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吴凡,章海亮,黄晶
(华东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工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Pb2+、Cu2+、Ni2+、Cd2+、Cr6+、Zn2+等[1-3]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电镀冶金、采矿化工等。这些重金属废水向自然环境中释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并且本身不能进行自解,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中[4-5],就会富集在动植物体中对其造成重大的影响,最终危害人体健康[6-8]。此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急需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传统方法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时效率低、成本高及易造成二次污染[9],而农林废弃物能较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它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特点,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0]。由于其表面积较大,物理结构孔隙度高,并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可将其直接或改性后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
重金属种类繁多,以各种形态存在水溶液中,因此处理方法也存在差异。目前处理废水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Artem等[17]采用离子交换法、放射性示踪剂和间歇法,在25 ℃条件下研究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液中Ba2+和Ra2+的水解反应,结果表明,Ba2+和Ra2+在NaOH-NaClO4水溶液中具有相似的活性系数和近程相互作用。Peng等[18]利用磺化聚苯乙烯纳米球高效萃取胶原中的重金属,从溶液中可萃取出Pb2+、Mn2+、Cr3+和Cd2+分别为50.7,15.0,8.7,39.0 mg/L。在胶原蛋白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到规定的标准。Sunil等[19]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Ti2O6纳米粒子与聚砜复合膜,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结果表明,As、Cd和Pb对该膜的排除率分别为96%,98%和99%。Fu等[20]以木质素为添加剂合成了钛酸盐/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研究其吸附性能。该材料对Pb2+、Cu2+、Cd2+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6.0(铅离子为5.5),25 ℃,投加量为0.2 g/L,在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对Pb2+、Cu2+、Cd2+的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677.6,258.2,308.5 mg/g。Li等[21]以电解锰渣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铝钠两步法,在较短的老化时间内合成了沸石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EMRZ要比其它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对Mn2+和Ni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6.93 mg/L和128.70 mg/L,符合Langmuir模型且遵循二级动力学。 前几种方法效率低、局限性、成本高,但吸附法的多孔吸附材料在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结构孔隙度高,吸附效果好、效率高、速度快,吸附容量大。而且可循环使用,因此受到广泛应用。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达到去除的效果,主要有植物修复、生物絮凝、生物吸附等。Li等[22]采用田间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尾矿进行综合植物修复优化,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植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去除率Pb>Cd>Cu>Zn>Mn。Yang等[23]以伯克霍氏菌Z-90为主要生物表面活性剂,采用生物浸出和聚氯化铝絮凝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越高,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的螯合能力越强,PAC对生物滤液中重金属的去除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伯克霍氏菌Z-90渗滤液对土壤中锌、铅、锰、镉、铜和砷的最佳去除效率分别为44.0%,32.5%,52.2%,37.7%,24.1%和31.6%,对重金属的生物浸出量高于其他生物表面活性剂。Bano等[24]研究了专性嗜盐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采用专性嗜盐真菌黄曲霉、淡薄曲霉、青霉霉属、限制性曲霉和嗜盐甾醇菌进行生物吸附镉、铜、铁、锰、铅和锌。其研究结果为所有供试真菌对重金属的平均吸附量都在83%以上。Mohamed[25]采用rimosus链霉菌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文献表明,rimosus链霉菌对铅和铁有较好的亲和力。离子交换在金属的吸附机理中起主要作用,羧基主要参与其中。
与传统方法相比,农林废弃物生物质吸附剂具有以下优点:①来源广;②价格低廉,费用低;③消耗少,处理效率高;④适宜于处理低浓度(≤100 mg/L)重金属离子;⑤可再生,且再生后的吸附能力无明显下降,重复利用性能好。常见的农林废弃物有橘子皮、花生壳、甘蔗渣、稻壳和核桃壳等,它们可以直接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改性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橘子皮由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类和木质素组成,且有丰富的色素、橙皮甙和香油精等。这些多糖类物质富有活性官能团羟基 —OH和羧基 —COOH,Zeta电位负电荷更大,改性处理可以使表面负电荷增加,吸附剂表面官能团越多,增强吸附剂的吸附性能[26]。Liang等[27]对陈皮进行化学改性,在碱性介质中加入二硫化碳处理,引入硫基团。结果表明,在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204.50 mg/g,与原橙皮相比增加约150%。Khurram等[28]采用磁性纳米粒子对废橘皮进行改性,然后煅烧成新型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的As(III)。研究结果表明,CMOPC比同类吸附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表面活性位点,吸附能力(10.3 mg/g)也优于其它同类的吸附剂,吸附机理可能与离子交换、氧化还原以及表面配位等有关。Sami[29]研究了纤维素废桔皮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CWOP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63 mg/g,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马敏等[30]利用柠檬酸改性橘子皮吸附水中Cr(VI)。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2、温度为30 ℃、吸附时间60 min以及离子初始浓度10 mg/L,去除率可达98.3%。
花生壳中富含酚类活性基团(—OH),同时还有羰基基团,表面亲水性强,为吸附提供有利条件。李倩等[31]研究过氧化氢改性花生壳吸附Cr(VI),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2 h,投加量1.0 g,温度60 ℃时吸附率80%。Qiang等[32]采用KMnO4和KOH(MBC)对花生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探索了对Ni(II)的吸附。结果表明,MBC对Ni(II)的吸附能力达到87.15 mg/g。同时FTIR和XPS分析可以看出,胺基可以与Ni(II)络合形成 —NH2—Ni,羟基可以形成氢氧化镍和通过共沉淀法和络合法使氧化镍络合。Brígida等[33]研究了花生壳活性炭对Cd2+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碳质材料为介孔材料,以非晶态为主,表面存在羟基、羧基和羰基,吸附在180 min内达到平衡,Cd2+最大吸附能力为62.25 mg/g。Rozumov等[34]研究了磁性改性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镉、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张金辉等[35]用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吸附水中的Pb、Cu、Cd和Cr。实验结果得出改性的花生壳对Pb的吸附容量要大于其它三种金属。
中国是生产和消费核桃最大的国家,年总产量达50万t以上。核桃壳富含木质素、没食子酸、鞣质、核桃醌等,在工业、农业、环境等方面被广泛用到[47]。Munmun等[48]利用核桃壳作为绿色吸附剂,对其进行脱铬处理。Safinejad等[49]通过共沉淀法在LMWS表面上生长最小数量的Fe2+和Fe3+,制备出核桃壳磁性吸附剂(LMWS)吸附铅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4 min内完成,平衡数据可以很好地模拟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用Langmuir模型描述。汤琪等用苯胺改性核桃壳来提高对Pb(II)的吸附率,结果表明,改性核桃壳对Pb(II)的吸附率为95.86%,吸附容量为28.76 mg/g。Sonia等[50]采用柠檬酸处理核桃壳(WS)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锌离子,结果表明,核桃壳改性后,羧基的加入使其吸附能力提高2.5倍,最大吸附能力达到27.86 mg/g。
农林废弃物来源广泛,可直接有效地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并且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改性可提高其吸附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尽管目前农林废弃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尚不明确,但基本上是与离子交换机理、表面配位机理、络合作用、氧化还原及无机微沉淀机理、螯合作用及静电吸附等有关。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廉价的吸附剂,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并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在未来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