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晨 罗志俊 徐士新
(1.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3; 2.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3 )
线材高速轧后的风冷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线材的内部组织、力学性能以及通条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斯太尔摩风冷线上,风冷效果受风机结构和产线布置的影响,不同规格散卷的各个位置在每个控冷段的冷速都不同。散卷冷却均匀性的前提是风冷强度在横向上合理分配,在纵向上均匀分布。目前,关于斯太尔摩风冷线风冷模型的研究报道较多[1- 7],但这些模型仅关注搭接点温度,对同圈温度和整体冷却的调控尚为空白,且还忽略了风机、出风口、风道的布置和结构等对风冷的影响。风场不均匀引起的斯太尔摩线控冷能力差的问题仍有待解决。本文针对国内常见的几种斯太尔摩线,仿真模拟了风速和流场,按照专线专用的设计方向,针对产线特点优化了风道结构、风量和佳灵角度等,从而达到了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目的。
目前常见的风机布置形式主要有倾斜和竖直两种,两种布置方式各有特点,需要匹配不同的出风口结构,以达到最优的风冷效果。
倾斜和竖直布置的风机,其风道和出风的方向与盘条传送辊道分别呈倾斜和垂直角度,如图1所示。
图1 风机布置及传送辊道出风口Fig.1 Arrangement of fans and fan roller outlet
采用Fluent软件,以两台连续风机建模进行稳态计算,单个风机总风量均设定为180 000 m3/h,流场内介质为空气,分别计算两种类型风场分布情况,风道内中部纵截面的空气流场如图2所示,计算结果完全收敛,图中流线为竖直截面上的风向。由图2可见,两种布置形式的风机在相邻风机交界处的风速均较小,但倾斜式风机的风速相对较均匀。垂直式风机相邻交界处的风速更小,这是因为倾斜式风机容易驱动空气向辊道的后半部分集中。倾斜式风机左起3个风口的风速较小,约为10~16 m/s;第4个风口的风速提高至22 m/s;第5~第14个风口的风速为26~30 m/s;相邻风机交界处两风口之间的风速为15~18 m/s。
图2 风道纵截面的流场Fig.2 Flow field of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duct
根据搭接点和中部的截面风速数据,模拟得出每个出风口中央的风速,如图3所示。由于左右搭接点处截面的边界条件一致,所以模拟结果完全相同。
调节倾斜式风机风门的开度到100%、80%和50%,然后在每个风口对应盘条的左、中、右3个位置测量风速,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风门与风速成正相关,但由于对风速的控制精度不够,所以开度全部设定为100%。
调节竖直式风机风门的开度到100%、80%和50%,然后在每个风口对应盘条的左、中、右3个位置测量风速,结果如图5所示。
上述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对比不同布置形式的风机,其中竖直式风机在纵向呈现出风机中部风量大、相邻风机交界处风量小的特点;而倾斜式风机在纵向的风场更均匀,从而达到均匀风冷的效果。
将风冷线每段辊道长度缩短到3 m,风机最大风量设定为154 000 m3/h,采用Fluent软件对风场进行模拟计算,其他计算条件与上述过程相同,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
根据传热学原理[8]强迫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通过流体速度计算换热系数,结果如图7所示。
通过对比前后冷速,计算并提取各风机所对应的冷速和温降,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当风机对应的辊道长度较短时,冷速更高,通过匹配辊道的传送速度,可以得到更均匀的冷却曲线。
图3 出风口风速模拟结果Fig.3 Simulated outlet air- speed
图4 倾斜式风机辊道出风口风速Fig.4 Outlet air- speed of inclined fan roller
图5 竖直式风机辊道出风口风速Fig.5 Outlet air- speed of vertical fan roller
图6 辊道长度为3 m时的风场云图Fig.6 Nephogram of wind field for the roller 3 m long
图7 风机单个冷却段内的换热系数Fig.7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single cooling section of fans
图8 两种辊道的各段冷速和温降曲线Fig.8 Cooling speed and temperature drop curves of each section of two rollers
当风机对应的辊道长度为4.5 m时,将单个风机总风量设定为240 000 m3/h,采用Fluent软件对风场进行模拟计算,其他计算条件与上述过程相同,计算结果如图9所示。冷却风从各辊道出风口流出,计算每个出风口的风速,如图10所示,出风口风速最高可达80 m/s。
图9 风量为240 000 m3/h时的风场Fig.9 Wind field for the blowing rate of 240 000 m3/h
图10 风量为240 000 m3/h时出风口处的风速Fig.10 Wind speed at the air outlet with the blowing rate of 240 000 m3/h
结合3 m风机产线,将每段辊道长度缩短到3 m,整个产线将增加4~6架风机,但冷速大幅提高,冷却能力提高约54%,且辊道长度的缩短可使工艺调整的自由度更大。将风机的风量增加至24 000 m3/h后,整个产线结构不变化,冷却能力可提高34%,从成本考虑,比3 m风机布置的产线更有优势。
风道中佳灵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迫使风道中的风从其两端通过,达到加大盘条搭接点冷速的目的。佳灵装置打开的角度对截面的风场有很大影响,风冷钢时,减少中部非搭接点的风量,增加两边搭接点位置的风量,可使搭接点的冷速增大,非搭接点的冷速减小[9],从而使盘条的同圈均匀性更好。
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佳灵角度对风场的影响,将佳灵角度分别调节到5°、10°、12°、15°、18°,其他计算条件与上述过程相同,结果如图11所示。分别提取出风口的风速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佳灵角度的增大直到完全闭合,两边的风速会逐渐增大,中间的风速会逐渐减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钢材品种及规格的不同,以及辊道的传输速度来确定合适的佳灵角度,使同圈均匀性更好。
图11 不同佳灵角度时的风场Fig.11 Wind fields with different optitflex angle
图12 不同佳灵角度时的出风口风速Fig.12 Wind speed at the air outlet with different optitflex angle
目前的竖直式风机在纵向普遍存在中间风量强、两边风量弱的现象,如果在佳灵装置下方放置挡板,可预先将冷却风分配到整个辊道的前、中、后部,再通过风口均匀化,效果更好。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将风道分割为3个、5个和7个区域,其他计算条件与上述过程相同,风场模拟建模结果如图13所示。
加设挡板后,风道被分为3个、5个、7个区域,风场如图14所示。可以看出,2块挡板使部分风量被预先分配到了风道中的不同区域,风道内的流场有所改善。4块挡板能更均匀地分配风量,风场比较平滑,有利于空气的流动。6块挡板将风量过多的分配到了两端,而中间的风量相对减少。
图13 设置挡板风道的建模Fig.13 Modeling of air duct with baffle
2.5.1 出风口宽度对风场的影响
根据2.4节的计算结果,采用4块挡板的设计,将风道分为5个区域,更能平衡辊道前、中、后的风量。但空气为可压缩介质,出风口过小和过大都不利于冷却效果。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了风口宽度分别为20、30、40、50、60、70 mm时的风场,其中不同宽度出风口竖直方向的风速如图15所示,风场的最大、最小压力如图16所示。由于出风口的总面积小于进风口的总面积,导致风道内外压力不平衡[10]。虽然气压并不直接影响冷却效果,但是过大的气压差会造成气流的回旋和涡流,使得冷风从下向上将热量带出辊道,进入大气,从而影响盘条的冷却效果。
图14 加设不同数量挡板的风场Fig.14 Wind field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baffles
图15 不同宽度出风口竖直方向的风速Fig.15 Vertical wind speed at air outlet of different width
风口宽度越小,风速越高,但风道内外压力差较大,易造成出风口风量不足,导致涡流或者反向风流的产生,从而严重降低冷却效果。对风口竖直方向的风速曲线进行积分,得到冷却风的流量数据,如图17所示。可以看出,50 mm宽的出风口通风量最大,但风速不够,不足以穿过盘条的堆垛网格;30 mm宽的出风口通风量略低,但风速较高,能满足要求。
图16 不同宽度出风口的气压Fig.16 Air pressure at air outlet of different width
2.5.2 出风口结构的优化
目前很多风冷线的风口为竖直风口或有一定角度的平行风口,冷却效果不佳,因此对出风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图18所示。可见,优化后的风口下大上小,对空气有一定的压缩和加速作用,并可避免在风道内形成过度的正负压力差,影响离心风机的运行效率[11]。此外,为了不产生湍流,在两个风口之间设置了小风口,这一结构可分担一部分冷却风的压力,减小内外压差,还能起到冷却传送辊的效果。
图17 不同宽度出风口的总风量Fig.17 Total air volume of air outlet of different width
图18 优化的出风口Fig.18 Optimized air outlet
利用Fluent软件建模并计算风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如图19所示。可以看出,倾斜风口使辊道上方的风向基本一致,没有出现涡流等。由于右端更靠近底部进风口,所以静压力较大,左端远离所以静压力较小。静压力再叠加计算的动态压力,内外压力差不超过2 000 Pa,这一压力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过分影响风速。风速虽与风机的流量有关,但风场分布与风道结构有关,只有设计好风口和风道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机的冷却能力。
图19 风场和压力场分布云图Fig.19 Cloud maps of wind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1)通过CFD方法建立了针对斯太尔摩风冷的风场模型,并用模型研究了风机、风道、辊道结构对风场的影响,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掌握风场规律,匹配好各项工艺参数,从而提高控冷工艺水平。
(2)研究了风道结构、辊道长度、风机风量、佳灵角度、出风口结构等对风场的影响,建立了斯太尔摩风冷线上各段工艺全部冷却要素的控冷模型,从而可以整体掌控各段冷却条件。
(3)通过采取优化风场,减少涡流和风道内外压差,在风道内加设挡板,改造出风口结构等措施,达到了提高风冷控冷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