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淑珍
摘 要:随着课改进程愈加深入,语文教育也推进了改革、创新的步伐。现阶段,教师以学生兴趣、认知能力为导向实施教学设计俨然变成了教学的关键。本文便从快乐教学法出发,先就快乐教学作基本概述,随后针对推动快乐教学融于小学语文的有效策略加以总结,以期为强化学生素养、确保语文课堂更富实效性作出贡献。
关键词:快乐课堂;小学语文;构建策略
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包含丰富的内容,它的内涵博大精深,充满了生活气息、文学色彩、诗意和情趣。由于语文的这些特点,许多教师一直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并且学起来最轻松的,但事实却和想象相差甚远。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通常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导致学习氛围沉闷乏味,学生也丝毫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课堂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折磨”,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身心愉悦时,他的创造力也是最活跃的,在学习时会事半功倍。在当下,如何构建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究的重点。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知道,快乐的感觉是自己亲身体验出来的,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学、练、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如:在《跳水》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便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疑问。结果学生几乎都提出:跳水解救孩子是否是最好的办法这一问题。然后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相互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们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个个兴趣高涨的投入了紧张的读书、学习活动。一会儿,课堂上掀起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赛。有的学生出主意:可以让水手们在下面拉起救生网,或者在甲板上铺上厚棉垫儿,这样,孩子万一摔下来也可以活命。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的方法不现实,危急时刻时间不允许,现实条件也不一定达到。还有的学生说:让水手爬上桅杆解救孩子。结果一样得到马上反驳,当时孩子已经惊慌失措,双腿发抖,在桅杆上站都站不稳,水手爬桅杆时,稍有晃动,孩子就会跌落甲板。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也加入其中,一方面适时提出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终,得出结论:跳水是当时当地情况下解救孩子的唯一方法。教师创设这样一种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课文特定的情境。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文中父亲在危急时刻由对孩子的那种深深地爱而突发的智慧,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想要学生对语文学习和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欲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有强劲的学习动力,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上《槐鄉五月》这一课时,教师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槐花。结合课件播放的优美的音乐,一朵朵生机盎然、色彩艳丽的花就好像开在了学生的眼前,牢牢地锁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继续探寻下去的欲望。这时,教师再趁机给学生一个角色设定:“假设你是一名家乡的解说员,你要怎样给来家乡游玩的游客介绍这些美丽的槐花呢?”学生们立马变得活跃起来,纷纷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先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选一位来充当解说员,向大家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槐花的各种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很有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体会,生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对学生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分歧较大的问题要支持学生展开充分的辩论。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涵盖面较广的学科,如果仅限于课本中所学的一点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经常让学生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推动语文融入生活,做到寓教于乐
语文具备的工具性特点使其开放性得到彰显,于语文课堂实施快乐教学能够有效地对其学科特性进行把握,有效推动语文融于生活。因此,语文学习切忌仅局限于课堂,需要积极将课堂置于校园或者是自然当中。例如,对《春风吹》进行讲授时,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感悟春天,欣赏“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一描述。教师还可于春天带领学生到自然中感悟春天,确保教学活动更富趣味性。教师可以学生实际为导向划分小组,并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对各类花朵进行观察,对蝴蝶形态、树皮纹理和枝叶形状等进行描绘。还可于植物园中做一些游戏,例如追逐蝴蝶或者是在草地上打滚等等,从而促使学生对春天气息做到深刻感悟。推动语文有效融于生活,是确保语文课堂更富实效性、强化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就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说乌鸦非常自私狡猾,想通过小聪明达到目的,是不可取的;还有的学生说,乌鸦用了大家想不到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是非常聪明的,我们应该学习乌鸦。当两种观点发生碰撞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任何一方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最终的结论:“乌鸦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不能向这只乌鸦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充理解了课文,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若想紧跟课改趋势、确保课堂更富趣味性必须积极推进快乐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明确快乐教学的具体内涵及其实施伴有的重要意义,从课堂导入、拓展学习、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等层面出发实施快乐教学,积极推动语文教学融于生活,为强化学生相应的语文素养、课堂效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美珍. 品味古诗魅力,营造快乐语文课堂[J]. 教育, 2018(14):67-67.
[2]刘卫宗. 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8(1):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