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
摘 要:留守儿童是特定时期的社会产物。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深度贫困的晋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复杂,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关键词:晋西北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一、晋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监管缺失,不良行为多。由于父母不住身边,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家中的长辈监护,精力有限加之对小辈的溺爱,对留守儿童几乎是放任自流,或者只管孩子的吃住问题,忽视其他方面的监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撒谎,抽烟,拉伙结派,欺负同学,打架骂人,花钱大手人脚,在家里顶撞临时监护人,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不管其他的坏习惯。一部分还表现为行为两面性,在学校表现很好,回到家就为所欲为,难以管教。阴暗的心理、变态的性格、扭曲的思想、败坏的道德,不断侵蚀着留守儿童的幼稚纯真的心灵,给他们未来的成长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家庭关爱缺失,性格发育不健康。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黄金年龄期,由于长期缺少家庭亲情教育,致使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得不到良好引导与沟通,面临着许多问题。同时缺乏亲情体验与亲情关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发展,加之缺乏合理的倾诉途径与方法,长期压抑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造成了留守儿童大多内向孤僻、自卑多疑、焦虑悲观、易冲动等性格特点。
3、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观念的陈旧,留守儿童的学业令人堪忧。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差,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而监护人多半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和辅导孩子学习,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引导,而近年来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逐渐淡化了父母对子女升学的期望,放松了对子女学习上的督促与监管,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不断下滑,即使用功的,也是时好时坏成绩不稳定。笔者到农村学校调查,大多数教师反映,父母在身边的儿童作业完成的认真、及时且错误很少,而留守儿童的作业不仅不及时拖延外,几天不写、照抄现象也屡见不鲜,字迹潦草、错误百出更是家常便饭。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晋西北大部分农村学校仍是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而没有关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行为及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使学校、教师对那些无人辅导作业学习差的留守儿童另眼相看,要么态度粗暴,要么冷漠无视,使本来缺少亲情的留守儿童更加感到人世间的冷漠,在学习上变得更加消极,觉得可有可无。
授课教师忙于教学,抽不出时间与家长交流,对孩子的状况了解不透彻,只能根据课堂的表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教育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和错误,致使学生思想散漫、养成了不服管教、以我为尊的不良习气,教育难度大。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政府引导,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多方通力配合,共同构筑完备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
(一)充分发挥父母对亲子的沟通与交流作用。突出亲情关爱教育,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及时主动地与孩子书信、电话联系。把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指导,对孩子的关心及时地传递到孩子的身边。要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及时地进行纠正、鼓励。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予以亲情渗透、培养,让亲情在孩子迷茫时成为孩子重要的精神支柱。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关爱作用,温暖留守儿童心灵
对于那些家长不在身边的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耐心教育,悉心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更要在生活上细心照顾,给予孩子们家庭般的温暖。还要成为他们心心相印的朋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关注留守儿童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内心苦闷孤寂,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和心理变态,教师要从情感入手,不断深入到学生的心里,感受他们的心里变化,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适当发泄内在情绪,积极引导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
(三)学校要认真履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职责
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改善住宿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从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地解决他们住校难的问题,保障他们就近入学。
中小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敬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开设心理咨询讲座,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四)动员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乡、村两级要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留守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定期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乡村治安人员要积极为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提供服务,加大对农村小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乡村两级、学校、学生家长要共同签订《留守儿童教育责任书》,明确各方职责,保证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
政府积极引导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团队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公益组织、爱心团队是一种“枢纽型”的社会组织,他们往往具有丰富的资源,除了自筹物资进行捐助,可以将许多分散的社会组织、爱心资源整合起来,为每一次爱心活动提供支持,把温暖传递到留守儿童手中。同时还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专业知识关爱留守儿童,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培养了专业人才,构建了良性互动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施丹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J].广西教育,2013(33):4-5.
[2] 徐天娇.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妇女,2014,9(11):12-15.
[3] 徐宏升.河南省農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技术版),2008(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