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学校校园文化与建筑企业工匠精神的融合

2019-12-04 00:55郭洁莹彭亦雄
读天下 2019年3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郭洁莹 彭亦雄

摘 要:在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品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工匠精神如何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法。它需要学校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具體可从精神层面上引导,行为习惯上规范,制度层面上约束和环境层面上熏陶,并从课程以及企业实践方面具体贯穿工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者。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职业素养

一、 工匠精神的发展史

工匠最早是对木工师傅的尊称,“匠”本身就和精湛熟练的技能、严谨认真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因为有一群特殊的劳动者的存在,人类文明才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迭代演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伟大工程等伟大作品,而这些名垂千古的经典作品无不证明了古代匠人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重要。建筑业由于行业特点与历史传承,便成了诠释工匠精神的重要行业。无论是称为历史奇迹的长城,都江堰,还是世界瞩目的港珠澳跨海大桥,无不展现了工匠在当中的作用。工匠精神是建筑行业能够快速发展和优秀作品层出的灵魂所在。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鼓励广大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使得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追求上升到了国家新时期产业战略的高度。

随着改革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延续,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传统,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境,许多人在快速现代化的浪潮中一时眼花缭乱,静不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缺乏耐心、专注、细心和持久力。所以在新时期,我们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再认识和再塑造显得尤为迫切。在工业4.0时代,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明确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核心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可以说现在比任何时期都需要工匠精神。在今天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二、 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更是一种文化,需要把它根植到原有的校园大文化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将来大部分走向建筑行业的建筑类学校,从学生时期培育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价值观。学校师生的整个校园生活,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把工匠精神更深更全面的融入校园文化中,需要系统地展开文化建设工作。

(一) 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工匠品质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文化,需要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行引导和构建,重点培育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在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起坚定职业信念,协助他们疏导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进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职业成绩。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匠心文化,一种充满对知识的尊重,对学问的孜孜追求的氛围,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和学术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在学习知识中树立起工匠品质,对学习的知识,技能等能力学习能够精益求精,追根问底。让工匠精神文化启迪广大师生的智慧,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

在环境的构建上,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和教室的宣传栏,粘贴《大国工匠》宣传画、张贴古今建筑行业杰出工匠的故事和身边先进人物事迹,营造大力弘扬工的精神的文化氛围。粘贴工匠精神具体要求的宣传标语,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人人皆晓。

(二) 通过行为规范建设培养学生工匠习惯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跟他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的抽象化就是文化。因此我们不但要有培养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更要有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通过有意识地增强广大师生的规范意识,通过规范的合理约束,久而久之就能使整个学校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养成良好习惯。

工匠精神最终都是要通过人的行为转换成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途径就是参与实际工作活动。如学校开展“寻找身边的最美小工匠”活动,寻找在平时生活学习、实操训练中做事精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小能手。

(三) 通过制度建设形成良性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希望在校园文化中大力推广和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整个学校的战略发展上,需要把握实际情况中团体和个人的个性需求,对各类行为通过构建流程制度,规章制度等进行引导,规范和约束,从而使整个学校的全体师生向着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工匠精神文化方向发展。

如为培养学生的锲而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开展教室、宿舍清洁卫生内务评比活动,对于优秀的班级和宿舍给予精神用物质的奖励,使工匠精神在班级日常管理具体化、制度化。在学校内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关于学习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交流会、名师课堂等等,同时构建系统的实物实景宣传,更多更广地进行氛围营造,结合完善的流程制度对大家的行为习惯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约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考核与检查,特别是对学习标杆形象的树立和放大宣传学习,慢慢就能形成一种有利于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的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构建一整套流程规划和制度体系,让整个校园环境下的全体师生,在一天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形成一种特定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建筑类学校如果把工匠精神根植于校园文化中,那么通过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就能在广大师生的内心中植入工匠精神,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三、 教学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学校课堂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场所,能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在课程与工匠精神融合方面必不可少。

(一) 工匠精神滲透于德育课程

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活动、主题班会课、语文课等,学习《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演讲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背后的故事》《技能成就梦想》等弘扬工匠精神的精品教材,讲解许振超、罗阳等大国工匠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召学生。采用“看、听、思、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用课堂最直接的方法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工匠精神,通过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人物来诠释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工匠精神的意识。

日常文体活动把工匠精神巧妙渗透当中,如排练以讲述建筑工人为主题的舞蹈《匠心》参加全市中职文艺汇演,使得工匠精神以一种突破课堂说教的方式传颂于人。

(二) 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程

传统的建筑专业课程侧重于培养职业技能,忽略其职业精神的引导。因此,在建筑专业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在课程人才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一大目标。要从最基础的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开始,到砌筑工、钢筋工、装饰装修工等各个建筑工种的综合操作练习,引导学生精益求精,关注细节,无论哪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分析,做到一丝不苟。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举行“砌筑小能手”“建筑工程制图”比赛,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市、全区建筑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并且通过优秀获奖学生以榜样带领更多学生对专业进行认真学习。

(三) 工匠精神深化于实训课程

技工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更突出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持续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如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不断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训课程。建筑类学校的专业设置,如《砌筑工实训》《钢筋工实训》《工程测量》等需要实操来完成教学。校园文化中所培养出来的工匠精神在实训课程中应予以深化。

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采用以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的主动学习方式,以便于培养学生较好的专业技术和精湛的技能。课堂中以学生小组为基础,教师作为引导者,把更多自主权留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日常实训中打造好作品,潜移默化地让工匠精神深化于实训课程。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品质准备。

四、 校园工匠精神助力建筑企业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界产生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单位,创造出了许多基建项目奇迹,让我国在世界上得到了“基建狂魔”的称谓。为了更好地向建筑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各类学校,特别是建筑类的学校需要深刻体会和理解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

(一) 工匠精神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通过校园工匠精神的熏陶,让学生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任何工作,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现在的建筑业都是终身责任制,在整个建筑行业产业链中,从开发商、设计院、勘察院、施工方、监理方,审图方、检测监察方等都需要对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高度负责。因此不管身处任何的岗位先意味着责任,我们要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工作,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自己负责的工作板块上,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周密细致、稳妥可靠和万无一失。

(二) 工匠精神之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建筑工程都是百年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本,而决定工程最终总体质量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虽然现在很多环节都有设备辅助参与施工,但是真正决定最终品质的还是人的因素。比如工人如果脚踏实地,就不会偷工减料,不会有隐藏漏项,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与作业标准产生较大的公差。这样在不同的工种的工作交界面上就能很好控制,减少后工序的挽救和隐藏行为。只有让学生知道每个工人都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每个负责事项都能精益求精,就能大量的减少对后工序的影响,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就会大量减少工程设计变更协调会,减少补救措施项,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都是最有力的支持。

(三) 工匠精神之校企联动互相促进

任何的技术技能,首先要能够与时俱进,技术本身首先是适合当下生产力发展阶段的需求。技术和技能最终要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才能才生它的社会价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与时俱进,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满足各类建筑企业当下和潜在未来的需求,是否能给企业的项目带来更高质量、更有性价比优势。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学校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及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加能学有所用、学有能用,能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和经济目标,增加学生在建筑领域的职业自信心。

通过校企合作,在合作项目中拓展老师的视野,与此同时,增加教师到学生实习所在企业回访的次数与深度,以加深学校教育规划对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工种需求、技能需求和质量需求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在课程内容设计、实践能力训练及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规划和实施,从而让学生们能学有所用,学能必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和胜任工作角色。

学校与企业的党团组织结对帮扶形成共建单位,不仅在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上进行交流学习,还需要在思想引领、文化沟通上也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思想教育不是说教,不是脱节教育。思想上的共建与融合会更容易形成亲切感、认同感,也有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全方位渗透。例如,我们与广西区五建(梧州学院综合实训楼工程项目部党团支部)结成共建单位,我们党员教师带领党团员学生深入到项目部,与该项目部的党团员进行座谈交流,一起观看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观看该项目部自导自演的、体现企业文化的“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并参观该项目部创鲁班奖的优质工程。

面对当今纷扰复杂的世界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制造强国,这是职业教育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的时代背景。加强校企合作,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细化成具体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形成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新内容,这是建筑企业、建筑专业院校、建筑专业学生三者有效联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任凤国,赵欢,席庆荣.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郭卫红.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6(35).

[3]赵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职教论坛,2017(6).

作者简介:

郭洁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彭亦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