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莞尔
【摘 要】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近年由其执导的《被解救的姜戈》为切入点,由杂耍蒙太奇中形式上追求纯视觉冲击力的方面出发,引出影片中的如人物塑造、环境造型、视听元素和动作设计等运用,体现出了富有感染力的暴力美学的魅力。通过元素的分析,以探究昆氏高度风格化“作者电影”影片风格。
【关键词】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视觉冲击;黑色幽默;解构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76-01
如今众多暴力美学的影视作品中,被称作美国“鬼才”导演的昆汀·塔伦蒂诺必定是无法忽视极为重要的。他极其风格化的导演风格为人所追捧,作品常以出其不意制胜,其更是凭借《低俗小说》打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而夺得戛纳金棕榈奖。昆汀的电影记忆点总是与血腥暴力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四溢的鲜血和遍地的残肢成为“重口味”观众的首选。
《被解救的姜戈》这部现代西部电影讲述了南北战争前的1858年,一个德国赏金猎人金买下黑人姜戈并予其自由,条件是指认通缉令上某罪犯。某种巧合下金发现姜戈的射击天赋并加以培养,在旅途中前往邪恶农场主卡尔文的庄园,最后解救出姜戈妻子的故事。
一、杂耍蒙太奇:纯视觉冲击力
昆汀的每部影片都可以看出他对蒙太奇的把玩炉火纯青。“杂耍蒙太奇”又称“影响力蒙太奇”。其精髓在于使用非现实的、脱离叙事情节的画面元素和组接方法,创造出的具有纯视觉冲击力和含有寓意意义的电影文本,借此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1]
从杂耍蒙太奇的形式上看,纯发掘、纯观赏效果的视觉冲击力,暴力美学也是其组合下衍生出的一种风格样式。在卡尔文签订姜戈妻子人身自由的那场镜头时,猎人金对路上因逃跑被猎狗撕裂黑奴的回忆与他当下安逸环境下聆听贝多芬音乐的画面穿插着不断重复组接在一起,并随着音乐的推进,回忆画面越发清晰完整,声画配合下黑奴的惨境和白人的残忍的矛盾激烈迸发。再如片中姜戈妻子从地牢里被运出段落,老本对姜戈对话后姜戈回头由近景变至面部特写的镜头,并加以特效声音。昆汀电影元素总是多元化的混合物,特效声音就如同漫画中的部分,而突然拉近的镜头也象征着蠢蠢欲动的暴力因子,它们在一次次中不断累积,待到合适的定点后就漫无边际地爆发。
二、杂耍下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指的是在中国香港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2]
在《被解救的姜戈》中电影语言的灵活运用,与奇思的剧情发展,毫无疑问形成了昆氏獨特的“作者电影”风格。姜戈开始拔枪射杀白人的镜头配之以富有动感的音乐,在四溅的鲜血和尸体中姜戈躲闪子弹等动作设计,后姜戈缴械投降,一个大俯瞰镜头客观展现出了枪战的杰作:墙上满是鲜血,姜戈从遍地的白人尸体中跨过。昆汀以冷静的旁观者般的态度以大全景景别真实描绘着庄园主的生活,同时又以细节方面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态度。观众看完都对黑人老本恨之入骨,所以昆汀便给他安排了引爆炸药致死的结局,他的高妙之处在于观众在毫无察觉时就被带入主人公视角,在弱化道德评价这一前提下尽情杀人,享受生命凋零的美感和艺术,看完大快人心。片中不断复现的由全景突然拉近至面部特写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一方面是直截了当点明对象;另一方面便是站在姜戈的角度——主观并极其迅速地锁定残害黑奴的仇人。
三、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特征
除了眼花缭乱的画面暴力外,还有语言的暴力。在姜戈赤身裸体被反吊起来的时候,白人杀手拿起蘸火的刀抓着姜戈的下体扬言要进行阉割时说的那一大通话便是最好的写照,在他语调起伏的叙述间仿佛已经产生了画面感,恐怖系数直线上升。同时黑色幽默也参与其中,种族主义者对两人的夜袭段落,可以看出昆汀模仿重现“3k”党人,并暗藏讽刺弄巧成拙的意味。“该死,带上这个,什么都看不到。”“等一下,我找找洞眼。”“罗伯特,你怎么样,能看到吗?”“不太好。”“滚你们的,老子不干了,我看着我老婆干了一天,做了三十个头套,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混蛋还不领情。我听到的全是抱怨抱怨抱怨,从现在起,别找我或我家人做事。”“我不明白了,头套还带不带了?”“笨蛋,这是袭击!我看不到,你看不到,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马能看到。这是一次袭击!”
昆汀的解构理念非常鲜明,让人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的剧情走势,。在押送姜戈前往矿场途中的那场反转中,姜戈迅速拿过枪干掉三个白人,并引爆了其中一个由昆汀扮演的白人身上的炸药,一组急促迅速的短镜头组接过后,姜戈在长镜头中从硝烟中缓慢而潇洒、极其英雄主义淡定地走出,电影环境造型同时又衬托强化了姜戈睿智勇敢的强大形象。
昆汀的电影从未让人失望,才华四溢的鬼才“痞子”导演搭建出了自己的天地。年近50岁却依然高呼,“我依然才华横溢!”相信在接下来的电影生涯中,昆汀·塔伦蒂诺仍不会辜负影迷,创造出一部又一部热血电影。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2.
[2] 郝建.影视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