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高小虎 王越群 周蓉 严晨雪
摘 要:文章对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视图的创建和管理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以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数据库;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视图及索引的应用位于教材《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的第六章,是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術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提高学生对数据库视图及索引创建和维护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本节是这一内容的开篇,一方面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数据库的兴趣,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数据库的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经过前面5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识数据库,学会对数据库进行设计,能够对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创建和维护,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练习和巩固,本节的内容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3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分为3个方面。
3.1 知识目标
(1)了解视图的概念、特点,理解视图的作用。(2)掌握视图的创建和管理的方法。(3)掌握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数据的方法。
3.2 技能目标
(1)能利用SQL Server管理平台(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进行视图的创建、管理。(2)能利用T-SQL语句进行视图的创建、管理。(3)能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视图,提高数据的存取性能和操作速度。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探索与创造的快乐;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数据库的感性认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任务需求创建满足任务需求的视图、管理视图、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数据。
教学难点:学生要用合适的SQL语句来创建视图。
5 教学情境设计
采用课堂讲述法,由老师首先对学生讲解每个任务的教学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具体操作。
充分展开交流研讨活动。根据构建主义理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1]。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差异,为了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可以根据班级水平差异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4~6位学生,一起研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做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互补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将小组活动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6 教学环境与资源
数据库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室内有1台教师机和60台左右的学生机,通过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并发送文件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传送作业文件给教师。
软件环境:SQL Server 2008、电子教室、PPT讲稿、课本;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7 教学过程设计
7.1 导入:复习+课堂互动(6 min)
使用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查询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多数情况下用户需要查询的信息来自多张表。例如在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中,查询王小芳同学的学号、选修的课程名、对应的成绩。教师:打开桌面上的SQL Server2008,导入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学生:自行操作后进行回答。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回顾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上节课讲过的多表查询的知识,完成任务,巩固多表查询的知识点。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利用到的媒体资源是多媒体课件、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2008、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7.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 min)
如果经常要查询某个学生的各门课的成绩,则每次查询一个学生的各门课的成绩,就要写一条相对比较复杂的查询语句。教师:通过设置的情境导入,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即当用户检索数据时,往往在一个表中不能够得到想要的所有信息,使得查询工作显得较为繁琐,因而如何让用户安全、快捷地浏览感兴趣的数据,成为一个问题,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视图。这个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以上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既回顾了旧知识,又借此机会引出了新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2]。教师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资源,这个环节使用的媒体资源就是数据库的多媒体课件。
7.3 传授新知识,范例演示
知识点1:了解视图(5 min)。了解什么是视图、视图的作用有哪些、创建视图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打开PPT,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上的相关内容,随后根据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学生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积极回答。
知识点2:利用SSMS对视图进行创建(10 min)。学生在概念上都已经对视图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创建视图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SSMS对视图进行创建,也可以使用T-SQL语句来创建视图。首先,使用第一种方法来创建视图。教师:打开SSMS,利用视图设计器,演示书上例6.2创建学生选课信息视图的内容。在演示过程中,对视图设计器每个窗口的名称和作用进行介绍。演示完毕后指导学生对照教材的操作步骤,创建一个学生平均成绩视图,包含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各门课的平均成绩等信息。学生:根据教材的步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巡视后,通过教师机演示一遍正确的创建视图操作步骤和操作结果。
知识点3:使用T-SQL语句创建视图(22 min)。创建视图有两种方法,上述是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即使用T-SQL语句创建视图,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创建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视图,学生专业2,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图只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3)创建所有学生学号、姓名及年龄的信息视图,即stu_info。(4)创建年龄大于20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年龄的视图,即stu_age,并保证对视图文本的修改都要符合年龄大于20这个条件。教师打开PPT,讲述用T-SQL命令创建视图的语法格式。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数据库,新建查询,在查询编辑器中,使用T-SQL命令演示教材上例6.5的内容,创建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视图学生专业1。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研究教师提出的操作该如何进行。教师提问各小组认为这3个题目中的难点分别是什么,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回答。
知识点4:管理视图(20 min)。在视图的使用过程中,可能经常会发生基本表的改变,而使视图无法正常工作,此时需要重新修改视图的定义;或者一个视图可能不再具有使用价值,需要将其删除。所以必须学会对视图的管理。与创建视图类似,管理视图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用SSMS管理视图。教师打开SSMS,演示例6.12查看视图信息、例6.13查看视图定义文本这两个例子。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参照书本的操作步骤,完成例6.14到例6.16的内容,并提出奖励措施,即最先完成的前10名学生,举手示意,给教师检查,教师依据完成情况,给学生的平时成绩加2分。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知识点5:通过视图来对基本表的数据进行管理(10 min)。管理视图指的是通过视图,能够对数据完成哪些操作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在第5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设计意图是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第5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到的重要媒体资源是本节课所配套的课件、教材。
课堂总结(2 min):本节课学习了根据任务需求创建满足条件的视图、管理视图、最后通过视图修改基本表中数据。其难点在于学生要学会编写合适的SQL语句来创建视图。教师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跟着一起总结补充。
作业布置(1 min):(1)学生课后完成例题6.25—6.28,练习通过视图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2)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220页的第2题,223页下面的第1题,224页的3题。
[参考文献]
[1]何光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254-255.
[2]吴晓红.《高等數学》美感课堂设计探究[J].智库时代,2019(35):262,264.
[3]胡平香.“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9(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