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诊断中CT检查的价值

2019-12-03 00:39:32范亮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股骨头硬化缺血性

范亮亮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13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骨科较为常见,股骨头属于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下肢起到连接作用,一旦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易造成股骨头塌陷变形、髋关节损伤等,可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1-2]。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尤其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比女性更为多见[3]。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可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有着重要意义[4]。临床诊断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本院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分别采取X线、CT检查,以探究其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共计110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30-66岁,平均(46.73±1.29)岁。病程2-10个月,平均(4.13±0.20)个月。单侧股骨头病变100例,双侧股骨头病变10例。病因:外伤51例,激素药物使用35例,酗酒18例,其他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髋部肿胀、疼痛、跛行、活动障碍等。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实施。

2 方法:X线检查。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采取仰卧位,电流设置为20mAS,线滤器距离约1m,X线机距离病变处0.8-1.2m,在摄片时指导患者保持足尖内旋15°-20°,使双侧股骨颈、股骨头充分显露。CT检查。患者均进行CT检查,采取16排螺旋CT机扫描,层距、层厚均为3mm,设置窗位为250-300Hu,在1500-2000Hu窗宽下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的股骨颈基底至双侧髋臼上缘。

3 分期标准[5]:根据国际骨循环协会所推荐的ARCO分期:(1)0期。骨活检的结果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一致,除此之外其他的检查结果均正常。(2)I期。MRI检查阳性或同位素骨扫阳性,或是2种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按照股骨头受累位置,将病变再分为外侧、中央、内侧。①Ia期:股骨头受累<15%;②Ib:股骨头受累范围15%-30%;③Ic:股骨头受累>30%;(3)II期。X线异常,可出现骨质疏松、骨硬化,股骨头斑点状表现囊肿形成,但在X线片上无股骨头塌陷。(4)III期。①IIIa期:股骨头塌陷2mm,或是新月征<15%;②IIIb:股骨头塌陷2-4mm,或是新月征15%-30%;③IIIc:股骨头塌陷>4mm,或是新月征>30%。(5)IV期。X线所示股骨头变偏,髋臼囊性变、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等。0-II期属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将110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行统计学分析,诊断准确率采用%的形式表示,x2检验;P<0.05,指差异具有显著性。

5 结果

5.1 影像学特征:0期:CT、X线检查均无异常改变。I期:CT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变形、增粗,可出现关节腔积液,关节囊肿胀,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增宽。X线表现为股骨头内稍有散在稀疏区域,骨小梁模糊。II期:CT所示局限性硬化区、囊变,且大小不等,可混合存在。X线所示局限性囊变、骨硬化,股骨头广泛骨质疏松,但无股骨头塌陷。III期:CT所示软骨下可有塌陷、骨折,股骨头变形,形成新月体。X线所示股骨头囊变、硬化、塌陷、新月征等,但关节间隙正常。IV期:CT检查所示塌陷所致不规则浓密区,可发现关节游离体、碎骨片,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塌陷。

5.2 X线和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1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102例(92.73%),其中有8例未检出(7.27%)。1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CT检查确诊11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6.356,P=0.012)。

5.3 X线和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结果比较: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中I期、II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中III期、IV期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X线和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结果比较(n,%)

讨 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骨病,可由外伤性、非外伤性因素引起。因髋关节结构比较特殊,血液供应较少,在发生股骨颈骨折、关节外伤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供血的血管受到压迫、断裂,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而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非创伤性因素主要包括酗酒、激素治疗、照射放射线、感染、结缔组织病等[6]。随着病情的进展,约70%-80%的患者于确诊后的3-5年内可发生股骨头塌陷[7],最终累及整个髋关节,严重者可丧失关节功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拥有3000万例股骨头坏死,我国约拥有600万例,目前股骨头坏死仍然属于骨科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8]。有学者在文献中指出,随访100例塌陷前股骨头坏死患者,在2年内的股骨头塌陷率在78%以上[9]。有学者报道指出,当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展至明显的碎裂塌陷期(IV期),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10]。因此早期股骨头病变,并及时处理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较多,不过大多数检查早期诊断价值有限。X线检查最早可追溯到1973年,被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经X线检查可见骨小梁模糊,骨质疏松,不规则骨质硬化,斑片状密度减低区,部分可发现硬化环、囊状透亮区[11]。X线检查具有诊断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临床将其作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不过采取X线检查的分辨率较低,而重叠又多发生于坏死结构处,故可造成病变处表现不明显,且X线对于早期病变敏感性较低,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检查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较高,可以获取无重叠的二维图像,能够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诊断、早期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斑片状骨硬化、局限性骨质疏松、骨硬化、囊状透亮区、骨小梁星芒结构变形等异常征象有较好的反映,此外CT可三维重建、多方位重建,有助于为分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7]。不过对于伴有渗出、水肿、关节囊积液者,采取CT诊断具有局限性,较难检出,而MRI技术在局限性炎症反应、关节积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MRI属于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金标准,可反映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信号变化,也可有效反映股骨头坏死前骨髓改变的信号变化。经MRI检查可发现TIWI线性低信号,可呈双线征,这属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表现。MRI分辨率高,影像图层更加丰富和清晰,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定性等优势,可提高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有学者指出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数月后,CT检查方可显示相应的病变[12]。从该学者的研究中可得知,MRI较CT更能反映早期病变,不过本次研究中尚未探讨CT跟MRI的分期结果。对于IIb期之前的股骨头坏死,临床可采取髓芯减压、骨移植治疗,对于塌陷前的股骨头坏死,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具有较好的疗效。过去临床将髓芯减压术作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且跟保守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而正确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前提是进行准确分期,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102例(92.73%),其中有8例未检出(7.27%)。1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CT检查确诊11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中I期、II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中III期、IV期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可见,CT经过对骨小梁星芒结构变化的观察,有助于发现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早期坏死病灶,在轻微关节面塌陷和骨小梁微细骨折方面比X线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CT检查可准确显示早期特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头硬化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1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