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并且在实际中,我们党用这些理论去指导中国实践。七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对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梳理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对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正确思想的引领。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有特别的意义。
一、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认识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可以从纵向的时间脉络和横向的内容发展两个角度来看待。
(一)从纵向上看
从纵向上看,是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分界线。从时间轴出发,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分为以下三个时间段。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这一阶段主要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中充实了关于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了基调和方向,也奠定了我国发展的物质基础。
(2)改革开放到中共十八大
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有新成果。一是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释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证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对执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进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科学发展观。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在分析研判我国在发展中产生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3)十八大至今
十八以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的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了从量到质的转变,我们的党员队伍变得更加纯洁,我们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然,这些明显的改变与我们党的理论指导分不开。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从国内来看我们的民生领域、环境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国际上,我们如何更好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也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结合国内外形势,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行动上的实践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从横向上看
从横向上来看,主要以具体内容为视角,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在内的方方面面,是逐渐丰富并愈加完善的理论。比如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发展重心是在工业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考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危機凸显,于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逐渐增加,于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
概而言之,中华民族从依靠苏联到独立发展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二、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发现,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很多共性,找到这些共性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多的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
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实事求是的品质,在以国情为依据,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特点和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顺利化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比如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够坚实,工业化程度不高,所以我们党提出工业化就是现代化。还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继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强调突出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如关于发展问题,从求速度到提质量,从追求经济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五大发展理念,让发展更加科学、均衡、高质量。
(二)坚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所以理论创新也应该与时代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当时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各项制度都不够完善,人民的生活还处在困难时期。而在国际上我们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还有我国的国际地位仍然比较低。毛泽东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丰富发展的,比如关于国防外交的理论中的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
8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围绕这一主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抓住机遇取得发展、如何才能够为维护和平做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国内要取得发展,就要打破一些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方针、政策。国际上,要提高我们的地位,要处理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于是我们也在外交方面、开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与时俱进,在时代潮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坚持服务群众
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服务群众、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的过程,都突出群众观点。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各种形式传播到群众中去,用以指导群众实践。比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管是优化生态环境还是解决民生问题,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充满幸福感。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解决群众最关心、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围绕房价高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汲取群众智慧,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充实和发展。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几年深入各地开展调研,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
(四)坚持守正出新
守正出新是在继承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汲取了人类精神的精华。一方面,汲取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的内容;在文化建设中突出民族精神,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是能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好的做法,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当我们发现计划经济的活力不够,不足以引领我们的经济水平迈向更高水平,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视野转向世界,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四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实践证明,我们党能够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国家能够强盛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那么进入新时代,汲取七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对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一)结合具体实际,彰显实践伟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党的理论创新也必须以实践为基,从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回望七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党的理论创新都离不开与实际相结合,那么要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要从实践出发,不仅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回应实践难题,让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理论上进一步创新。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善于总结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把实践成果升华为理论,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
(二)顺应时代潮流,聆听时代声音
理论的形成总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从大环境上看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从国家内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国内背景。从国际来看,我国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比如美国引起的贸易争端,我们如何才能在贸易战中任凭风浪起,以不变应万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时代这个变量,顺应时代潮流。
(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
群众有所呼,我们有所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党的理论不断丰富,我们可以发现党的理论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不管是党在哪方面的理论,最终的指向都是人民,都是为了解决与群众的现实困难、群众的自身利益紧密关联的问题,最根本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都是人民群众。所以马克思能够在我国得到坚持和发展,在当今的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要坚持人民立场,回应群众关切。
(四)敢于创新发展,焕发强大生机
创新是引领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同样离不开创新。一方面,在七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我们的党坚持而不守旧,勇于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来源,同时也汲取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取其精华中创新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不斷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显然,我国的发展已经吸引到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上很多国家看到了我们的成功,所以纷纷来中国取经。毋庸置疑,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范本,那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还要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前文提到的四个方面之外,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以新思想为引领,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全华,黄晓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哲学拷问[J].党史文苑,2019(05).
[2] 李海青.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N].学习时报,2019-05-03.
[3] 侯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及历史逻辑[J].法制与社会,2019(12).
[4] 刘萍,刘晓瑞,张晓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演进轨迹及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5]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N].经济日报,2018-05-11.
作者简介:杨倩(1991.02- ),女,汉族,山西晋城人,中共高平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