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冯
(高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 广东 高州 525200 )
在临床中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压缩性骨折不仅是常见的也是多发的,发生因素为随着骨含量降低导致骨组织微结构出现退行性病变,增加骨脆弱性,临床在治疗时通常采取臭氧注射法,但是患者疼痛度比较强,再加上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1]。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中医得到广泛的重视,且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医技术博大精深,在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中取得很大的效果。在本次研究在针对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37例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经MRI等检查均被确诊为是因骨质疏松所致脊椎压缩性骨折[2];排除标准:(1)晕针严重的患者;(2)有其他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对照组患者3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63-72岁之间,中位数年龄(67.5±8.3)岁;观察组患者37例,男性更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63-74岁之间,中位数年龄(68.5±8.5)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2 方法:(1)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常规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实施拉伸复位治疗措施,与此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如止痛药、肌肉注射降钙素等,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功能锻炼。(2)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该组患者针灸治疗。①中药穴位贴敷: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芍、赤芍、桃仁、延胡索、独活、牛腾、杜仲、桂枝、细辛、黄柏、骨碎补细辛3g,余剂量均为10g, 打成粉,佐以温水调成糊状,外贴双大肠俞或肾俞,每次1-2小时,共2个星期。②口服药物:针对气滞血虚合并阴虚患者口服四物汤合左归丸,针对气滞血虚合并肾阳虚患者口服四物汤合右归丸,针对肝肾两亏患者口服独活寄生汤,针对淤血阻络患者口服血府逐瘀汤。③针灸治疗:选取患者腰阳关、穴志室、委中、大肠俞、次髎、血海、腰阳关等穴位,选取1次性无菌针灸针(0.25×40mm),对针灸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取常规刺法,每1个穴位均要有得气感,中等偏轻的刺激量,留针的时间为30分钟,在针灸期间,间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手法为补法,每天施针1次,共1个星期。
3 观察指标:(1)观察项目。①以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进行评分对比。在纸上画1条横线,以数字0-10代表,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圈出代表疼痛的数字,0代表没有疼痛感,由此类推,10代表剧烈疼痛。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高证实生活质量好。③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判定标准[3]。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良好,恢复行动能力,且在行走时不需要借助外力,患者没有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较好;进步:经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一般,行走能力改善显著,患者没有不良反应,有疼痛感,需要借助外力行走;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不理想,行动能力恢复轻微,有不良反应,疼痛感严重,在借助外力时行走也较为困难,需要加强治疗。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评分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疼痛度评分没有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度评分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评分比较分)
5.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5.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4%,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6%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5.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0%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因骨质疏松的因素降低成骨的强度,从而增加发生骨折的概率。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多发老年人群,为全身性的骨骼病变疾病。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以手术为主,虽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因受到骨质疏松程度与手术器械刺激的影响,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4]。通过本次研究证实,采取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在降低患者疼痛度的同时,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原则是恢复脊椎解剖位置,进而提高骨密度,以此达到恢复骨折的目的,然而不良反应比较多,再加上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承受极大的痛苦,所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利于康复。中医技术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临床与患者的认可。在骨折早期时治疗以活血、消肿、止痛为主,在中期时以接骨续筋、伸筋活血为主,在晚期时则以补肾壮腰为主[5]。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以酸重无力、屈伸不利为主,利用中药穴位贴敷与口服的手段起到行气活血、强筋壮骨的功效,通过针灸直接在病灶部位进行治疗,具有比较强的目的性。经针灸治疗加速患者腰部血液循环,具有水肿消退、筋络舒通等功效,加速患者骨折早期的愈合,促使康复;针灸治疗不仅降低患者的疼痛度,还减少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在降低患者疼痛度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