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飞
摘 要:窑洞是豫西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窑脸又是窑洞装饰的主要部位,是豫西地区建筑装饰、点缀生活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和集中体现。但是,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调研考证发现,窑脸的装饰题材众多、构图追求形式美法则、配色素雅构成了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潜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对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进行分析,形成民俗符号的完整构架。
关键词:豫西;窑脸;装饰艺术;民俗符号
豫西地区包括河南省洛阳市、三门峡市、巩义市及周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土高原的南部,形成很多黄土塬、黄土沟壑和黄土梁等。由于黄土土质颗粒较小,粘度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所以在开阔的黄土塬、黄土沟壑、黄土梁上分布着很多窑洞村落。从新时器时代晚期的裴李岗遗址的原始陶窑,到魏晋南北朝修建的洛阳龙门石窟,到后来唐代杜甫曾在巩义的窑洞里居住,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因窑洞冬暖夏凉、节省材料,从而得到推广,足以证明窑洞在豫西地区有悠久的历史。虽然现在的窑洞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代替,但是在豫西地区仍有很多窑洞建筑。窑洞的装饰艺术通过窑脸体现出来,本文将对豫西地区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和民俗符号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和民俗符号,为豫西地区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和民俗符号的传承提供基础性研究。
一、豫西窑洞与窑脸艺术
豫西地区窑洞是农村“窑匠”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挖掘工具所建造的,其造型、材料、颜色以及装饰手法都独具特色,体现了豫西百姓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如巩义的康百万庄园、洛阳邙山区的冢头村、三门峡市宜村乡等。窑洞之美通过窑脸体现出来。窑脸又称窑洞外露的门脸,是指建筑的正立面,主要是由窑壁、窑间子、窑檐、烟囱和匾额等构成。窑壁是指窑脸上的墙壁部分,由崖壁、女儿墙、影壁等组成。窑间子分隔窑洞的室内和室外,并对窑口有封闭作用,由窑口的门窗及槛墙组成。窑檐是指女儿墙根部和拱头线上部挑出的屋檐。匾额是窑间子上方的题词。窑脸对于窑洞来说,既有加固的功能,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二、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
(一)以善为美的装饰原则
儒家美学“以善为美”的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历经时间的沉淀逐渐成为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纹样的统计,将众多纹样进行了分类:有以万字符、棋牌格、同心方格纹为主的祈求同心的几何纹饰;有以卷草、牡丹、莲花、松鹤、喜鹊为主的具有喜庆意味的动植物纹样;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有“福”“禄”“寿”等吉祥寓意的楹联匾额。门窗是窑脸的主要装饰部位,逢年过节窑居人民会在门窗上贴上窗花,其主题多以祈求平安、希望风调雨顺为主。淳朴的窑居者会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体现在窑脸的装饰中,窑脸装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续了以善为美的装饰原则。
(二)以美为准的形式法则
以美为准的形式法则能够使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达到高度统一。窑脸讲究对称均衡的形式美,如窑脸一般由窑间子三间组合,代表福禄寿三星,以中间窑间子的中垂线为基准,呈轴对称布局,只有两孔窑洞会在窑脸上再挖一个浅龛,使其具有均衡感。在窑面上做出水波纹和耙纹,增加窑面的节奏和韵律。如何将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对窑脸的布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勤劳的窑匠通过历年实践,将形式美与吉祥纹样结合在一起。如,拱券和门窗共同构成的拱形线条是整个窑脸的视觉中心,在正面拱门上呈现天圆地方的形制,上设半圆竖棂花窗,下部为实心门肚板。在窗户上贴上寓意吉祥的窗花,门窗像用来装裱窗花的画框,远看犹如一幅艺术品,提高了窑脸的审美标准。
(三)以和谐为主的色彩搭配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一件艺术作品的根本在于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将具象简化到极致就是线条和色彩,线条让一件艺术品有了肉体,色彩给了它灵魂。艺术品拥有了灵魂就会产生情感,艺术家用色彩传递情感,豫西窑匠也在用色彩传递着情感。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色彩搭配主要有两种,一种以黄土本身的颜色为主,只有窑檐和女儿墙用青砖装饰,门窗用实木来表现,形成淡雅朴素的色彩搭配,符合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的美学原则。黄土的颜色作为民间乡土气息的代表颜色,属于暖色系,窑檐和女儿墙上的青砖属于冷色系,二者形成冷暖的协调,白色的窗户纸提亮整个窑脸,形成一幅有暖色、有冷色、有高光的画面。另外一种是窑脸整体以砖石砌筑,在木质门窗上施以油彩,既保护门窗不受腐蚀,又具有装饰作用。在青砖颜色的背景上饰以油彩门窗,在门窗上贴上代表喜庆、热闹的红色窗花点缀窑脸,外看喜庆华丽,内看色彩舒适,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也体现了豫西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三、窑脸的民俗符号分析
窑洞是豫西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窑脸作为窑洞的主要装饰部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在技术、装饰上得到丰富和发展,还衍生出了大量民俗符号。
(一)具有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设计的三要素:坚固、实用、美观。一个居住空间,首先要坚固,其次要实用,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追求实用。由于豫西地区的气候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为了阻止雨水对黄土的冲刷和风对墙面的侵蚀,会用镢头、齿耙等工具在黄土窑面上挖出水波纹、锯齿纹等,或者砌上青砖来保护窑洞,增强其稳固性,使窑洞历经岁月仍能屹立不倒,保障居住者的安全。门满足了出入窑洞的需求,窗户满足了采光的需求,女儿墙以防有人不小心跌倒,因此,窑脸具有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
(二)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
中国人眼中,“家”始终与血缘、乡土情缘联系在一起,所以对所居住的空间会投入更多的心思,豫西地区窑居者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窑脸的窑间子一般三间组合,受宗法“三纲五常”的影响,中间的窑代表长辈、东边的代表长子、西边的代表次子,表达了人们对长辈的尊重。窑间子、窗户和窗格的数量一般为单数,单数在古代代表吉祥,表达他们对吉祥的重视。在黄土高原,土地和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全部,在他们的信仰里,神灵能带来福祉,所以每家都会在窑脸上供奉壁龛,以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庙,万字符在佛教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象征着太阳、光明、善良、智慧等。将万字符装饰在房门上可以抵挡邪恶、免除天灾、驱逐病魔等,人们以此表达对幸福、平安的憧憬。在女儿墙上有寿字纹、十字纹、铜钱纹等多种纹饰,对纹饰进行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组合并运用在门窗上,体现了窑居人民对长寿、平安的追求。每逢佳节会在窑洞的窗户上贴上红色的窗花,红色代表吉祥、尊贵,也代表“赤乌”,相传“红鸾星”神主司婚姻,后来红色也代表喜庆。可见豫西窑脸象征的民俗感情非常丰富,处处充满了豫西窑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三)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
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豫西地区虽物产丰富,但处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有伏牛山脉、熊耳山脉等,山地较多,对外贸易不发达,这种不发达反而保护了豫西窑洞民俗符号的独特性。窑脸所需要的黄土和青砖的原材料都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获取。窑脸的装饰性窗花带有中原文化的风格,具有商周青铜纹饰、汉画像石及北魏龙门石窟造像的特点,窗花构图简洁质朴。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里,窑脸的装饰往往是由豫西本土的工匠们所铸,以此形成豫西窑脸的独特性。
四、结语
豫西窑洞中的窑脸装饰艺术,体现了豫西地区人民的审美和文化追求,是中国优秀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窑脸装饰艺术源于豫西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窑脸的选材、工艺、造型、配色到装饰题材的构图、寓意等始终在追求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通过对豫西地区窑脸的装饰性和民俗符号的分析,对豫西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外在表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符号等的解读,发现豫西地区窑洞中窑脸独特的艺术价值,值得设计者和研究者对其进行传承、应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段晨.论地域環境对民居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河南地区窑洞为例[J].科技世界,2014(13).
[2]毛立慧.窑脸装饰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刘静.豫西窑洞民居研究[D].湖南大学,2008.
[4]张亚玲.窑洞传统民居空间特色及其装饰符号在室内空间的运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7.
[5]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0(3).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