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和提梁”的独特风格及收藏价值

2019-12-05 08:49:12张惠琴
山东陶瓷 2019年5期
关键词:圆润壶嘴壶盖

张惠琴

图1 饮和提梁

中国的陶器制作可谓是一张鲜活的“名片”,传统内敛的东方人所塑造出的陶艺作品也是古朴典雅,大气秀美,就犹如中国的名山大川一般气韵非常而又不缺少细节美。

紫砂壶是陶器制作中最具收藏价值的一种。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类泥土数不胜数,而紫砂壶便是用比较珍贵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的,这种泥料虽然名为“紫砂”,但却未必是紫色,由于所包含的元素含量不同,紫砂泥也是“五颜六色”,烧制出的紫砂壶也是颜色质感各不相同,各有性格。

本文以图1“饮和提梁”为例进行分析,该壶创意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从壶表面的颜色、提梁的设计到壶名的引据用典,都是十分个性化的,并将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体现出来。因此将着重分析此壶造型所体现的创新性,以更多地发现它的收藏价值。

紫红色紫砂壶是比较常见的,这类紫砂泥因铁含量较高而呈现出红色。也有铁含量较低的紫砂壶,也就是图1这种清新翠美的绿色紫砂壶,所用的是一种名为“民国绿”的泥料,这种泥料极其罕见,处于岩石的夹层中,仅有几厘米,故称“龙筋”。目前市场上以民国绿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十分罕见,不少人以化学颜料加工,但烧制出来的颜色差强人意,因此这独特泥料的选择便是此壶的第一创新,而泥料的珍贵性也决定了手工艺人要有高超的技艺,不然便有点“暴殄天物”之感了。

此壶的整体造型与传统的西施乳壶有些相似,但又做了改变。壶身圆润饱满,绿色的表面平静淡雅,有着春天的自然清新。壶嘴纤长,自壶身一侧自然伸处,其线条流动柔美,弯流弧度优美,微微上扬的壶嘴尽显风度,圆润的壶口使茶水流出时形成完美的抛物线,与壶整体流畅的线条设计相得益彰。壶盖与壶钮成一体,壶盖为嵌入式,表面平整。壶钮从壶盖上升起,呈小棱柱形,可爱小巧而又不缺乏使用功能。

此壶在西施壶的圆润之上又增加了风度,尤其是壶嘴线条与壶身的过渡,异常的优美。此壶的提梁也是极具创意的,与圆润的壶身相比,提梁倒有些霸气了。高耸的提梁由壶身向上延伸,高大挺拔,英气非常。提梁一改过去的单调和平铺直叙,靠近壶嘴两侧做支撑,后面则是单向延伸,这样的设计使得提梁整体立体感较强。从正面看三根提梁构成三角形,形成支撑,在增添美感的同时又使壶较为坚固。

壶面上刻有壶的名字“饮和”二字,繁体篆刻,字形飘逸潇洒。“饮和”二字出自《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表达的是使人感到自在,享受和乐的意思。中国人讲究和谐,这在此件紫砂壶上也有明显的体现,一件紫砂壶能融合多种元素,同时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了起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手工艺人采取了较为复杂的制作工艺,高耸的提梁本就不易打造,手工艺人又别出心裁的进行了创新,可见对自己的手艺也是非常有信心的,由此才能最终完成“饮和”。

此件紫砂壶具有较强的创新特色,将民国绿这种泥料的特性表现的十分完美。在传统紫砂壶的造型之上,手工艺人以提梁彰显自己手艺的高超和紫砂壶艺术的创新,所创造的不仅仅是这件“饮和”,更是为紫砂壶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为紫砂壶的发展做出贡献。

饮水思源,和睦自乐。通过分析此件“饮和”紫砂壶艺术作品,我们对“民国绿”这种特殊的泥料有所了解,在对壶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发现了此壶对于传统的继承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吸收。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紫砂壶创作将会有更大更开阔的的空间,将会带给人们更多审美惊喜。

猜你喜欢
圆润壶嘴壶盖
轻盈优雅
珠联璧合
刚柔并济
“一块圆润、厚实的墨玉”——记话剧艺术家蔡松龄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日用电器(2019年1期)2019-01-29 08:16:44
瓦特的故事
历 练
东方剑(2014年11期)2014-11-14 03:10:40
没想象的糟
瓦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