谓的“权利意识思想启蒙”,人们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去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享受权力带来的“尊严、便利和荣光”。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们自我监督意识薄弱,更多的监督来自团体之间横向监督,有因大家都是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面子导致监督失效,而权力如果失去了监督和约束,则容易被滥用。监督需要自下而上的进行,需要学生群体的加入;约束需要自上而下的进行,需要老师的重视,亦不能失去学生群体的作用。
四、群眾路线融入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启示
(1)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微博、微信、红色网站等网络形式将“爱国、公正、平等、和谐、友善”等思想融入高校学生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只有思想端正了,行为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在当前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们的大学生干部群体更广阔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比赛甚至国际间的交流访问中去,形形色色的多元价值观更猛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导致一小部分人迷失方向。高校大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思辨能力,不仅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更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发扬和坚持我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踏踏实实的为学生群体服务。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四个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第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高校学生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完善大学生干部组织服务机制,明晰学生干部的定位就是为学生服务,是为人民服务,是把广大学子的心声、意见和建议,进行下情上达的桥梁,从而在思想信仰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高校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2)坚定“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这一系列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和工作作风。落实到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即需要学生干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工作方式和态度,真正为广大学生群体利益谋福利,又要求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管理、约束和监督机制,要求高校老师端正作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依托网络载体,适当利用微博、微信、红色网站、QQ讨论、博客等新型网络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沟通,并加强与基层学生群体的互动,公开学生干部选拔程序,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利用新媒体技术听取普通学生群体对学生干部的意见或建议并使之成为学生干部任用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制定权利监管体系,对学生干部手中的权利进行适时适量的约束,进行科学制度管理,养成学生干部按制度办事的习惯;坚决杜绝流于形式的自我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干部监督体系,进行上至普通教师群体、下至普通学生群体共同参与的多角度监督,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等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的自律性和责任意识,养成学生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求真务实,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坚持“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校学生干部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实际,干在实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干部要改变高高在上脱离基层学生群体的领导习气,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学会沉下来走向基层,积极融入基层学生群体,利用诸如手机短信、微信群、QQ交流群、邮箱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基层学生群体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利益和诉求,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通过为基层学生群体服务的过程,不断淬炼自我,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知行合一中担当历史责任。高校学生干部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成为高校基层学生群体的领头雁,成为实干兴邦的主力军。
(4)坚实“学以致用的学风”: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大学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殿堂,学生干部是高校教师和普通学生群体之间的纽带,在维护校园稳定,创建校园良好学风,树立标兵榜样,代表学生群体利益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高校学生干部并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之间辩证的关系,往往因为学校各项活动任务繁重,出现逃课、旷课,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需要挂科补考重修等现象,在普通学生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学生的本职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尽快适应社会而参加各种团体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还是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习近平同志曾寄语广大青年,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领。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干部需在不断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端正学风,引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让自己不仅成为工作上的能手,更是学业上的强手,才能够成为中国梦的圆梦人。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完成这一共同使命,就要紧紧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核心。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成为基层学生群体利益的真正代言人,他们是广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也是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来源。网络时代之下,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汹涌而来,不同价值观争相涌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不良社会事件的频频曝光,都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学生干部也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多的机遇,也要经受更多的挑战和诱惑,由此产生的多方面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因此,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更加便捷、注重隐私保护的新媒体技术作为新的形式,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影响,积极完善学生干部组织形式,主动引导教育,适当增加学生团体自主性,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学生干部群体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学生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努力成为学生群体的先进代表,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微信群等新型网络媒介不断学习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耿宝云.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04).
[2]关扬.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2016.(08).
[3]臧亚平.习近平政德思想对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启示[J].长治学院学报,2018.(06).
[4]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
[5]習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项目:该文系2014年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社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招标项目《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编号:14zt16)
作者简介:韩丹,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应用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