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学科的中心就是问题。老师可以借助于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課堂的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质量的提问已经成为检验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准则之一。课堂提问该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这是所有老师都想的问题,很多教师也正在努力地往这个方向上走,但是很多的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本论文对当今的课堂提问策略运用的误区进行阐述并对实施的对策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策略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问题作为数学的心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提问”,有效的提问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对老师来说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拓深思维深度。但是部分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氛围,只注重提问的形式化,不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来提高课堂效率,无效的提问只会降低课堂效率。
一、 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 目的不明确
1. 为了提问而提问
课堂上的每个提问老师都应该精心设计,不能随意提问。有些老师以为提问就为启发式教学,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氛围,提出一些直接、简单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平面的基本性质时,老师提问学生:“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啊?”这个问题没什么难度,更没什么深度,学生随口就答出。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活跃,实质提问只是摆设。但问题若换成:“两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学生就必须要分析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重合四种情况下的结果,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去思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2. 偏离教学目标的提问
随意的提问,很多时候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使学生摸不清状况,听的云里雾里,使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比如,老师在讲解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的第一节课时,求函数f(x)=sinx+12x在(0,2π)上的单调区间,由于学生对不等式cosx>12求解已陌生,老师就提出问题:“余弦函数图像怎么作?”“区间(0,2π)满足cosx=12有哪些角?”显然在这一节课上把这样的问题拿出来,对学生来说新授内容就被淡化,远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这些情况为什么会产生呢?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透,“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是新课改之本,所以部分老师就以为提问的越多,问的越简单,课堂气氛就越好。课堂就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这样就看到很多随意性提问。
(二) 问题设计欠缺
1. 不顾全所有学生
很多老师期望值过高,特别在公开课上,为了整节课的流畅性,只提问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但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没有任何挑战性,久而久之就觉得数学课没意思。而对于那些经常不被提问的学生来说,上课只是听听,思考的成分就少了。最终这样的数学课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必然效率很低。
2. 难易过度的提问
有些数学老师上课提的问题太简单,问题刚说出,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这些问题一般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设置概念性的内容,没有什么思考的成分,对于调动学生对数学的深层思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有些数学老师提的问题又太难,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他们脑子里搜索不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方法,这样提出的问题又有何意义呢!
不用思考与无法思考最终使得我们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学习能力也会下降。
这种误区的出现主要是老师没有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他们的心理角度来看,若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很快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了,则他们在思维中就会加强原来知识的运用性,从而会使得思维有所发展。若老师们提的问题他们无法通过已有的知识找到关系,就没有办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生。
(三) 对学生回答不积极点评
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给予“对的”“错的”“很好”等简单评价,甚至如果学生回答的答案跟老师预期的相距很远,老师都不给予评价,这些都会挫败学生的信心。比如某道题目有几种解法,而回答的同学恰好选择了比较烦琐的一种解法,在老师的提示之下学生仍然答不出来,这时候有些老师就开始急了,甚至要骂了。有了这样的场景,学生以后就不愿甚至不敢回答问题了。试想设计再好的问题,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又有何意义。
这种误区的出现主要是老师还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看,他们仍然觉得学生应该围绕着自己转。他们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一直是被老师牵着走。
二、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 明确提问目的
1. 提问的内容要明确
实践证明问题要问在“点子”上,不能说这节课还没有提问呢,就随意提问几个。高中数学老师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特征,尤其要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深析知识点,走出解题误区等有价值的问题。高中数学老师也要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上,在新旧知识容易混淆处以及重难点处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利于学生深层次探索。比如在讲解圆的方程这节课时,学生由一般式方程转换成标准式方程有一定的难度,这边不妨尝试以下提问:1. 形如x2+y2+Dx+Ey+F=0是否都是圆的方程。2. 圆的一般式方程与标准式方程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哪?
2. 紧随教学目标而提问
每节课都应有它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每一教学流程。对于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紧随教学目标,哪个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哪个问题是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哪个问题是辅助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提出的问题才是实用的、有效的,这样就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精心设计每道问题
1. 设计好提问对象
对于提问对象老师们也必须明确,哪类问题适合哪类学生都要老师的精心准备,基礎较薄弱的学生你不能提问他挖掘的深题目,能力较好的学生问一些平铺类型题目对于他来说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解例题:已知函数f(x)=m-22x+1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1)求实数m的值;(2)如果对任意x∈R,不等式f(2a+cos2x)+f(4sinx-2a-1-7)<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第1问可以提问基础薄弱的学生“奇函数的定义是什么?”第2问可以提问能力较好的学生“含有抽象函数的不等式怎么解?”接着再问中等生“这题函数的单调性是什么?”最后提问能力较好的学生“恒成立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按照这样的提问方式的处理,这道较难的题目会让各类学生得到该掌握的知识。
2. 把握好难易分寸
如何掌握好难易分寸呢?笔者觉得满足以下几点就可以
(1) 从学生认知出发
问题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与量力性等原则。问题是纽扣,它可以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紧密地钮在一起,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都需要很好的问题设计完成。
(2)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时结合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处提出问题可增设阶梯来增加学习兴趣,“冷场”处提出问题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结处提出问题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要有提问技巧
首先老师上课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好学情,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问在疑处,要把问题控制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范围。其次控制好提问的频率、疏密相间。提问太多,不光费时,还会降低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问太少,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抑制思维。最后还得注意提问的开放性,一般老师都擅长提问一些记忆性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集体或独立的探究活动。
比如在讲解数列复习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已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问题1:已知a5+a6=0,比较s1与s9,s2与s8,s3与s7,s4与s6的大小关系。问题2:观察上述关系,给出一般性结论,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证明。问题3:对于等比数列{cn}有没有类似结论呢?如果有,请写出。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层次鲜明,梯度明显,问题1来自学生的认知,易解决。有了问题1的铺垫,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问题2。问题2的证明过程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这样设计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3. 对学生的回答要评价到位
首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激情。情感会传递给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就会有学习的激情。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等都会撞击学生的心灵。
其次,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到位,不能简单说“好”“很好”“不对”等。学生正确的回答,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都是学生智慧的体现,老师要给予具体的表扬,比如知识点衔接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思维完全发散等等。学生会在老师的表扬之下,想法会更胆大,思维会活跃很多,在很多次的成功之后,学生更自信,特别是对那些怕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老师上课的提问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实现。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鼓励他们,首先让他们知道回答出错是一种正常现象,其次通过出错,老师可以让他们能够高度集中到课堂上来,以及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的盲区,再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与他们的思维产生碰撞,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更加理解所学知识点。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课堂的必备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师与学生深入互动的载体,是教与学双赢的有效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地研究教材和大纲,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波澜,就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顾亚云.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08(7):39.
[2]张丽.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N].教育信息报,2012.
[3]朱金明.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8.
作者简介:
谭乃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