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是学生冲刺高考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对以往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会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重新进行高效率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就可以相助的提升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人条件的前提下,为学生带来有效地预习教学策略,是现阶段高三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三数学;有效预习;教学探究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工作中的需求,学生迫切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新方法。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高考分值中比重最大的内容之一。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预习是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的有效办法,但在现阶段的高三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忽视了预习工作的作用。当教师在讲述一些课程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对课程内容提前预习而一脸疑惑,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只能将本应该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预习工作再次拿到课堂上进行。严重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进度。
二、 高三数学预习的必要性
(一) 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学习难度
学生经历了高一和高二的学习阶段,在高三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在高一和高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同等质量的讲解,没有为学生进行教学重点的筛选。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对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分类和学习上的侧重。而高三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只会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讲解,部分比较简单的内容则略过不讲或一笔带过。学生只有通过详细的课前预习,才能清楚地对所有的学习内容进行大致上的了解。这样才不会在教师的高效率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细节的不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二) 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补充)
高中数学的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难易度和内容的关联度进行编写的,教师在高三的最终复习阶段,为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连贯地运用起来。在讲述部分知识内容时,往往还会引用到其他章节的数学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更多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将高中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但学生如果没有进行丰富的课前预习,就不会对课程知识的延伸内容进行足够的了解,这样教师引用的知识内容越多,学生的学习难度就越高。而丰富的课前预习,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地数学知识架构,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充分地进行发散式思维的锻炼。
(三)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的学习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在完成了高二学习的学习工作之后,熟悉的知识内容还是最近学习的内容。这时教师如果直接从最开始的集合等部分讲起,学生只能凭借着模糊的印象去学习,在部分详细的知识点上没有准确的记忆。如果学生能在每节课之前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将之前的学习记忆唤醒。这样教师在教学时的作用就从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内容变成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获得质的提升。
三、 高三数学有效预习的实施策略
(一) 针对内容差异性进行区别化预习
高中数学内容根据其难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在学生预习工作中的侧重也应该是不同的。每年的高考试题内容及不同类型题目的难度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波动很小,每套试卷的难度还是通过一些重点知识点组成的题目来体现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预习方向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只对一些重点知识花费相对较多的预习时间。
例如在学习《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节时,集合部分的知识在往年的高考题型中往往只会在选择题中出现一道。但函数概念部分的学习效果,却直接关系到学生之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内容的学习,且其自身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也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着重预习这部分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灵活变换预习方式
传统的高三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时,往往会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的重复训练来完成预习工作。这种方式虽然对旧知识有一定的预习效果,但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理念,让学生学会在面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采取不同的预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预习工作。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章节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物体空间结构感的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在观测到物体的三视图时迅速联想到物体的实际形状。这种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或者在学习三角函数部分的知识时,除了一定的试题训练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加大对三角函数函数图像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知识的预习工作。
(三) 为学生制定系统的预习计划
高三的数学学习阶段,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对过去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数学知识的结构进行整理,形成固定的板块结构,在预习时通过不同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预习工作的实效性,还能让学生对预习内容更加条理化的深度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对自身知识薄弱的内容进行重点的学习。在平时将易错的题目都记录并整理起来,预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错题本进行对照联系,加强预习工作的有效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即使在高三的总复习阶段也能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巨大的帮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发的预习活动,这样才能在完成就旧知识梳理和整合的同时,对所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然也能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最终显著地提升高三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威.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78.
[2]周山.高中数学中学生预习有效性问题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41.
[3]丁永刚.影响高中數学“有效预习”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学数学,2016(1):47-50.
作者简介:
张佑恒,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