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缺失及培养研究

2019-12-02 02:43刘百合
读天下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校学生

摘 要:例如针对“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早就被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重视,更多的研究者将其放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上,作为一个附加的参考值。但是国内的研究更多停留在促进全员的宏观政策上,较多的注重就业能力,提倡的是内涵研究和概念解析,对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教育

一、 关于劳动意识与劳动教育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研究,看似是一个被研究很久的课题,因为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在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里面都会强调劳动。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有发现,在教育的传承,中华美德的传承之下,这个被我们早就熟悉、认可并且赞赏的劳动意识及劳动技能教育慢慢丢失了,或者说被演变了,变成了大家现在误以为的“卫生”教育,“劳动”变成了“卫生”,更多的将一种责任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变成了乏味甚至厌恶的任务感。过多的在于口号与形式,久而久之没有人真正的去重视他,觉得是个人的一个习惯,好与坏都是很正常的事。这样,青少年学生的三观也发生着变化。正因如此,我们现在要认真的去审视它,研究破壁的最佳方式,高校学生正确的对待劳动教育和意识认识。

二、 关于劳动意识与劳动教育的研究对象

(一) 学生个体

在校学生,但重点更加侧重在校大学生。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严重,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丧失劳动技能,为此,我们要在高等院校中做全面的调查,用数据来说话。

(二) 教育体系(学校和家庭)

大学的教育体系课程,入校的教学大纲,是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同等的给予了劳动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还有一个就是目前其他研究都忽视的一点,针对这种劳动意识不够和技能不足的同学我们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处罚。没有处罚的教育往往达不到设立制度本身时所预期的效果,很有可能是形同虚设,又回到从前。

(三) 社会风气及价值观

劳动教育单靠学校是不成气候的,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其实接触更多的社会人群,了解更多的是社会风气,只有全民都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纠正骨子里顽固的坏的社会风气。为此,社会调查和倡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四) 劳动管理机制

粗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普遍降低,还有大学劳动课程的敷衍和造假都使得劳动教育慢慢形同虚设。我们要研究至少是不同地区的高校劳动管理机制。(我准备以湖南和新疆部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三、 高校劳动意识培养与劳动技能提升的可行性尝试

(一) 特色周

1. 概述

全校班级绿化校园进行轮值,从大一开始,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化习惯为本能。本次实践有两个学分,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评定打分,学校进行保障。

2. 实践计划

①停课一周,体验劳动(包括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制止;在食堂帮厨,帮助食堂阿姨打饭,帮助食堂叔叔整理剩饭倒垃圾;对校园环境区进行划分保洁;帮助老师拿教学工具,辅助老师上课;在学校门口站礼仪岗等等)。②整班出动,集体参与(分为五个小组,礼仪组、巡查组、帮厨组、保洁组、助教组。每个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本小组所有事宜,每班班长为总共负责人)。③制定完善的值周生规章制度。

(二) 特色社会实践

1. 概述

组织大学生进行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校大学生深入社区、企业、乡村、部队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对大学生劳动意识进行培养。

2. 实践计划

①与社区合作进行普通话推广学习(不能间断的社会实践)。②与企业合作,认识所学专业,并签订认识实训和实践实训的定向人才培养方案。③参观部队,了解军营生活,可以进行短暂的军营生活体验,达到认识国防的目的。④深入乡村,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如小家电维修、汽车检测、常态化的身体检查等等。⑤进行有意义的植树活动。

(三) 特色社团活动

1. 概述

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培养爱好的同时也可以让社团活动服务他人,让其更有意义。

2. 实践计划

①英语协会可以为大家上一次有教育意义的英语课。②机械研发协会可以为大家修理小家电。③吉他、街舞、交谊舞协会可以为大家义演。等。

(四) 特色课、专业工作室

1. 概述

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同学们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同学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2. 实践计划

①开设小家电维修课程。②局部园艺、园林设计。③外交小课堂。④色彩审美、服装搭配、手工课堂。

(五) 特色教学

1. 概述

形式多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同学们的课堂生活。

2. 实践计划

①思政课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劳动意识的理论基础)。②专业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进行模拟招聘)。④互联网学习(智慧树网课的学习)。⑤部分教学走出课堂,进行室外教学(农林专业)。

四、 劳动意识培养的成果及劳动教育成效

1. 提高全民的劳动意识。

2. 提高高校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设定处罚规定)。

3. 提高高校就业劳动技能(全面达到持证上岗)。

4. 对劳动意识不够和技能不足的高校生采取延缓毕业补修,达到制定合格标准后方可推荐企业,减少学生反复离职和被多次开除而造成的个人身心伤害和社会损失。

参考文献:

[1]孙剑.探析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意识缺失的原因[J].消费导刊,2009(5):171+173.

[2]陈碧娟.对大学生体力劳动意识淡薄的思考[J].品牌,2014(11):251.

作者简介:

刘百合,湖南省常德市,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