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艳妮
叔父尊前:
谕书敬读矣。寄家中的信之可疑耶?固不待言,在侄写信时已料及,家中必为之疑异,怎奈以事所迫,不得不然啊!侄之入上海大学之事,乃系确实,至于经济问题,在未离连以前,已归定矣,焉能一再冒昧?当侄之抵沪,为五月中旬,六月一日校中即放假,况且侄之至沪,虽系读书,还有一半的工作,暑假之不能住宿舍耶,可明了矣。至于暑假所住之处,乃系一机关,尤其是秘密机关,故不姿意往还信件,所谓住址未定,乃不得已耳。
至侄之一切行迹,叔父可知一二,故不赘述。在此暑假中,除工作外,百方谋划,始得官费赴俄留学,此亦幸事耶。侄此次之去俄,意定六年返国,在俄纯读书四年,以涵养学识之不足,余二年,则作实际练习,入赤俄军队中,实际练习军事学识。至不能绕道归家一事,此亦憾事。
奈事系团体,同行者四五人,故不能如一人之自由也,遂同乘船车北上,及至奉天、哈尔滨……等处,必继续与家中去信,抵俄后若通信便利,必时时报告状况,以释家中之念。
侄此次之出也,族中邻里之冷言嘲词,十六世纪以前的人,所不能免的。家中之忧愤,亦意中事。“儿行千里母担忧”之措词,形容父母之念儿女之情至矣尽矣,非侄之不能领悟斯意,以慰父母之暮年,而享天伦之乐,奈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
以上的话并非精神病者之言,久处于(……)出外后之回想,真不堪言矣。周围的空气,俱是侵略色彩,黯淡而无光的,所见之一切事情,无异如坐井观天,最不堪言的事,叔父是知道的,就是教育界的黑暗,竟将我堂堂中华大好子弟,牺牲于无辜之下,言之痛心疾首!以上是根据侄所受之教育,来与内地人比较的观察,所发的慨语!叔父是久历教育界的,并深痛我乡教育之失败,也曾来内地视察过,当不至以侄言为过吧。
临了,还要敬告于叔父之前者,即是:侄现在已彻底的觉悟了,然侄之所谓之觉悟,并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不是谈恋爱,讲浪漫主义的……是有主义的,有革命精神的。肃此,并叩
金 安
侄向应禀
朱毛、刘邓、贺关,这些人名连称是我党历史上耳熟能详的珠联璧合,关就是指关向应。关向应在红二方面军、一二〇师和晋绥根据地,与贺龙是一对铁搭档,是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和优秀指挥员,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赞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朱德称他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
1902 年9 月,关向应出生在大连金县的一户满族农家。他的家乡在日俄战争后便沦为日本殖民地,他从小就看到家乡父老饱受战争摧残和日倭凌辱,“亡国奴”的生活让他对日本人充满仇恨,日本侵略者强行实施的奴化教育尤其使他痛恨不已。他常在学校发的日文教科书上写满“中国”“我是中国人”“精忠报国”“我要报国”这样的字眼,还画了一些丑化日本人的漫画,以此发泄愤懑。
关向应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12 岁时入日本办的专以教育中国人的普通学校,4 年毕业。后复入大连公学堂,2 年毕业。我在这6 年中所受教育完全是侵略式的教育,书报都看不明白,国内的情形一点都不晓得,思想完全是奴隶的。当我毕业后,学堂就把我送到日本商店服务,才作了1 个月,因与日本人冲突就辞了。”关向应宁肯回家种地,也决不受日本人的欺辱。他说:“做一个中国人,就要有骨气!”
为了“拴住”关向应,父亲在乡下给他找了个媳妇。此时的关向应已经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根本不可能听从家里的安排,他决定离家,寻求革命的理想之路。关向应的妹妹关运兰曾回忆道,“父亲在乡下给他找了媳妇,结果他逃婚了。父亲骂他,他说,我要走了,十年八年不回来,能结婚吗?”关向应离家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此开始了出生入死的职业革命生涯。他在给家中的信里写到:“以后不能常回信,不要想我,对弟弟妹妹要像供我一样,供他们读书……将来会好的。”“我虽不能光宗耀祖,但也不能与草木同朽。”
关向应从上海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叔父的信
关向应在大连期间,曾在《泰东日报》社工作。这里是他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的起点。在这里,他结识了以记者身份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李震瀛等人,从他们那里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1924 年9 月,关向应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在临行前给叔父的信中写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关向应为自己立下的革命誓言,更是他毕生之唯一追求。纵观一生,他用生命诠释了对人民的这一承诺。
1925 年,关向应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断学习回到国内。在党组织安排下,他化名郑勤被派到山东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共青团山东地委书记、青岛地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和中共长江局书记等,辗转在多地之间。当时的形势极为险恶,随时都有可能被捕杀头。关向应置生死于不顾,与同志们奔走在学校、工厂、铁路、农村之间,迅速建立与恢复了许多党团组织。为便于工作,他主动接触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统战协调能力可见一斑。1931 年4 月不幸被捕后,关向应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用巧妙的办法蒙混敌人。他在狱中讲故事、唱京戏,与旁人有说有笑,根本不像政治犯。哪怕与一名叛徒同住一间牢房,他也机智地采取应对措施,没有暴露身份。是年末,他被组织营救出狱。
从1932 年起,贺龙在各个部队担任司令员时,关向应始终同时担任政治委员,深得贺龙的敬重。贺龙说,他一生遇到两个好政委,一个是周逸群,一个是关向应。关向应的政治工作确实做得有目共睹非常出色。他刚到红三军任政治委员时,因“左”的错误,部队的政治工作停滞不前。后来在恢复党、团组织工作过程中,关向应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他走遍了军中所有连队,仔细耐心地向党员、干部和战士解释党的政策,亲自主持党员登记工作,组建党支部、党小组,成立政治部。关向应适合做政治工作,还表现在他十分擅长联系同志。在长征途中,关向应发现一名受伤的士兵,就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他。其实此时关向应也生着病,士兵们关切地说,“首长身体刚痊愈,累坏了怎么办?”关向应哈哈大笑道:“如果士兵们都累坏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去!”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时,地广人稀条件艰苦,部队经常吃上顿没下顿,但关向应从不搞特殊“开小灶”,给他发什么东西,他总要问战士有没有、分多少,战士没有的,他坚决不要。
善做政治工作的关向应,为创建晋绥革命根据地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立下了不朽功绩。全国抗战爆发后不久,八路军一二〇师刚到晋西北,关向应政委便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托组建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与此同时,继续发挥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传统,一面坚持与日军作战,一面进行创建根据地工作。700 多名从部队抽调的干部,组成地方工作队开赴晋西北和大青山各地开辟根据地。在关向应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各工作队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各民族群众联合抗日,武装群众组织,恢复抗日政权,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和地方游击队,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关向应还注意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他所发表的文章《一二〇师在晋西北》《再谈晋西北的问题》等,对于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建立抗日根据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关向应也十分重视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他曾多次在晋西北的戏剧工作会上发表讲话,针对晋西北根据地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促进了晋西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1940 年在晋西北文联成立大会上,关向应做了题为《敌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报告,阐明了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问题。他本人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他的领导下,晋西北培养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亚马、卢梦、马烽、西戎、常功等在全国文艺界都享有盛誉。
从1932 年1 月起,关向应与贺龙从参加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奋战在一起,斗争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红三军转战湘鄂边之时,关向应与贺龙共同担起指挥作战的重任,“一天要打好几仗”,加上电台与中央失去联系,作战地图不幸丢失,曾经有十几天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在困难面前,贺、关二人紧密配合,运用高超的指挥作战艺术,让红三军度过了建军以来最为艰险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在创建和保卫晋西、冀中、晋绥抗日根据地斗争中,贺、关同心合力战斗在第一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大量地歼灭日军,使他们领导的一二〇师战斗力越战越强。正如贺龙所说,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工作中,“你我同生死,共患难……”“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
关向应生病后,来医院探望最多的是贺龙。关向应住进延安医院后不久,贺龙就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看望关向应的时间和机会就更多了。贺龙的爱人薛明怀孕后,请关向应给将要出生的孩子取名字。关向应说:“我们晚上睡觉前常常说起岳飞。岳飞字鹏举,我看就取鹏举的鹏字,岳飞的飞字,叫鹏飞吧。”孩子出生后,关向应立即把特供给他的奶粉全部送给了孩子。“孩子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已经是没用的人了。”“我没有儿子,贺、关一体么!鹏飞就是我的儿子!”
曾经的牢狱折磨和长期繁重的工作严重损害了关向应的身体健康。他早年身患肺病,在晋西北和冀中时曾多次发病,但总因工作忙不肯医治。1940年他被重病击倒,毛主席“勒令”他到延安诊治。
没多久,关向应得知敌人对晋西北进行冬季“扫荡”,便不顾病痛和医生劝阻,坚决返回山西兴县继续坚持工作。高强度的工作让病情继续恶化,有一次接连开了四五天的会累得吐了血,被贺龙亲自送到延安接受治疗。
1945 年,七大拟在延安召开。对于这次期待已久的大会,关向应说哪怕坐着担架也要参加。然而,因病情在七大开幕前骤然加重,关向应根本无力参会。4 月24 日——七大开幕第二天,关向应向大会递交了一封“告别信”。在信中,他深情写道:
我在此临死弥留之际,谨向党的领袖,谨向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谨向全党同志紧握告别之手,切望全党同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奋斗前进!全党全军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的党和中国革命是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
1946 年开始,关向应的病情不断恶化,他喉咙肿胀,喝水困难,说话困难,连咽口水都困难。他浑身疼痛难忍,三九天身上的衣服都被虚汗打湿一大片。特别是肋膜做过手术以后,疼得他彻夜难眠。关向应始终咬紧牙关,忍受病痛折磨,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共产党员,我还要作最后的挣扎,熬过了这个痛苦,我还要为党工作10 到20 年。”后来他的左肺完全萎缩,右肺近一半坏死,他依然坚强乐观。再后来左手浮肿,他也表现得满不在意,“把左手锯掉,有一只手照样可以做事。”直到停止呼吸前5 分钟,他还在说:“不要紧,我还会活下去继续为党工作!”就这样,关向应在同病魔顽强地斗争了十几年之后,1946 年7 月21 日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晋绥边区人民痛失柱石,贺老总痛失左膀右臂。贺龙在前线得到关向应病逝的噩耗,写下悼词《哭向应》,痛悼这位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整整15 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盛暑炎天;湘鄂边,湘鄂川黔、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远程交战,入死出生,不论在战场上、作业中,也不论在茅屋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同,何时有所别离。当今,你我是永别了,抬头苍天,你是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你死了,悲痛了千万人的心,我把悲痛变为力气,我对你悲痛的留念,即是永久以我的汗水,实现你临终诚恳深谈的遗言。革新彻底成功之日,即是你死而无憾之时。”
70 多年光阴荏苒,今天的中国傲然屹立世界东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对关向应,也是对所有革命先烈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