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韧彦
因《速度与激情》系列而走红的保罗·沃克(Paul Walker)六年前不幸因车祸去世,令人扼腕。最近他再度登上头条,缘由是他的21辆藏车将在2020斯科茨代尔的巴雷特-杰克逊拍卖会(Barrett-Jackson Scottsdale Auction)上进行拍卖。保罗不只在银幕上,在私人生活里也是个车迷,而且这批即将拍卖的车辆并不是他收藏的全部。他的藏车所有权有些复杂,部分是与他的好友罗杰·罗达斯(Roger Rodas)共同拥有。两人还合开了一家改装高性能车的店铺Always Evolving。这批车的年份跨度有50年之久,从中可以看出保罗对性能车的偏好以及他个人爱好的变迁。藏家们会随着眼界和视野的拓宽,而让自己的藏品更加多元化。这批拍品中最为瞩目的是7辆宝马M3,包括2辆E30 M3以及5辆E36 M3,还有一辆颇为眼熟的是在《速度与激情5》中出现过的日产370Z。
保罗是童星出身,还在蹒跚学步的他已经给婴幼儿品牌做广告了,大概因为母亲是模特的缘故,两岁起他就是童模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因出演了长盛不衰的日间肥皂剧《年轻的和躁动不安的一族》(1973年至今)(The Young and the Restless)而引发关注。随后他从电视圈转战电影界,先是在迪斯尼的家庭喜剧《宝里宝气大追击》(Meet the Deedles)和《欢乐谷》(Pleasantville)中崭露头角,再是以《她是我的全部》(She's All That)和《校园蓝调》(Varsity Blues)迎来了事业的腾飞。从和导演罗伯·科恩(Rob Cohen)合作《头骨俱乐部》(The Skulls)起,保罗的戏路开始拓宽,演技也得到了锤炼,他在电影中不再是一个加州阳光大男孩的本色出演。因和保罗投缘,罗伯为保罗度身定制了《速度与激情1》中卧底警探的角色。他对汽车的爱好和精通,让他的表演更加得心应手,也让他所扮演的角色更具说服力。之后他还出演过《南极大冒险》《父辈的旗帜》等影片。不过给他带来国际名声的还是《速度与激情》系列。
按照保罗自己的说法,他们一家人都爱追求兴奋感,除了外公是赛车手,他的父亲还是个业余拳击手,是两届金手套(Golden Gloves)业余拳击赛的冠军,晚年还投身于山地骑行、白水漂流等运动。各种惊险的户外运动是保罗从小习以为常的,即便曾经多次受伤,他也乐此不疲。除了演戏和汽车,保罗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爱好,如果演员这条路走不通,他可能会是个海洋生物学家,他修过相关课程,还曾在国家地理频道的海洋探险系列片《探索大白鲨》(Expedition Great White)中客串,跟随一支科研队出海去研究大白鲨,那是保罗最为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跟大海相关的一切,他都感兴趣,潜水、冲浪都是他放松以及远离尘嚣的方式,大海的包容性总能让他忘却所有的烦恼。
他在慈善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创立的灾难援助慈善机构全球伸援(Reach Out Worldwide)专门为偏远地区提供灾后救援和重建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保罗不只是出钱,还亲自前往海地、智利、阿拉巴马、尼泊尔等地参与救援。他还曾让经纪人不要以他的名义为Reach Out Worldwide安排公关和媒体报道,他希望别人是真心想要参与到这项事业之中,而不单单是因为这个机构是由他创建的才加入进来。如今这个机构仍由保罗的家人在运作,去年的加州森林火灾、危地马拉火山喷发、苏拉威西岛地震和海啸,该组织皆有出力。
作为好莱坞明星,你可以把“所有女性都想跟他在一起,所有男性都想跟他一样”笼而统之地去描述他。但在纪录片《我是保罗·沃克》中,你可以看到他的更多面。“他跟每个人都有真实的连接,你能感受到他的爱、精神、活力、士气、情谊、融入。” “他是个竭力体验生活的人,每天都在尽可能地体验一切,每一刻都活得很精彩。” “他是有爱的人也是个会战斗的人,会照顾人,也会为兄弟打架。”“他是个支持者、奉献者,但总觉得他对自己的照顾不够。”“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他这个人却从未改变。”“他为别人做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他不想只做个短暂发光的蜡烛,而是个可以传给后世的奋力燃烧的火炬。”
更多时候你看到的他,是大男孩,是硬汉,而当他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你能看到更多的柔情。尽管他工作繁忙,没法给女儿很多陪伴,但他无论在哪个片场,女儿会去看他,他会和女儿一起做烘焙,甚至是玩芭比娃娃,女儿总是能让父亲的心灵
变得更加柔软。也是为了他的女儿,在他的遗作《生死倒数》(Hours)中,他不再是扮演一个酷仔,而是个全力营救刚出生女儿的父亲,这是他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脆弱,是他所饰演的角色以及演技的一次重大突破。“这部电影是别具意义的,很多感受就是我人生的写照,在拍摄时总在想,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亲?我并没有准备好做个父亲,我也没准备好做个电影明星,但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希望将来可以拍更多能带出真实自我的片子。在银幕上扮酷,我也喜欢,但拍像是《生死倒数》这类片子,需要另一种勇气,这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滋养和更新。”遗憾的是,这是我们看到他在银幕上的最后一个角色。
保罗对车的爱好,跟他的家庭还是有一定渊源。他的父亲就是个车迷,从小他就能接触到各种有关车的读物,而他的外公还曾是福特的赛车手,在盐滩上破过纪录。他总觉得他血液里生来就流淌着对汽车的热爱。保罗在加州圣费尔南多谷区(San Fernando Valley)长大,那里有着浓厚的赛车文化,在高中时他们就时不时地要去赛上一赛,而这种文化跟早期《速度与激情》系列中所刻画的街头赛事是相吻合的。好莱坞与汽车之间总是能碰擦出别样的火花,很多明星都会以爱车、爱驾驶为荣,似乎这就意味着酷,意味着MAN,但真正会开车、开得好车、对车了解多的明星并没有那么多。保罗被大多数人公认为真正的“Car Guy”。
即便《速度与激情》系列有人爱也有人恨,但汽车圈对于保罗多是爱的。原因也许是他的平易近人,对于不同的汽车文化不存偏见,而是一概付之以纯粹的兴趣。在拍摄了《速度与激情》之后,保罗开始对进口日本车发生了兴趣,在拍摄前虽然他对之并不陌生,但觉得这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在电影中真正上手开过后,他见识到了它们的能力之强,入手了不少影片中的同款日本车。也因此他被看作是改装文化(特指改装日本进口车,将它们改得更酷、更炫,并用来参赛)的代言人,原因是他对这群人充满好奇,愿意去亲近他们,并愿意拥抱这种文化,即便他原先并不是他们的一分子。在亚文化圈子的印象中,明星更偏爱宾利、劳斯莱斯,对他们的这种土改、暴改是看不上的,但保罗是一个例外。在出演《速度与激情》后,他开了改装店,还组了车队,向专业赛车手学习,正儿八经地参赛。相比美式肌肉车,或是炫耀性、显摆式的豪车,他最喜欢的还是日本改装车,它们的技术部分或是更好的刹车,都更令他心仪。
保罗对于《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感情是复杂的,托了它的福,他才变得家喻户晓,而改车、赛车也是他的爱好,但其中还是会有挣扎,最初的《速度与激情》只是想让人了解洛杉矶的街头赛车文化,但后面《速度与激情》的走向,加入了更多流行的套路,像是警匪、黑道、毒枭、反恐,偏离了最初把买菜车改成大马力车那种更有草根情怀的赛车文化。他希望电影能有更多真实的部分,不过观众总希望能看到更多“超现实”的内容。年轻的时候,一切发生得太快,保罗还没来得及搞明白一切,但慢慢地能感受到,自己更想要去的地方,《速度与激情》系列是满足不了他的。保罗坦言:“当我年岁渐长,我更喜欢找寻那些人性的瞬间,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许我不再像过去那么酷了。”“我开始更在乎我的事业,更谨慎地选择我的工作,不想只是为了丰厚报酬而去演个角色。”
现实中,他开快车时是个什么模样呢?其实开车时他是很放松的,在电影中必须有些夸大,你必须表现出惊喜万状,必须表情丰富,但其实当他在赛道上开车时,在他脑中回响的是酷玩乐队的音乐,他是松弛不紧绷的,但这么平静的脸在大银幕上是不好看的。在拍摄驾驶时,必须有些尖叫,有些害怕。在拍《速度与激情》时,为了真实性,有些简单(对于一般的车手还是不简单的)的特技他都是亲自完成,尽管一部比一部少,但他还是会尽量争取。他总是希望更真实些,哪怕是超现实的特技,也希望能看起来更合理些。虽然他提的很多问题,会令导演抓狂,但毕竟他从小就和车打交道,在赛道上与车厮磨,对于车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感觉也更敏锐,确实能帮剧组更好地呈现与车相关的特技。对于失去这么一个真诚、用心的“Car Guy”,我们也是倍感痛惜,本期就以回顾他所有的所爱的那些车,来聊表悼念之情。
去年,保罗的弟弟科迪·沃克(Cody Walker)曾带着保罗最爱的一辆车丰田Supra上了杰·雷诺的节目,以此作为对哥哥的纪念。因为跟哥哥长相上的相似,科迪帮助片方完成了《速度与激情7》中的一些镜头,使得即便保罗已然身故,也能在片中走完属于他的故事线。想必看过《速度与激情》的人,都对这辆车记忆犹新。片中布莱恩(Brian)是从垃圾场找到它,并与多米尼克(Dominic)一同修复了它。重度改装之后的功率可达544马力。橙色和绿色的涂装很是惹眼。这辆车在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肌肉车之王,打破了很多人对于日本车的印象。在第一部《速度与激情》中这辆车首战就胜过了一辆法拉利F355 Spider,还曾在火车开过前惊险地飞跃过铁轨。在第七部中,还出现了一辆白色的丰田 Supra,是保罗本人的私人车,为了纪念已故的保罗,制片方决定“怎样开始,就怎样结束”,在第七部中出现了跟第一部中类似的场景,即布莱恩和多米尼克开着他们的爱车并驾齐驱,但在第七部里最终两辆车分道扬镳,让人不免神伤。1993年的Supra是第四代Supra,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不只是外观,海外版的发动机和涡轮器都做了更新,材料的更换减轻了车重,整体更偏向于高性能。Supra是改装者的最爱,它非常适于改装,虽然日版的车不太在马力上争高下,但它预留了巨大的改装空间,可以装上更大的涡轮增压器,从而让它的动力数据暴涨,据说最高能涨到2000马力。保罗曾经这么描述过Supra:“在性价比方面没人能胜过日本车,它就好像是大孩子的机械乐高玩具,可以即插即用,还相当结实,即便你加上大号的涡轮器,死命榨取动力,你也不用担心它会不堪重负。”让车迷颇为振奋的是,据说丰田正在考虑推出 Supra的特别版,将在第九部《速度与激情》上映之际亮相。
日产Skyline GTR是《速度与激情》系列中的主要车辆之一,跟Supra一样,它也是借助游戏(Gran Turismo、头文字D、极限竞速、极品飞车、湾岸午夜极速等)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等流行文化而红遍全球。它还有幸被BBC的Top Gear 节目誉为日本对超跑界的真正贡献、世上最好的车之一。《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出现了多个版本的Skyline,从老款到新款都有。之所以对其如此偏好,是因为它是加速最快的量产四座车,完全可与迈凯伦P1和法拉利LaFerrari媲美,它还是纽伯格林赛道上最快的量产四座车。Skyline 最初是豪华小轿车,后来才逐渐演变成运动型车辆,70年代已经称霸日本房车赛,从1989年的R32起,成了美国改装圈的传奇车辆。Skyline GTR 的发动机据说是由日本匠人手工打造,在他们完美主义的驱使下每台发动机都在控温的车间里经历了繁复的测试和调校,直到它臻于完美,每台发动机上还刻有匠人的名字。保罗很喜欢这车,自己也买过好几辆(大概有五六辆),每一辆还交由日本的改装商再做调校。在《速度与激情4》里,他开的是他自己的2002日产 Skyline GTR R34。这辆车是飙车的终极神器,但因为法律原因,无法在美国市场销售,不过还是会有人千方百计搞到一辆(仅在封闭赛道驾驶还是可以的,老爷车不上路行驶也是可以的)。真正让人记住这款车的是在《速度与激情2》中的1999 日产Skyline GTR R34,以银色车身配蓝色条纹。布莱恩开着这车参加街头飙车,开始处于落后,最后跳过断开的倾斜桥面,超越了前车,获得了胜利,有整整十分钟的出镜,这番精彩的操控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之后不管布莱恩在片中开什么车,他都与日产GTR联系在了一起。
保罗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开过许多车,但他并不能把它们都“据为己有”,有些他喜欢的只能自己掏钱去买同款车。这辆车似乎是他收藏中唯一一辆电影中的道具车。据说片中本来要用的是日产GTR,并让保罗亲自做些特技,因为他在真实生活中也是开这辆车比赛。但后来发现370Z后轮驱动系统,开起来更加灵巧。为了拍摄,片方买了三辆车,三辆车在完片后都留存了下来,而且一辆作为礼物送给了保罗。片中除了保罗用过这车,盖尔·加朵(Gal Gadot)也开过这车,出众的车技不仅让她赢下片中角色的心,还赢下了之后出演“神奇女侠”的机会。据《速度与激情》的汽车调度丹尼斯·麦卡锡(Dennis McCarthy)介绍:“它真的是辆很皮实的车,折腾上一天都不会出故障,它的马力充足,无需太多额外的改装。它尤其适合用来漂移。它不那么稀有,也不那么高端,观众更容易对它产生亲近感,而且它的外观还够酷”。Z-Car是运动车历史上不能不提的一款车,它是日产为北美市场度身定制的两座六缸硬顶跑车,在操控、舒适和风格上皆有杰出表现。1969年240Z就已经活跃在赛场上了,到了80年代300ZX更是受到了美国演员兼赛车手的保罗·纽曼(Paul Newman)的青睐,在《铁窗喋血》《江湖浪子》等好莱坞电影中亮相,新世纪的350Z、370Z则是与《速度与激情》结缘,人气再度飙升。日产370Z是第六代车型,2009年问世,至今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保罗有好多辆野马,这辆是最特别的一辆。野马是美国市场上的第一辆“Pony Car”,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门类。这款车是电影制作人的“宠儿”,超过500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辆车是尼古拉斯·凯奇在经典汽车电影《极速60秒》(Gone in 60 Seconds)中的主要座驾。2000年的这部电影是1974年的重拍版,原版可谓是毁车大戏的开山之作,一场34分钟的追车戏中毁了93辆车。不过当年之所以把追车戏拖得那么长,据说是因为电影没有剧本,仅有几页纸的对话。尽管如此,这段追车戏得益于导演的调度以及真实性,可以划入经典之列。新版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传奇窃车贼,只要60秒就可以偷到一辆车,在他金盆洗手之时,却为了救出兄弟,而必须一晚上偷50辆车。片中的50辆车都非常珍贵和罕见,每辆车都起了个女性名字,对车迷而言绝对是大饱眼福。里面最抢风头的一辆车还是凯奇与警察的直升机展开追逐时驾驶的Eleanor,她是一辆1967 福特野马Shelby GT 500。剧组为了让福特野马不输给片中的法拉利、兰博基尼,才想到了福特野马的Shelby高性能版。影片中用的这车不是市面上卖的,而是经过了剧组的改装,发动机盖、保险杠、头灯、车身套件、车轮都不太一样,颜色是灰色配黑色条纹。在新版中Eleanor成了当仁不让的明星,男性观众看完后念念不忘的不是明艳动人的女主角而是Eleanor,都梦想着要有一辆自己的Eleanor。影片拍摄完后留下了三辆可以驾驶的道具车,据科迪脸书上的介绍,保罗的这辆车是其中之一。
保罗有很多辆赛麟改装的福特野马,其中比较特别的一辆是 SA10,是为了庆祝赛麟改装野马10周年而打造,一共仅有9辆。除了车型、外观不可选,其他增压器、内饰、传动系统等皆可由车主自选。赛麟以福特野马的改装款而出名,也因赛场上的表现而令人瞩目。S7是赛麟自主研发推出的首款车型,碳纤维车身搭配采用蜂窝复合材料的空间车架,完全是为赛事而生。在1999年,赛麟创始人认为基于野马改装的赛车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他决定打造自己的赛车。S7最初研发的目标是两用车,可参赛亦可在街道使用。赛事版的S7为赛麟赢得了大厂的尊重,曾在勒芒24小时大赛和赛百灵12小时大赛上获过分组胜利。街道版的S7,驾驶感觉跟赛事版很像,是辆更适合“硬核”驾驶者的车。它虽然不是保罗价值最高的一辆车,但应该是速度最快的一辆车。对于美国人而言,赛麟是别具意义的,它是美国产的第一辆中置发动机超跑。有人说,摘下赛麟S7的徽标,让你猜它是哪国产的,大多人会想到的是意大利,然后是德国、英国或法国,唯独不会想到是美国。美国人之所以对它另眼相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它还受到了众多好莱坞明星的喜爱,在2003年的电影《冒牌天神》中,金·凯瑞贡献了一辆自己的S7,片中他拥有了上帝的神力,用S7来展现神迹,先是让破车变豪车,再是在拥堵的马路上,令所有车辆让开车道,洋洋自得地穿过。得益于电影中的曝光,2005年,当赛麟推出750马力的双涡轮版时,它的身价已从37.5万美元涨到了60万美元。2017年,赛麟还曾推出过一个勒芒版赛麟S7,仅有7辆,可迸发出1300马力。当然这还不是S7最“恐怖”的版本,赛麟在中国鸟巢发布时,再度推出限量款的勒芒版S7,马力飙升至1500。不知国人中有多少人可以驾驭这么生猛的动力了。
这辆车于1979年到1993年销售,为第三代野马,也是生命周期最长的一代野马,总产量达到了260万辆。保罗有好多辆,对于野马老爷车的收藏家而言,如果找不到第一代,多数会找绕过第二代,找第三代,除了价值的缘故,第三代中还能驾驶的也更容易找到。在采用Fox平台的各种车型中,野马最为收藏家、赛车手和改装者所津津乐道,这是因为它抓住了一个制胜套路:易于改装、易于获得、就马力而言性价比高。Fox平台上出来的车款,车身更大,底盘更大,为此内部空间更为充裕,尤其是后排空间,行李厢、发动机舱的尺寸也更大。在很多人眼中,它重现了一代野马的长处,摆脱了二代的短处,最妙的是经过改装,它可以脱胎换骨。一代野马在演变中尺寸在加大、分量也在加重,这影响了油耗表现,而二代野马大幅“减脂”,又被人吐槽完全失去了肌肉感,性能也有所下降。石油危机后人们又开始买大车,但对于油耗不再像从前那样任性,人们都在期待一款更均衡的野马。这辆车的设计团队有意大利的成员,为此它身上有些欧洲元素,造型上更独具一格。比二代轻上50多千克的它油耗更佳,风阻也更小。在保罗的收藏中有一款比较稀有的Fox-body,是一辆1993年的 Cobra R,为赛道特别版,限量107辆,搭载的是一台5.0升V8发动机。
这辆车是保罗即将拍卖的这批车中的亮眼之作,依旧体现了保罗对于赛事的偏爱。这是一辆老款车出的新版,最早是福特在1969年、1970年生产的车。在1969年,科迈罗和野马竞争激烈,野马稍落下风,为了重塑形象,福特推出了428 Cobra Jet V8发动机和Boss 302发动机作为选配。Boss 302的发动机、操控以及空气动力学设计皆是按照20世纪60年代尤为红火的Trans-Am赛事规格专门打造。由于当时该计划属于机密,当被人问起时,设计师就说是在打造老板的车,这才有了车名中的Boss。当时的车迷相当幸福,多亏了赛事的白热化,而为了获取参赛资格,厂商需要量产一定数量的车,参赛车和量产车之间的区别不大,他们买的是量产车,却可以享受赛车级的高性能。在2012年和2013年福特打造了新款Boss 302,其中302S的目标买家是准备参加World Challenge GTS 和NASA American Iron Series赛事的车迷,限量50辆。新版302S的外观最为特别的是带排气孔的玻璃纤维发动机盖。内饰方面,赛车的安全装备比较齐全,像是HANS头颈支撑装置、6点式安全带、方便逃生的方向盘快拆器、断油开关等。79000美元的价格,对普通人而言不便宜,但在赛车圈里,这个价格相当便宜。
保罗还收藏了很多辆60年代的雪佛兰。其中Nova这辆车知道的人不多,不过上过商业课的人,可能会对这辆车有印象,它被当作全球品牌跨文化、跨语言取名的经典案例印在了教科书上,也是好的意图如何因为翻译而被误解的绝好示例。以此也是为了说明进入国外市场前充分调研以及保证雇员多元化、国际化的重要性。之前人们都认为,它之所以在说西班牙语的国家卖得不好,是因为它的名字在西语中是“It doesn't go”(无法开动)的意思。然而实际上在西语中两者的发音和意思存在差异,而Nova在墨西哥和西语国家卖得也还不错,甚至在墨西哥本地还有个汽油品牌用的是同样的名字。当然是不是改了名字可以卖得更好,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之所以这样的谬误会传开,有种说法是人们偏好看到厉害的人犯下愚蠢的错误。这辆车于1962年到1979年以及1985年到1988年销售。这辆车的问世是为了应对当时雪佛兰Corvair的销量输给了福特Falcon。它的开发周期很短,一共仅18个月就从设计师的笔端到从生产线下线。它的目标也不是为了具有革命性、颠覆性,仅是要推出一辆基本的、简单的紧凑型车。它的版本不少,有两门的硬顶车、四门的轿车,还有敞篷车和旅行车。汽车媒体对它的评价,好评偏多,多是集中在它的性价比高、安全性强等。它算是美国车中少有的“异类”,没那么张扬,非常的“平实”,尺寸适中、性能足够、简洁优雅,跟日常需求相当契合。
这辆车是个名叫多恩·延科(Don Yenko)的雪佛兰经销商兼赛车手改装的一款车。他在60年代所改装的肌肉车(Corvair、科迈罗、Chevelle、Nova)颇具收藏价值。在科迈罗问世时,通用公司限制了发动机的排量,不能超过6.6升V8发动机,这让科迈罗相比福特野马、普利茅斯 Barracuda、道奇Dart处于弱势。多恩从中看到了商机,更强劲的科迈罗将会有市场。多恩·延科之于雪佛兰科迈罗,相当于卡罗尔·谢尔比(Carroll Shelby)之于福特野马。1967年时,他给科迈罗SS装上了雪佛兰科尔维特的427 V8发动机,悬架、变速箱也进行了更换,还换上了跟1967年款的科尔维特类似的发动机盖。结果非常理想,功率升到了450马力,也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在1968年、1969年,多恩继续推出高性能版的科迈罗,但考虑到他自行改装工序繁杂,且发动机的质保有限,他征求到了雪佛兰的合作。多恩在19个州都有经销分店,为此雪佛兰对他的请求予以了重视。雪佛兰同意在工厂中为他打造一批搭载427发动机的科迈罗,并提供五年五万英里(约等于80467公里)的质保。这批订单由雪佛兰的COPO部门来完成,该部门是为了绕开集团对量产车性能上的限制而进行特别生产的部门,也可以理解为是高性能车生产部。1969年,多恩订购了201辆COPO科迈罗,之后再对它进行一系列涂装、轮毂、防撞杆、速度计等的改装,还提供了其他丰富的可选项。Yenko科迈罗相比量产版,动力更强、速度更快、重量也更轻,再加上数量不多,如今它的价值飞涨。
一共仅打造了125辆的车,保罗却有5辆,足见他对这款车的偏爱。如其名,这辆车是M3的轻质版,是宝马专门根据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的特别版,面向的是爱在赛道上驾驶的车迷。1986年推出的M3让宝马重返房车赛的巅峰,四年内取得了1400多场胜利。1992年问世的E36是M3的第二代,当时的赛场上保时捷推出了993,奔驰推出了与保时捷合作的500E,唯独宝马没有动作。为此美国的宝马粉丝们敦促宝马推出E36 M3 的赛事版。这辆车贯彻了查普曼的名言“简单些、轻质些”(Simplify, then add lightness),比普通版减轻了202千克。车门用了铝板,减少了隔音材料,空调和广播等舒适性设备都被取消了。工程师在宝马现有发动机中选了最合适的一款 S50B30,在性能设置和装备上还进行了升级,如调校成更高的传动比,添加了运动座椅、可调节高度的悬架、空力学套件等。左前角和右后角上漆有红蓝紫格子旗图样。内饰的仪表板和中控还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当中还有段插曲增加了这辆车的珍贵度。据说当时美国正在修改交通法中关于高性能车的部分,为了能让这款车顺利到达真粉手中,宝马先把高性能配件拆了下来,让车主自行安装,并签订了免责协议。它之所以特别,是因为美国车迷觉得这是宝马对他们的一次“宠溺”。这辆车开了为骨灰级车迷专门定制车款的先河。当初它只是辆小众车,而如今兴许是车迷活动的自由度更大,车辆却越发笨重、繁复,它反而一跃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