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

2019-12-05 05:15:04冯明扬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9期
关键词:类风湿敏感性关节炎

冯明扬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发病率远超过男性[1]。类风湿关节炎以炎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侵袭性、对称性关节炎症,常累及关节外器官,若不采取有效治疗,持续发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及相关功能丧失,患者预后较差。自身抗体检测是辅助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常用指标,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炎性关节炎中具有重要意义[2-3]。以本院收治的112 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单独及联合检测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对比,旨在探讨抗CCP 抗体、AKA、RF 联合检测在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于本院就诊的112 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66 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46 例为非RA 组。入选患者符合201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所有RA 组患者均经联合检测,且资料完整;病程≤2 年;年龄患者≥18 岁;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系统功能异常者及资料不完整者。RA 组女46 例,男20 例;年龄32~81 岁,平均(52.89±11.35) 岁。非RA 组女30 例,男16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3.24±10.76)岁;其中有强直性脊柱炎12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8 例,干燥综合征7 例,骨关节炎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每分钟3 000 转离心后分离血清,保存于冰箱待检(-20℃)。抗C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配套试剂盒(德国欧蒙医学实验有限公司)检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RF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配套试剂盒(德国欧蒙医学实验有限公司)测定。相关操作均参照说明书进行。

1.3 评价标准

对比抗CCP 抗体、AKA 及RF 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评价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性和特异性。①阳性判定标准[4]:抗CCP 抗体≥25 RU/ml,AKA≥1∶10,RF≥15 IU/ml。②敏感性=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性=真阴/(真阴+假阳)×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抗CCP 抗体、AKA、RF 单独及联合检测在RA 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 例(%)

2.2 诊断结果

抗CCP 抗体、AKA、RF 单独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而尽早诊断治疗对于减轻关节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尚无较为统一的金标准,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测定是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分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类型炎性关节炎的敏感指标,在明确诊断中具有特殊意义[6]。

抗CCP 抗体是以IgG 型为主的抗体,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是特异性指标。抗CCP 抗体是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B 淋巴细胞自发分泌的,而在正常群体或其他疾病群体中B 淋巴细胞不会自发分泌,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诊断抗CCP抗体的特异性较高,不仅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还可判断关节炎是否为侵袭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但抗CCP 抗体敏感性较低,单纯检测存在明显的局限性[7]。AKA 是1979 年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发现的可与鼠食管角质层发生反应的抗体,且AKA 可以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前就出现,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极高特异性。同时,AKA 还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AKA 阳性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损害、休息痛等多方面均较阴性表现患者更严重。但AKA 单独检测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类风湿类自身抗体检测,以更好的明确诊断。RF 是一种以变性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可产生RF 的B 细胞克隆,在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或变性IgG 或的直接作用下能合成大量RF,故检测RF 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临床疗效监测中均有重要意义[8]。但RF 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独有特异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中均有一定的阳性率,临床需结合其他自身抗体进行检测[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抗CCP 抗体、AKA、RF 单独及联合检测在RA 诊断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 组患者,且单独检测诊断RA 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于联合检测。说明抗CCP 抗体、AKA 及RF 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均具有临床意义,可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抗CCP 抗体、AKA 及RF 作为辅助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常用指标,各有其优势,但任何一种检测单独进行均具有其局限性,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敏感性较低,可增加漏诊风险。而各指标联合检测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项指标检测的不足,减少漏诊风险,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利于诊断的尽早明确,以便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抗CCP 抗体、AKA 及RF 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价值,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为明确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猜你喜欢
类风湿敏感性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26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5:37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