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的教育生态诠释

2019-12-04 04:15刘静
职业时空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语文教育高职

刘静

摘要: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已由传统的单向、线性模式转变为复合、多维模式,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生态完整性、生态位、生态平衡、生态进化与循环理论,对我国高职语文教育研究进行干预,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网格交叉,有利于解决当前高职语文教育面临的生态危机,引导其走上良性轨道。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教育生态

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生态学传入中国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现象,很多学者在许多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1]

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教育可以通过运用教育生态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全面考察高职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帮助各种生态因素的定位和重置。特别是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复杂形势下,高职语文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一维、线性模式转变为复合多维模式,教育模式逐渐跳出了权威传授和被动接受的长期格局。教育生态学的介入研究有利于从全面、联动、开放和可持续的角度更好地完成高职语文教育的研究,完善高职院校语言教育体系,不断引导其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

一、借位與介入:高职语文教育的教育生态机制

(一)生态完整性:高职语文教育的定位与选择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视为一个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开放的和实践的生态系统。其解释框架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教育视为一个由各级结构单元和多维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组成的网络。各单位、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结构,在功能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 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洽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生态区和‘生态整体。”[2]高职语文教育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和使命,完整的内部结构和社会功能。其体系由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组成,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职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处于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和宏观社会生态环境中,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的多重环境制约。“它产生了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关系,服从于多线输入输出和反馈校正的内在机制。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不例外,系统只有开放,才能吐故纳新,增强内在生态力。”[3]因此,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出发,高职语文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生态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还要注意系统外生态因素的渗透和影响。以其为中心,形成生态链和生态圈的衔接,实现高职语文教育的顺利运行和效益最大化。

(二)生态位: 高职语文教育的角色归位

生态位是指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的功能关系和作用。它是生物体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所占据的多维超体积,能够在特定的时空和资源条件下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生态位理论是以生态系统中个体有机体的发展为基础的,它注重生态系统中生物本体的个体生长和进化,强调生物进化过程与生态位相适应的群体性,突出生物个体价值。

生态位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意味着以学生为基础的相关生态因素各司其职,在促进学生成长和价值实现方面发挥各生态因素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语文教育还应遵循教育生态位理论的一般规律。一般来说,高职语文教育主要包括教育的主体、对象、环体和介体,其在语文教育生态系统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它们各司其职,互相支持,每个本体又分为不同的生态因素和要素。同时,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生态位都是相对固定的。在一定时空限制或发展的前提下,会有迁移或相互转化,但整体发展趋势应是各角色的回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职语文教育体系中各角色的生态位分布不均衡,既有主次,又顺应历史的变化和时代的潮流。例如,在当今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既需要教育,又需要指导,强调高职生的生态主体地位,应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多样化需求。教育主体、介体和环体要围绕学生的生态位,创造适合其成长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平衡: 高职语文教育的运行追求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时,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当自我调节不足以补偿外界的各种干扰和破坏时,生态系统就会失衡或不稳定。此外,这一过程将呈现波动状态,主要表现为结构损伤或功能衰退。教育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各主体在教育结构中的适当比例、教育与环境的更好契合、教育的综合内容、各参与因素的更好协调等方面,表现为教育与环境的积极关系,教育功能的投入与产出,教育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宏观生态要素的协调发展。

高职语文教育的生态运行也是以平衡为目标。结构平衡主要表现在教育主体的顺利衔接和政府秩序的顺利保障,语文教育内容的合理设计,语文教育和体制内的各种环境的和谐状态等方面;功能平衡主要表现在语文教育可以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和信息国际化的背景下,其投入与产出是一致的,即语文教育的内容被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符合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

(四)生态进化与良性循环: 高职语文教育的持续动力

生态进化和良性循环是物种向更高层次进化的基本规律,是物种提升和保持高质量基因传递的动力来源。教育生态学的进化和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是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周期性上升。它不仅是系统内部的进化和良性循环,而且是系统与环境(如经济、政治、文化和管理)之间的进化和良性循环。进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式是螺旋式和波浪式的发展,在选择进化和循环的起点时,不是从原始到原始,而是从第二个节点到下一个循环的原始点。

在高职语文教育生态发展中,还应以这种生态进化和良性循环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合理地引入语文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确保信息流的持续发展,这些能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相吻合。在进化和循环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文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调整,还要协调外部生态因素的影响和干预,防止进化和循环的中断、跳跃和倒退。

二、裂缝与缺陷:高职语文教育的教育生态危机

(一)高职语文教育生態整体性的缝隙

在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中,至少有两个基本关系,一个是垂直演替关系,另一个是生态关系的横向约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素的破坏或断裂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危机。同时,在每一个基本关系中都存在着协调无序、整体效应和局部功能、互补效应和对冲现象。各种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并非都以相互支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约束和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职语文教育本身并不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变量,它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其包裹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它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共生共处,命运相通。特别是在当今信息交流迅速、社会转型深入、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外来生态环境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从整体上看,当前高职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后知后觉的情况,它仍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独立、系统地运作,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灌输,系统内还没有有效的协调和资源整合机制。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并不对称,它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虚拟环境不匹配,难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语文教育与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距和断裂。

(二)高职语文教育生态位的主客体错位

生态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各物种在整个生态链中占据相应的生态位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语文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有相应的生态位,主体和客体在生态位中的作用随时代的变化而动态调整。正如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的:“作为平等的首席, 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 而是得以重新建构, 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4]然而,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在生态位上基本占据主导地位,忽视或不重视教育对象的生态位,自上而下的生态进化缺乏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和心理反应。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过于严格;另一方面,学生被简单地视为语文教育的对象,忽视其主体性与独立人格,没有提升到主体的生态地位,导致错位;另一方面,在语文教育的生态运行链中,主体性占主导地位,权威运作模式导致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在横向层面上的脱节。在教育平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现实利益、价值观、行为模式和信息来源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行政干预、传统观念、知识结构的影响,教育主体的反应和干预相对滞后。由于上下级之间缺乏充分的纵向沟通,学生语文教育体系的生态功能和组织形式不充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在选择生态位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群体性和统一性,而忽视学生作为一个生态体的作用,导致教育目标中注重理论产出而不是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中注重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观念,教育模式中注重规范灌输而非人格塑造。“这种教学行为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系统中知识要素在膨胀,人文精神在流失。”[5]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语文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错位。

(三)高职语文教育生态平衡的偏离

高职语文教育生态平衡的维护需要各种资源的协调与配合,特别是在结构与功能上,但现实情况是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不平衡。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结构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语文教育投入不足,经费使用不合理。例如,一些学校由于负债而大大减少了对语文教育的投资,一些学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宏观和长期的规划,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随意;高职院校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和实施与部分学校,特别是有技术专长的学校等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平衡,造成学时或教师不足;语文教育学科和课程结构不平衡,缺乏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统一设计。此外,受教育数量和规模扩大的影响,我国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质量呈下降趋势,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发展的矛盾。功能失衡表现为意愿效应与语文教育实际产出的失衡。语文教育生态系统中,基础设施物质流、资金能量流、教育内容信息流汇聚的能量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四)高职语文教育生态演变与循环的游离

高职语文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应该具有动态的可预测性和自控性,它的演化和循环是动态调节与阶段稳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动态调节是一种正常状态,反馈控制是保证阶段稳定的一种手段。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演进和循环过程中,反馈控制和动态调整往往滞后。

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和学生群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相关的政策、制度、机制等存在反馈滞后,没有及时跟进;另一方面,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和媒介在空间上是滞后的,有些现象更新得太慢或跟不上时代。在新兴的网络教育中,对载体微博、微信、论坛、移动报纸等缺乏足够的干预和反馈研究。另一方面,高职语文教育的反馈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度反馈会导致教育生态的波动或振荡,反馈不够则教育的生态偏差难以完全消除,在现实中,语文教育往往反映出反馈不足的主要现象。例如,高职院校语文教育评价仅仅依靠上级的监督,缺乏系统内的定期评价、反馈和调整。这些都导致了我国高职教育在演进和循环过程中“门槛”的下降,导致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中断。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新的视角,高职教育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协调、平衡、和谐、可持续。然而,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当高职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在运行中存在着潜在的或隐性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碎片。这就要求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态机制体系建设,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2.

[2]  杨矗,张进峰.略论“生态和谐”教育理念[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3]  赵晶.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4]  [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1-82.

[5]  吴鹏.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语文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