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 陈玉玲 孔德尉
【摘要】沈阳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技术大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信息与控制学院下设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群围绕“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电类基础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关键词】电类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
1. 前言
对于现今应用型高等院校来说,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社会产出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果培养人才”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做深入思考和部署,制定符合要求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需围绕培养方案落实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方可達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沈阳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技术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下设电工教研室,主要为信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4个专业服务,主要讲授《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相关实训等。
2. 改革的原则
2.1 坚持“理实融合”原则
信息学院电工教研室开设的3门电类专业基础课做教学改革多年,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理实融合”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将理论课程中的内容与贴近生产实际的电子电路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阶段可以更好的吸收和理解。
2.2 坚持“线上线下”互补原则
现阶段3门课程均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体现。线下教学真实授课,线上利用雨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课前预习、课中监控、课后总结与答疑。课余时间学生还可以利用“辽宁省跨校修读平台”自学课程相关内容,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3 坚持“学生文本”原则
沈阳工学院一直以来都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电类基础课程也一直从这个原则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对电类基础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改革。
3. 改革的措施
3.1 课内实验加强过程考核
电类3门专业基础课程都包含12学时的课内实验,其中实验个数在3-5个不等,但每个实验都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在实验课上授课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课的表现进行评价本次实验过程成绩,形成实验项目考核表。
典型的课内实验环节还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切实做到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3.2 课堂上注重理论内容知识的吸收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理论课中引入仿真软件来实时演示或练习相关知识点,真正将“理实融合”教学改革做到实处。
3.3 实践环节测试
为了进一步落实课程的实践性,电类专业基础3门课程均采取了加大实践考核的成绩比例,在期末环节中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将平时课程中涉及到的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内容作为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并在对应的实验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电工教研室涉及到的3门电类专业基础课均采用统一的教学改革模式,最终实现实践比例占课程考核比例的50%(课内实验20%+实践考核30%)。
4. 结论
现阶段电工教研室涉及到的3门主要的电类基础课是上述4个专业的平台课、主干课、核心课。以上3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多年,重点突出实践应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效果良好,对于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探索,为了各专业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对电子电路的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欢.基于雨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29-32.
[2]刘琨.基于雨课堂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2):57-58.
作者简介:李姿(通讯作者),(1982.9-),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工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电类专业基础课与电气专业课程,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陈玉玲,(1981.9-),辽宁沈阳人,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通信工程教师,主要讲授通信专业课、电类基础课,研究方向为通信电子线路与电子技术。孔德尉,(1983.10-),辽宁本溪人,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院长助理,主要讲授电类专业基础课与电气专业课程,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