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高中生学化学的关键所在,新疆喀什地处南疆,教育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学生普遍国语水平有限,理解能力明显不足,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以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去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南疆地区一线化学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南疆;信息化;落实
作为一名内地年轻教师,对南疆地区的学情并不了解,再加上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与学生交流也不够充分。在教学方面缺乏理論结合实际的具体应用,只是跟着感觉走,缺少课下与学生的互动,上课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的诱导,上课内容往往偏难或偏易,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备教材,备知识点,却忽略了备学情,备学生的获得感,特别容易造成教学的重心偏高,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勉强能跟上,而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难以紧跟教学节奏。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后,本人尝试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并通过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学情的对应情况,进行精准备课。下面以人教版化学《甲烷》一课为例,简要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 深入分析,从备课中发现问题
最初备这节课,第一感觉是简单易懂,学生感兴趣,上课没什么压力,然而,在备课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本节课是高中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的学习,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此将有机物的概念和甲烷的概念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然后从甲烷的结构入手,推导出甲烷的空间结构为空间正四面体,然后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念,继续讲述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提炼出“取代反应”这一有机物中最重要的反应类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这样,像甲烷它本身的结构一样“简单”。但是在备课和试讲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估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基本储备。导致我在试讲过程中,出现课堂比较沉闷的情况,一名听课教师给我提出中肯的意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以为学生懂了,学生也以为自己懂了。”很明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改进教学策略,这样的课堂难以成为一节好课。我决定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入手。针对学情,我制定了把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目标:1. 有机物的概念;2. 甲烷的空间结构;3. 甲烷的稳定性试验;4. 甲烷的取代反应。我这样划分的原因是: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南疆地区民语系高中,学生均为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水平偏低,在课堂接收教学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化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不像国内其他地方的学生那样反应快,还有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欠缺,比如取代反应是从宏观现象的辨识到微观原理的探析这一过程,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知识,所以重点内容就需要慢讲、详讲。据此,将每个重点内容都慢讲、详细地讲,在备课时,我深深感觉到压力山大,课堂容量太大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根本详讲不了这么多,学生的接受能力又是一个问题,况且,本节课作为市级展示课,在全市化学老师面前进行展示,内容的完整性上面不能含糊,但学生的获得感上面更不能含糊。
二、 从实际出发,到学生中间倾听真实的声音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激发了我对甲烷这一节课教学的探索欲望,我于是走到学生中间,试探性地问学生,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甲烷?甲烷是从哪里来的?甲烷的用途是什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回答虽不标准,但都说出了重点,基本都没错。高一的学生在初三已经接触过甲烷这一课,但是喀什这边的孩子基础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所以回答不准确,但是稍加引导,他们会立刻明白,学生虽然国语较为薄弱,但大都很是聪明。从学生中间了解完这些情况之后,我对课堂的教学思路做了调整:有机物和甲烷的存在要略讲,且注重引导,他们就可以完全明白,没必要在课堂上赘述;其次甲烷的空间结构要慢讲、详细地讲,注重学生对甲烷分子模型的认知,将空间结构具体化、形象化;物理性质和稳定性略讲,注重知识的迁移并且为有机物学习做铺垫;甲烷的两个化学性质详讲,在燃烧的性质中结合课本61页的资料卡片对全体学生做安全教育,这样的话就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达成了知识的目标,又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取代反应中,注重从宏观现象入手,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中原子的微观变化,落实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理念。
三、 详略得当,信息化教学助力课堂效率的提高
经过对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备课之路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我了解到希沃白板是一款互动教学工具,只需简单操作就能让知识点跃然呈现。这个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而且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及时互动,对本地高中理科教学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我决定尝试使用手机和希沃白板结合辅助教学的方法,在略讲部分注重学生的引导,详讲部分注重知识的生成和对新知识的理解,然后结合习题巩固,知识的迁移,温故知新,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效。
在略讲部分甲烷的存在这一环节,我特意去喀什的城乡接合部——夏马勒巴格镇拍摄了几张学生家里最为常见的天然气管道,让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用途不言而喻每个学生都非常清楚,一举多得。在甲烷物理性质这一环节,我特意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对照课本内容,结合原有知识,既有趣,又有挑战性,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后,鼓励他们进行相互评价和知识归纳,在游戏过程中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成为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信息化的课堂互动手段代替了单一的纸笔题目训练,课堂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
详讲部分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些知识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仅仅通过课本上的内容,缺乏直观性素材。因此在处理甲烷空间结构这个知识点时,我补充了模型教具。在上课前每个课桌上放了一个甲烷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将模型放在课本上面,甲烷分子模型构成的四个面清晰可见,顺理成章引出甲烷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然后从此结构的稳定性推及甲烷分子的稳定性,践行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理念,同时也为后面化学性质埋下伏笔。接着在本节课的难点取代反应这个环节讲解时,我发现学生有点懵,化学反应怎么就和之前学的不一样了呢?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本节课是无机化学向有机化学过渡的第一节课,学生在学化学方程式时有一个思维定式,就是简单的原子互换,但这个规律在这里完全不适用,我抓住时机,讲述有机物学习的方法和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但毕竟原子间的反应很抽象,在课上我使用球棍模型将抽象的原子具体化,和学生合作将甲烷和氯气反应过程演示了一遍,然后将“取代”二字解释为“取而代之”,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这块儿懵圈的状态,通过演示、板书一氯取代的反应,学生能试着写出甲烷的二氯取代、三氯取代、四氯取代产物,有学生写错,或者写的不规范,我立即用手机自带的相机功能将学生作品拍下来通过希沃白板投到大屏幕上,与学生一起检测,最后学生能基本总结出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节约了教学反馈的时间,使困扰学生的学习难点不需要等待教师“批改作业”后才解决,而是实现了课堂上即时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课后练习才真正实现了“巩固课堂知识”的复习作用。
四、 注重学生实际,课堂实际,立足学情落实核心素养
叶澜说过:不去认真的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去适时生成,那是你不够优秀!就像我们年轻的教师,大都能做到第一点,但更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第二点,那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本地学生的基本学情。知识没有变,但学习知识的思维一直在变,经历研讨课的洗礼,我觉得我们欠缺的还有很多,需要加倍地去努力,上课是门艺术,需要我们精心打磨,上课更是一种修行,需要我们精心参悟。
五、 结语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和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无疑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开阔出教育教学一片新的天地,教师的职责其实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我们的教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学懂、学会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化教育,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难辨的事物具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在必要时不妨降低学习的重心,实事求是,切切实实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也许就是我们探索教育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作者简介:
范建刚,讲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