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婷
【摘 要】近年来,鬼畜视频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成为当前青年亚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态。虽然鬼畜视频并不起源于我国,但形成了一些本土化的风格。在狭义和广义的鬼畜视频概念里,分别形成了音MAD、人力VOCALOID、鬼畜调教、鬼畜广告、鬼畜短视频五种细分类型,而这五种类型也代表着鬼畜视频的发展历程。鬼畜视频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也意味着中国网络环境下鬼畜视频大众化、商业化的传播模式改变。
【关键词】亚文化;鬼畜视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207-02
鬼畜视频指的是一种剪辑率和声画同步率极高的视频形式,鬼畜风格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洗脑或爆笑的效果,因此鬼畜视频受到广大年轻受众的喜爱。鬼畜视频大多取材于二次元动漫、经典影视作品桥段等这些年轻人熟悉的领域,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截选、拼贴,再配以与当下时事热点相关的文本素材及配乐。虽然鬼畜视频的素材大多是来源于现有视频,但是塑造鬼畜风格的过程依旧需要一定作曲或视频后期制作的技术,因此,鬼畜视频始终是一些二次元爱好者的小众爱好。
随着近年来国内短视频的火爆,鬼畜视频也渐渐从小众圈内走入了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鬼畜元素也被各大视频媒体网站广泛运用。甚至,许多短视频平台将一些常见的鬼畜元素,例如画面重复、语音加速等制作成视频拍摄模版,将鬼畜视频的制作工序由剪辑配乐简化为拍摄发布,把视频制作的成本由一台电脑降低为一部智能手机。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成为鬼畜视频的受众,同时也是鬼畜视频的生产者。
一、“鬼畜”概念及类型
“鬼畜”一词起源于日本的niconico动画(简称N站),日语中的“鬼畜”一词来源于佛教,是六道轮回里下三道中饿鬼道和畜生道的合称。后来渐渐衍变为形容做残忍的人或行为。
和同样来自N站的“弹幕”不同,现在“鬼畜”在中国有其特有的含义,而且它现在的含义与日本起源时的“鬼畜”有着很大差别。“鬼畜”一词早期是随着N站上一部名为《最终鬼畜蓝蓝路》的音MAD(用技术手段将ACG相关素材音调改变,拼凑出的音频歌曲)流传入我国的。该视频采用麦当劳叔叔的素材制作,后因其风格新奇,人物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在我国年轻网民中广泛流传。于是渐渐便用其名称中的“鬼畜”来指代这种喜感又洗脑的音MAD。这种命名方式表面看似随意,实际上是我国网民结合自身文化积累而给出的理解。鬼畜视频强劲的节奏所造成的洗脑效果对于受众来说,给人的审美体验带来了十分强势而“残忍”的冲击,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过激行为”的展现。因此,将它命名为“鬼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A站、B站是鬼畜视频在国内的“发源地”。A站全称为AcFun,是一种典型的弹幕视频类网站,B站则是由A站成员建立的一个A站备用网站,全名为bilibili。二者一脉相承,早期都是依靠搬运日本N站的二次元动漫资源和模仿其新颖的弹幕评论模式来运作。后来B站趁大量用户对A站的视频管理混乱而不满时,带走了一批A站的知名UP主,同时吸取A站的教训进行内容把控,又秘密提供盗版动漫资源,成功吸引了A站流失的用户。从此B站慢慢取代A站的地位,成为中国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
因此,我们主要以B站目前的鬼畜视频为对象,来分析我国目前传统鬼畜视频的发展现状。
二、狭义的鬼畜视频
狭义的鬼畜视频是指最传统的鬼畜视频——音MAD,以及由于制作方法的变化而衍生的其他两种类型鬼畜视频。这三种鬼畜视频出现较早,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并且具有较强烈的个人兴趣导向。
(一)音MAD
“音MAD”是一种使用素材中的乐器对所选BGM进行演奏的视频形式。2008年1月,“音MAD”首次出现在N站一部名为《M.C.ドナルドはダンスに梦中なのか?最终鬼畜道化师ドナルド·M》的作品中(国内翻译为《最终鬼畜蓝蓝路》)。
音MAD的核心是它的音频,而根据其定义可以发现,音MAD的音频有两大组成部分,一个是BGM(背景音乐),也就是原曲;另一个就是素材中的声音,称之为乐器。以《最终鬼畜蓝蓝路》为例,BGM所选取的是同人音乐-U.N.オーエンは彼女なのか;乐器是视频中麦当劳叔叔的音频。一个视频只有包含原曲与素材乐器这两个核心组成要素,并具备使用素材中的乐器对所选BGM进行演奏,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音MAD。
随着《最终鬼畜蓝蓝路》传入国内,“音MAD”这种视频形式也被人们所认识。初期国人受N站影响而作的原创鬼畜视频也基本都在音MAD的范围内,比较著名的有《我的元首》。这个时期的鬼畜视频素材多以日系ACG素材为主,来源多为N站上时下热度很高的动漫人物,还包括一些被二次元化的三次元视频中的人物。BGM则主要采用动漫歌曲、游戏配乐等二次元中节奏鲜明、辨识度高的歌曲,比较著名的有东方project系列“神曲”。但是,当时出现的鬼畜视频形式单一,内容局限。而音MAD这种复杂的制作方式和局限的取材范围也决定了它小众化的特点。
(二)人力VOCALOID
人力VOCALOID则是指将现有人物或者角色的人声音频素材进行人工剪贴,利用调音软件实现像VOCALOID中一样的唱歌效果。与传统音MAD不同,人力VOCALOID更注重的是歌词的再现与歌唱。不过,部分音MAD作品也会用到人力VOCALOID的要素,所以在广义上人力VOCALOID部分属于音MAD的范畴,但不是所有的人力VOCALOID都是音MAD。因为,对于音MAD中的“人力VOCALOID”仅仅是为了展现、配合BGM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而狭义上的人力VOCALOID定义更为苛刻,必须“使用不是为了唱歌收录的声音”,然后人工将歌词和音阶加上,再进行调音剪切修补编辑等,最后生成歌曲。比如今年比較火爆的《改革春风吹满地》就是十分典型的“人力VOCALOID”作品。该作品收录了赵本山、宋丹丹二人历年的小品作品,将其音频通过剪辑调音等手段,成功改编为红歌《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曲调。
(三)鬼畜调教
鬼畜调教是2016年1月B站鬼畜区再次改版后的产物,泛指那些没有调音的非音MAD的鬼畜视频。“调教”一词在鬼畜视频圈内的本意是指对于音频的编辑调音,使之呈现作者想要的歌声,这一过程就像是在调教视频学会歌唱。然而,“鬼畜调教”指代的是那些直接使用原音或者干脆没有乐器调音的视频。这些视频的音频剪辑技术性相对较低,往往直接将画面配上BGM就上传为鬼畜视频。虽然,其快节奏、重复性高的视频画面配以动感的、耳熟能详的BGM也达到了“像鬼一样抽搐”的洗脑效果,但也实实在在地削弱了鬼畜视频的技术性与原创性。这样的命名方式,也带有鬼畜视频一样的戏谑、反讽风格。
然而,低质量的“鬼畜视频”在B站上火起来了,甚至超越了音MAD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音MAD较高的技术性限制了其上传、传播的速度,而“鬼畜调教”系列视频不仅制作更为简易,而且对于新手UP主更易上手,因此打开了“病毒式传播”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B站的影响力扩大,用户群范围也逐渐拓展,不再仅仅是二次元爱好者的集聚地。对于这些二次元“基础薄弱”的新受众而言,音MAD的理解门槛更高,趣味性也随之降低,而选材角度转向国内素材的“鬼畜调教”视频更为接地气,其形成的“鬼畜全明星”(选取名人明星或是社会热点事件为素材制作的鬼畜视频)的制作方式也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因此更受观众青睐。而且从B站的分类来看,B站平台对于”鬼畜调教“也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实际上这种默许已经演变为对其的推广。
现在,知乎上很多资深UP主戏称“鬼畜调教”为“中式鬼畜视频”。从音MAD到“鬼畜调教”,可以看到,鬼畜视频在中国的类型演变,从小众的二次元圈内文化,渐渐发展为更符合我国普通网民的相对大众化的文化产品。
三、广义上的鬼畜视频
广义的鬼畜视频是指那些带有爆笑、无厘头或是反讽风格的洗脑视频,即所有带有鬼畜风格的视频都可称之为鬼畜视频。
(一)鬼畜广告
鬼畜广告一方面指的是鬼畜视频中的广告植入;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带有“鬼畜风格”的广告产品。第一条鬼畜视频软广告是B站知名鬼畜视频UP主伊丽莎白鼠2015年8月上传的《为什么我的西游记有些奇怪?》。这条视频的主要素材来自于我国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然而與以往视频不同的是,在视频结尾前3秒加入了一张手机游戏《十万女妖精》的宣传海报,并与歌词中“十万个女妖精帮你打飞机”相呼应,此时观众才反应过来这是一条广告。
首条运用了鬼畜视频高度重复的洗脑风格的优信二手车广告出现在2015年10月7日晚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然而这条广告因制作简单让很多接触过鬼畜视频的年轻人很反感。他们认为,这并不是鬼畜视频,只是偷换了“鬼畜视频”的概念来推销这种洗脑广告,然而这条广告让更多的普通人开始认识“鬼畜视频”,也向市场展现出了鬼畜视频不只局限于新媒体网络空间的发展前景。
从把广告素材植入鬼畜视频,到鬼畜视频硬广告,鬼畜视频不再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诞生的娱乐性产物,而是越来越向大众化、商业化发展。
(二)鬼畜短视频
鬼畜短视频是在网络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中产生的,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随之,在科技的支持下,移动端网络短视频应运而生,进一步加速了鬼畜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扩大了鬼畜短视频的传播面,激发了鬼畜短视频的市场价值。
2016年被称为“短视频元年”,国内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移动端视频APP,例如秒拍、快手、小咖秀等。移动短视频应用市场竞争激烈。2017年,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APP上线,成为后起之秀。抖音APP短视频制作流程为:选择音乐—录制视频—视频编辑。操作步骤十分简洁,而且平台提供大量的潮流音乐作为BGM,这些BGM大多节奏鲜明,便于配合鼓点录制视频;同时在视频剪辑过程中可以调整视频播放速度,共有5种模式可以选择,即极慢、慢、标准、快、极快。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视频节奏来配合BGM,最终达到鬼畜效果。
另外,抖音等音乐短视频APP中树立了一些“意见领袖”,即网红型用户,通过网红效应带动跟随型用户进行视频的模仿与传播,大量同质视频的病毒式传播,进一步对路人型用户造成“鬼畜”效应。
四、结语
从狭义与广义的五种鬼畜视频类型的演变,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鬼畜文化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鬼畜视频本身也逐渐由传统的以音MAD为代表的二次创作音视频,渐渐开始成为某种视频风格的象征,甚至已经被迅速崛起的新媒体领域发掘与运用到各类音视频中去了。
面对鬼畜视频发展中的这种大众化与商业化的趋势,作为新媒体人,一方面要不断发掘其潜力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鬼畜视频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叛逆、洗脑等特性,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鬼畜视频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需要文化市场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把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张柳.颠覆与重构:狂欢理论视域下的鬼畜现象解读[J].视听,2018,(06):54-55.
[2]曹然.网络鬼畜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向[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36(02):59-62+93.
[3]王润秋.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B站鬼畜视频研究[D].广西大学,2017.
[4]丁慕涵.基于伴随文本理论的鬼畜视频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3):65+67.
[5]齐伟,冯帆.论“鬼畜”视频的文化特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01):130-135.
[6]黄霁风,陈丹丹,张琰.注意力模式视域下的网络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以抖音APP为例[J].今传媒,2018,26(11):87-92.
[7]黄天鸿,张芹.浅论鬼畜文化的形式、内涵与扩张策略[J].今传媒,2016,24(01):158-159.
[8]张祁.大众传播视域下抖音APP走红原因的探析[J].东南传播,2019,(03):24-26.
[9]曹琴,王妍蓉.跨媒介改编与媒介经济学——以综艺电影为例[J].今传媒,2018,26(11):99-101.
[10]程嘉琪.青少年“抖音”app用户参与及措施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1):274-275.
[11]常昕,杜琳.微语态下短视频传播模式分析及趋势思考[J].电视研究,2017,(08):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