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波 陈 源 刘浩宗 陈方兴
( 台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 广东 台山 529200 )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功能均处于下滑趋势,并且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致使骨微结构受到破坏,使骨脆性增加,因此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老年群体中[1]。以往保守治疗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养,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无疑使患者受到2次伤害。PVP与PKP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2种手术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可达到治疗的效果,但2种手术各有优缺点,例如PKP有球囊,在治疗过程中可扩张球囊对椎体进行压缩复位,但费用相对昂贵与手术时间相对较长[2],致使选择何种手术进行治疗一直出现众多争议。鉴此情况,本文主要对比过伸牵引复位加PVP与PK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出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在我院所有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根据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骨密度仪、与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无合并严重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患者。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8例、7例,共15个椎体;年龄范围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6±0.58)岁;其中,T123例,T114例,T104例,L12例,L22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7例、8例,共15个椎体;年龄范围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6±0.24)岁;其中,T123例,T113例,T103例,L13例,L23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骨折椎体)上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过伸牵引复位加PVP进行治疗,具体步骤:患者仰卧于手术床,并且在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与铺无菌巾,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确定手术穿刺点,使用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314)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在C臂X线机正位透视下,将穿刺针与塌陷终板平行,将针尖从侧位进入,直至椎体前中1/3,随后安置导针,利用导针的作用将空心导管带入病椎中。同时,将液体单体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粉末根据1:2的比例调和均匀成粘稠状骨水泥,在透视下使用压力注射器缓慢将骨水泥注入患者病椎内,需注意的是,骨水泥的调和直至注射过程时间需要控制在7分钟内。直至骨水泥已经到达患者的椎体后壁结束注射,转动导管在发现股水凝完全凝固后,拔出导管。手术结束后患者保持仰卧位,直至15分钟内发现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可将患者送回病房。过伸复位手法:患者于多功能牵引床上呈俯卧姿势,将患者骨折远端、近端躯体固定住,采用慢牵,将牵引距离设置为50-70cm,远端背身角度设置为8°-12°。首先,对患者进行3次缓慢牵引,放松女患者的椎旁肌,紧接着在持续牵引的状态下,让患者处于5-10分钟过伸位,此时医师需双手交叉合并于掌根部位,对患者骨折水体棘突凸起的部位进行持续按压,手法力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决定,以患者耐受为最佳。同时能够回,患者必须放松身心,直至患者局部后凸畸形逐渐消失。而观察组患者仅接受PKP进行治疗,具体步骤:观察组患者体位、麻醉与穿刺点均同于对照组患者,在导针安装好后,放置球囊,同时在球囊中缓慢注射造影剂,使球囊逐渐扩张。在透视作用下观察椎体的高度,直至发现椎体高度恢复后结束注射,抽出球囊中的造影剂,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在患者的病椎中缓慢注射骨水泥,直至骨水泥完全凝固,将导管拔出。手术结束后,患者保持仰卧位,直至15分钟内发现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可将患者送回病房。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治疗后椎体高度/椎体正常前缘高度。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自评量表)评分进行评估。VAS评分范围在0-10分之间,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最后,对2组患者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率与治疗前后cobb角进行记录。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将比较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98±0.37cm>0.75±0.47cm),并且cobb减小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14.78°±2.34°<19.48°±2.69°),2组数据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对比
5.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VAS平均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者显著(2.54分±0.35分<6.64分±0.57分),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分,
5.3 2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9.95%±5.21%>72.77%±4.48%),并且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73.33%),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对比(n,%)
目前,PVP与PKP是应用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最广泛的可微创操作手术。1987年,法国有位神经放射学医师在治疗1例C2椎体海绵体状血管瘤,并伴长期疼痛患者的过程中,应用PVP术后发现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使PVP术迅速在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而PKP数则是向患者的病椎体内安置可扩张的球囊,再对球囊进行扩张的同时也是再对骨折的椎体进行复位,从而形成空腔,并且使用较低的压力缓慢注入骨水泥,不仅能校正患者的后凸畸形,而且对患者的疼痛也具有缓解的作用[3]。过伸复位的机理主要是在患者横向张力复位的基础上结合纵向张力与牵引力,通过对椎间盘的纵向拉力对以压缩成角的椎体产生复位效应。有学者发现,脊柱通过过伸手法对骨折可起到整复的作用,同时还能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椎体正常生理弯曲的状态,也因此椎管与神经孔面积得已增加,为腰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创造良好条件[4]。结合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者显著,(2.54±0.35)分<(6.64±0.57)分,差异显著(P<0.05),可见2种手术均具有缓解疼痛的效果,有研究分析其中的止痛机制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注射的骨水泥可固定患者的病椎,以此减轻正常部位受到的刺激,达到止痛的目的[5]。结合本研究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98±0.37)cm>(0.75±0.47)cm,并且cobb减小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14.78°±2.34°<19.48°±2.69°),差异显著(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2种手术均可促使椎体复位,对于后凸畸形具有校正的作用,但PVP术在椎体复位中技术相对欠缺,但也有学者认为部分患者可能仅是为了治疗腰背部出现的疼痛感而选择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并非纠正后凸畸形,因此患者选择何种手术进行治疗应根据自身实际出现的疼痛症状。若患者椎体缺陷不是非常严重、经济相对困难,则可以选择过伸复位联合PVP的方案进行治疗,同样可起到恢复椎体高度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9.95%±5.21%>72.77%±4.48%),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73.33%),差异显著(P<0.05),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可能在于PVP术中需要较高的压力才可注射骨水泥,而PKP术则是通过扩张球囊使空腔内形成空腔,从而降低注射骨水的压力,同时增大了骨水泥与椎体接触的面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发生。
综上,过伸牵引复位加PVP与PKP均可起到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患者的效果,在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等方面上,PKP具有PVP无法比拟的优势,但PKP治疗的费用较PVP昂贵,并且椎体再次压缩性骨折发生的几率显著较高,临床在为患者选择手术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