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也随之而变,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开展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便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重点。有鉴于此,笔者在合理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就其研究性教学的方略,主要从问题探究、教材开发、思维导引和实践作业四个角度入手,展开研究与教学实践,以期对广大教学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方略
初中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好坏不仅会影响初中生当下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的结合,是契合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结果与表现,既可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进步,又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开展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方略的研究,其必要性就显而易见。
一、 问题探究,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是由无数问题组成的集合,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有关的数学内容,以此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譬如,在学习“图形的全等”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学习有关内容,而是先提出了诸如“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两个角和一个边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存在什么样的边角关系?”等问题,让他们对此进行探究。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小组讨论与画图等形式,对问题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地提出、验证了“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等问题。这样的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思考性,对学生认识和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大有裨益。
二、 教材开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材是教学活动重要出发点,数学教学也不外如是。要想深入发挥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给予充分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对此,教师在开发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多重知识,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数学教材,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其自主学习效率。
譬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若是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显得有些枯燥乏味,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学习该方面的知识时,笔者就对教材进行了改编,通过将学校内部的不同建筑作为参考点,先建立了坐标系,然后将不同的建筑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标上点数,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有关指令,查找相关建筑,将其对应的横纵坐标点数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分析有关的数学概念和坐标的变化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将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图画展示出来,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考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增强。
三、 思维导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在数学课堂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主体价值,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又是学生本身谋求发展的内在诉求。而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实际上就是思维运动的过程,而初中数学具有各种各样的思维需求。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好思维导引的工作,培養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内在成长的双重需要。
譬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租”时,笔者在数学课堂上,就向学生布置了如下的练习题:某超市打算用10万元从A厂购进60台空调,已知A厂一共有3种不同类型的空调,其价格分别为:1型号每台1600元,1型号每台1800元,3型号每台2600元,求(1)如果该超市同时买两种类型的空调60台,资金全部花完,请你研究一下具体的购买方案?(2)若超市卖出一台1型号的空调可赚160元,卖出一台2型号的空调可赚180元,卖出一台3型号的空调可赚240元,在同购两种类型的空调方案中,如果想要获取最大的利益,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者要求他们认真审题,思考购买方案中涉及的不同型号搭配问题,同时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严谨性,又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多面性,效果非凡。
四、 实践作业,深化数学的教学目标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测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相较于书面性质的数学作业,实践类的数学作业,不仅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的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深化初中数学的研究性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的形式,开展有关的学习活动。
譬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后,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小组成员三个月的零花钱和零食支出,并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单位长度,根据所学的是数学知识,对有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建立有关的数据统计图表,以此让学生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分析班级和年级的零花钱与零食支出的比例,提出相关的节约计划。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在较高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提高其数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结合,是顺应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潮流大势的体现,符合数学教学实现突破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认真研究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借助教材开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思维导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布置实践作业,深化数学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推动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创建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生.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华夏教师,2018(31):78-79.
[2]蓝扬.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52-53.
作者简介:
许彬彬,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